摘要:1943年冬,河北某战地医院,护士小张攥着血袋直冒冷汗:"李大夫,这O型血到底能不能给王排长输?"李医生盯着验血单直皱眉:"按书上说O型是万能供血者,可上回隔壁团部输完人就没了..."
1943年冬,河北某战地医院,护士小张攥着血袋直冒冷汗:"李大夫,这O型血到底能不能给王排长输?"李医生盯着验血单直皱眉:"按书上说O型是万能供血者,可上回隔壁团部输完人就没了..."
这个困扰前线医护的难题,竟与维也纳病理研究所里一桩百年前的"字母乌龙"息息相关。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血型命名背后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冷知识——
1900年的维也纳,49岁的卡尔·兰德斯坦纳正盯着二十几个同事的血样发愁。这位奥地利病理学家发现个怪现象:甲的血浆能让乙的红细胞结成块,像极了炖糊的粥。
"这哪是输血,简直是往血管里灌水泥!"老兰一拍桌子,把血样分成三组:A组、B组,还有组怎么看都像"没特点"的C组。当时他哪知道,这C组后来会闹出国际大新闻?
(插播冷知识:老兰当年抽的可是自家同事的血,包括位叫冯·登博的贵族。要是搁现在,这得算工伤!)
两年后,老兰的两个学生德卡斯特罗和斯特里搞了个大新闻。这俩后生把血样扩到155人,突然发现个怪胎:有个家伙的血既不跟A组凝结,也不跟B组凝结,但要是把A血和B血混一块...
"老师您看!"斯特里举着试管喊,"这人的血把两种血都凝住了!"老兰戴上花镜凑过去,当场给这新血型起名D型——也就是后来的AB型。
问题就出在最初的C型上。后来科学家发现:
A型血红细胞有A抗原,血浆有抗B抗体
B型血红细胞有B抗原,血浆有抗A抗体
C型血(今O型)既没A也没B抗原,血浆里倒有抗A和抗B两种抗体
AB型血同时有A和B抗原,血浆里啥抗体都没有
"这哪是C型啊!"德国血液学家冯·邓格尔恩一拍大腿,"C型根本就是'零抗原',该叫0型!"(后来为了打字方便,直接写成O型)
要说这O型血能火遍全球,还得感谢西方人的语言习惯。您看他们报电话号码:
"我的号码是O-5-5-5..."(实际是0-5-5-5)
"门牌号是12O,就是120号..."
就这么着,"0型血"叫着叫着就成了"O型血"。1927年国际输血协会一锤定音:从今往后,血型就按A、B、O、AB这四个字母来!
如今医院输血科,藏着本比武侠小说还精彩的"血型秘籍":
O型血是"江湖百晓生",能给任何血型输血(但只能接受O型血)
AB型血是"武林盟主",能收任何血型的血(但只能捐给AB型)
A型和B型血则是"门派弟子",各有各的规矩
(老兵张大爷插话:当年在朝鲜战场,我们连长就是O型血,硬是给全连二十几个伤员输过血,现在想想都后怕!)
您可能不知道:
血型系统有36个之多,ABO只是最常用的
稀有血型如Rh阴性血(熊猫血),全球占比不到1%
日本至今保留着"血液型人间学",用血型算性格
2020年科学家发现新血型"Langereis",字母表怕是要不够用了...
下回您去献血,不妨跟护士打趣:"我这O型血啊,可是百年前一场字母乌龙留下的活化石!"
来源:大嘉聊历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