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张文娟:要理解印度治理逻辑,看它如何管理流浪狗就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19:00 1

摘要:我们先从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2020年底开始激烈讨论的人——狗——野生动物之争开始。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是印度理工类院校的佼佼者,坐落在泰米尔纳德邦的金奈。这所理工学院的校园非常大,其土地是从旁边的贵地(Guindy)国家公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因此,校

上课时,流浪狗就睡在我的讲台旁边,课间讨论也不会把它吵醒。图源:“印中智慧桥”微信公众号

我们先从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2020年底开始激烈讨论的人——狗——野生动物之争开始。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是印度理工类院校的佼佼者,坐落在泰米尔纳德邦的金奈。这所理工学院的校园非常大,其土地是从旁边的贵地(Guindy)国家公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因此,校园里有很多野生动物,如黑鹿、梅花鹿等。90年代初,校园的水塘里甚至还会出现野生鳄鱼。

90年代末期,校园里的流浪狗越来越多。到2020年,已经至少有176条流浪狗在校园里出没。这些流浪狗中70%是温顺友好的,其余30%有攻击性。疫情开始后,大学停课,很多师生离开了校园,流浪狗的食物不再充足,它们开始攻击校园里的野生动物,便陆续出现了野生鹿被流浪狗攻击死亡的事件。据校方调查,90%的黑鹿和梅花鹿的死亡是由校园里的流浪狗攻击造成的。因此,该校的流浪狗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你可能会奇怪,流浪狗的应对有这么困难吗?捕杀或清除出校园不就可以了?但你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这是在印度。

在印度,这么做,可是违法的,甚至构成犯罪。印度于1960年出台了《预防动物虐待法》,并成立了全印动物福利理事会,下设在印度渔业、家禽业和畜牧业部(现用名)。该法详细规定了动物福利理事会如何设立,什么是对动物的虐待,用动物做实验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对动物做功能性训练的程序和注意事项,以及违反者可能面临的惩罚。如机动车有意撞伤或撞死马路上的狗、猫、牛是违法的,处罚包括罚款和最高判处五年有期徒刑。此后,印度政府还出台了很多规则来细化对动物或宠物的保护。

全印动物福利协会理事会也出台了一些具有强制执行力的指南,如规定任何物业、开发商、小区管理委员会不能拒绝带宠物的租户或买房客户入住,也不能因为宠物的数量而对其规定歧视性政策,包括不能拒绝他们使用电梯等。

该规则还规定,喂养流浪动物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其他人不得阻止,否则违法。政策还规定,这些流浪狗进入私人或是公共空间后,主人不能将其强行赶走,而应该安排食物喂养它们。

虽然狗在印度很受欢迎,但其繁殖能力也很强,而且狗会伤人,狗的狂吠也会产生噪音,导致很多人都在投诉。作为回应,印度政府于2001年通过了《动物(狗)生育控制规则》,规定在有投诉的前提下,有关部门可以按照既定程序对狗开展绝育手术,但需要至少包括一名来自动物福利协会或民间组织的人员在场。

为了平衡人的权利与狗的权利,印度政府委托专业人士做了测算,认为约70%的狗被绝育,才有可能维持他们数量的基本平衡。这就是印度校园流浪狗可以被绝育,但不能被赶走的法律依据。

既要尊重规则,还要平衡各方关注,这所印度理工学院可谓绞尽脑汁。

他们专门花钱委托一个关注动物福利的民间组织来对大学的现有流浪狗进行清点,并将他们汇集起来做绝育手术和接种疫苗。

为每只已经在校园定居的流浪狗装上芯片,以追踪它们的踪迹,并用这种方式拒绝新的流浪狗进校园。

他们设定了14个狗食投喂点,但也同时限定了狗的活动区域。

就算如此用心,但依然饱受各方诟病。

一些教职工投诉,14个投放点太多,会吸引新的流浪狗,而且现有的流浪狗也不见得都去投放点觅食,造成食物浪费。而野生动物保护者也不满意,认为这些措施不足以保护黑鹿和梅花鹿不受流浪狗的攻击。爱狗者抗议声也很强,认为这种限制构成了对狗的虐待。

爱狗者通过全印动物福利理事会推动政府行动,作为回应,金奈市政府呼吁这所知名理工学院尽快释放那些被限制的流浪狗。

而野生动物保护者则以公益诉讼方式起诉到环保绿色法庭,他们的方案是,该学院是从贵地国家野生动物园所属土地分化出来的,应该适用国家野生动物公园的保护规定,绿色环保法庭支持他们的诉讼请求,也即为了保护野生动物而限制流浪狗。但是理工学院毕竟不在森林地区,要是按照国家野生动物公园的规定,限制流浪狗的合法性解决了,但该学院今后的校园建设将受到很多限制。此前,就有野生动物保护者提起过类似诉讼,所以,该理工学院一直在抗辩中指出,自己不在森林地区,不应该被列入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域。至今,争论还在继续……

在印度,不论是新设的、还是历史悠久的学校,都或多或少面临校园流浪狗的问题。我所在的金大,每天也着上演着爱狗者、怕狗者和恨狗者的纠葛剧。

有时他们会用群发邮件的方式,将这种争论扩散到整个校园。有的人会发邮件抱怨,自己或孩子被校园里的流浪狗追赶,差点被咬伤,质疑大学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安全的校园环境。说实话,大多数的流浪狗还很温顺,甚至比宠物狗还温顺,但那少数不温顺的,也很吓人。

很快另一封致全校的邮件就来了,抱怨大学的保安追着流浪狗穷追猛打,致使个别狗的腿被打伤或眼睛被打瞎,太过残忍。

这些都被投诉的到教务长和校长那儿,校长和教务长就得开会回应。

还有一次,一位受邀到金大讲授一个学期课程的美国教授被一只狗追咬。那位教授回美国后给大学发了一封信,说要在美国起诉金大,并提出了十几项诉讼请求。还好追他的那只狗是有主人的,大学给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出了好多承诺,也让狗的主人赔礼道歉,最终才让那位美国教授放弃了诉讼。

我们家的邻居是一位德国人,她特别爱狗,看到可怜的流浪狗就会收养。结果狗又生狗,高峰期,她家竟然同时有19条狗,晚上真的特别吵。而且她每天需要下楼遛狗,楼道里全是狗狗便溺的气味。中国人不爱多事,所以,除了我们没投诉,其他邻居都投诉了。有人投诉她的狗袭击孩子,有人投诉她的狗随地大小便,也有人投诉她的狗夜里扰民。

本来有很多附近的村民想收养她家的狗,但是这位女士担心农民照顾不好它们,一直想将这些小狗仔送到欧洲收养。但狗的跨国收养狗哪那么容易,所以,一条狗都没能送养出去。

大学举行了听证,决定让她搬出去。她找了金大学生社团——动物福利协会,学生们又给全印动物福利理事会打电话。结果高层就打电话给大学校长,说大学无权这么做,因为她有权利来养这些狗。

此时似乎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免不了邻居们还得投诉,大学还得处理。最后她做了一些妥协,在附近村里租了房子,并专门雇了保姆来照顾这些狗。不得不承认,她对狗的感情真是太深了!

可以说,流浪狗的管理,占用了学校管理者很大一部分精力。有一次接待康奈尔大学法学院院长时,我在座。聊天中,校长说流浪狗问题是自他管理这所年轻大学以来少数几个最令他头疼的问题之一,想问一下康奈尔大学有关流浪狗的政策。但因为两国立法不同,康奈尔大学的政策无法为他提供直接参考。

我后来问了校长一个法律问题,如果流浪狗咬了人了,金大会被追责吗?校长说,目前还没有人因为被流浪狗咬而起诉大学,否则,这会为他增加一条将流浪狗赶出校园的理由。

2021年4月,大学新上任的教务长被狗咬了,不仅缝了好几针,还打了好多针狂犬疫苗,并因此在印度疫情最危急时刻不得不推迟新冠疫苗的接种。但他是爱狗者,认为是保安总追赶狗,才激发了它们的攻击性。所以,他并不抱怨狗,也不会起诉学校。

我们听他分享这段时,校长也在场。本来校长想用他的遭遇作为疫情期间驱赶流浪狗的“药引子”,结果出乎意料的是,这首先遭到了受害者本人的反对。

疫情初期,印度施行了严格的封锁。国家停摆,众多生灵面临着生存危机。校园外,贫困的家庭面临着生存危机,而校园内的花木鸟兽也面临着生存危机。因为停课,大部分师生离校返家,没有了爱狗师生的庇护和喂养,这些流浪狗们一个个瘦骨嶙峋,数量锐减了一大半。

对它们而言,活下去是首要选择。它们平时大多很温顺,很少攻击人或其他动物。但是,现在饿到极点的流浪狗,有些开始追捕在校园里闲庭信步的鸽子或者野孔雀。我看到过一只流浪狗撕咬鸽子的情形,我儿子在阳台上也看到楼下的狗正在撕咬野孔雀的场景。

对大学的管理者而言,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将流浪狗“请出”校园的宝贵机会。但是,他们刚一行动,那些不在校园的爱狗师生们立刻得到消息,并通过他们的关系让高层再次给校长打电话。结果大学还得拿出专门资金为狗狗设立投食点,以防止狗狗们饿死或离开。大学也没办法,因为法律和政策就是这么规定的。

很快,校园里的流浪狗又多了起来。 但校长还不打算放弃,说在等一篇关于狗也可能传播新冠病毒的媒体报道,这样他就有了清理流浪狗的理由。 但直到我2021年11月离开金大去哈佛访学时,这个问题仍未解决。

校长说,他此生做的最后悔的几件事之一,就是在大学开始运行时没有制定下一条规则,即该校园不允许养狗。现在他已经无力回天……因为校园流浪狗的存在已成既定事实,满足各方利益诉求的方案无法找到,只能在妥协中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这跟印度的国家治理逻辑有相通之处,印度的立宪妥协是建立在承认和维持多元的基础上,这注定了印度治理平台,更多是一个对话场域而不是执行场域。而印度生活中的很多无奈,多半与执行有关。私营机构执行力强,是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垄断决策的权力。即便如此,在一些问题上,国家治理逻辑也会投射到它们的治理上,让其无法脱离动态博弈的逻辑。

关于印度治理的更多故事,请阅读我的《雾与悟:亲历印度》一书。本文也来自于其中的一章——“校园里的流浪狗”。

从效率的角度看,这肯定是不好的,相互掣肘。不过,从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又有积极意义。毕竟各自都能找到自己的说理平台,也都知道自己的单方诉求不可能轻易满足。人们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修行,需要坚持,也需要耐心和包容。

作者简介:张文娟,印度金德尔全球法学院教授、国际合作副院长;印度金德尔全球大学印中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北京市致诚律师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来源:南亚研究通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