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6日,中办、国办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并授权发布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若干规定》从7个方面作出21条规定,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纠“四风”、坚持不懈为基层减负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8月6日,中办、国办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并授权发布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若干规定》从7个方面作出21条规定,彰显了我们党持之以恒纠“四风”、坚持不懈为基层减负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正所谓“心之所向,行之所往”,制度规定“上墙”,落实还得“上心”。落实《若干规定》,肯定要提升执行力,但源头当回归“心力”至上,做到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制心一处,我们要对高质量发展感同身受。无论是决策首端还是基层尾端,都处同一工作系统,虽层面不同、层级有异,但目标一致,第一要务都是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从确定“基层减负年”,到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整治基层“滥挂牌”问题……这些是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为基层减负持续深化,实质指向是令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抓服务抓发展,落脚点是高质量发展。基于这个首要任务、第一要务,只要我们凝神聚焦,遏制形式主义必成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制心一处,我们要对基层抓落实的实际感同身受。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条线;上面千把锤,下面一颗钉。基层是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基层干部工作辛苦,压力巨大。如果形式主义“文山会海”、繁复考核、填写各类报表等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基层抓落实、促发展、惠民生的时间精力必然减少,这时的“既要…又要…还要”,除了导致基层干部忙于应付、疲于奔命外,还会使得基层为民服务的成效“缩水”。基层戴着形式主义的沉重镣铐起舞,就会对发展“最后一公里”形成掣肘和障碍。换位思考、体恤基层之难,把基层的事当作自家分内事,视基层干部为自家兄弟姐妹,与基层没有距离之感、对立之别、隔阂之误,就自然会破除形式主义对基层的危害,让基层轻装上阵一门心思抓发展。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高质量发展如同蔚蓝天空、光照日月,岂容形式主义的“雾霾”遮蔽。扫除心里的“雾霾”,才能从根上拔除形式主义危害,真正为基层卸掉应减之负、勇担应担之责。一切聚焦发展、为了发展,一切想着基层、装着基层,一切为了基层、服务基层……我们要提高与发展与基层感同身受、心心相印的爱与能力,掬出同心同向、同舟共济、共促发展的真心真情真意,使得形式主义的杂染自然消融净化,一体推进为基层减负赋能常态化落到实处。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