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将60才明白:余生的底气 不是有多高退休金,而是子女工作稳定
"高树兴,你这么大岁数了,还在乎那点退休金干啥?都不嫌寒碜!"老伴刘巧云的话像一记耳光,我手中那张印满密密麻麻数字的工资条骤然模糊。
"高树兴,你这么大岁数了,还在乎那点退休金干啥?都不嫌寒碜!"老伴刘巧云的话像一记耳光,我手中那张印满密密麻麻数字的工资条骤然模糊。
"土地寸土寸金,婆家一家子,就眼看着我家多分十平方米?"我妯娌站在村委会门口,指着我的鼻子,嗓门大得整条街都听得见。
"拆迁公告下发了,李叔,您那宝贵的农转非户口,如今成了拦路虎啊!"村支书老王站在我家门口,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
娘却不慌不忙,笑眯眯地往炉子里添了把干树枝,火苗立刻欢快地蹿了起来,屋里顿时暖和了许多。
那时候的冬天漫长得像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窗户上的冰花比我妈织的毛衣还要厚实。
那年夏天,我守着生产队的瓜棚,半夜听见窸窸窣窣的脚步声,一张陌生女孩的脸在月光下显现。
窗外的白杨树叶哗哗作响,我抬头看着眼前这位头发斑白的男子,他眼角的鱼尾纹里藏着岁月的沧桑,却掩不住眼中的光芒。
"我不能卖掉这个房子,这是我娘家人凑的钱,是给孩子上学用的。"我紧握着门把手,声音颤抖。
"周建军,不是你婶子说你,这大好年华的,咋还坐这唉声叹气呢?"王婶的声音忽然从院墙外传来,把我吓了一跳。
"多亏你,我才能有尊严活着。"洞房花烛夜里,她突然轻轻开口,一句话让我如雷轰顶,红烛摇曳中她的面容是那样清晰。
我放下一张字条,轻轻带上了那扇已经有些变形的木门。初春的北京,天亮得还不够早,空气中带着一丝凉意,像我此刻的心情。
“照料婆婆难道不该是你的分内之事吗?咱俩实行AA制都二十年了,一直各自负责自己的事,你倒好,如今退休了就把这事儿甩给我了?”我站在客厅中,手中还握着刚切好的冬瓜,手心全是湿漉漉的,一时间竟不知怎样回应妻子李巧云这番话。
"收到,谢谢。"四个字从手机屏幕上弹出,冷冰冰地像一把刀子,沿着我的眼角慢慢划下。
我叫周建国,九三年下岗后到北京打工。那年,国企改革如滚滚洪流,我们厂子几千号人,一夜之间成了"待业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