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九月,云梦县清明河乡三港村的连片玉米地翻滚着金浪,联合收割机轰鸣作业,一派丰收景象。难以想象,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曾因零散耕种、粗放管理而面临撂荒困境。如今,土地流转正如一把“金钥匙”,激活了沉睡的资源,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田”。
全媒体记者闵丽萍 通讯员张超越 陈圆圆
金秋九月,云梦县清明河乡三港村的连片玉米地翻滚着金浪,联合收割机轰鸣作业,一派丰收景象。难以想象,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曾因零散耕种、粗放管理而面临撂荒困境。如今,土地流转正如一把“金钥匙”,激活了沉睡的资源,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幸福田”。
“现在种地是别人的事,收成是我的事。”村民盛建国笑着说。他将5亩多土地流转给村家庭农场,不仅每年稳定收租,还能在农场打工,年收入翻了一番。
盛建国的转变,是三港村推进土地流转实践的一个缩影。过去,他守着几亩“巴掌田”,传统耕作一年到头,手里根本剩不下钱。
土地流转政策推行之初,村干部反复上门讲解政策、分析收益。如今,盛建国不仅每年可获得1500元租金,农忙时每天还能赚80元劳务费。
针对耕地零散、劳动力老龄化、种植效益低等现实问题,三港村以土地流转为“小切口”,做好民生实事“大文章”。村里推行“村集体牵头+连片承包+大户经营”模式,成立7个家庭农场,整合闲置零散土地,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种植。
这一模式使撂荒地变成“丰产田”。目前全村已成功流转土地1100余亩,土地利用率提高近30%。种植大户不仅支付流转费,还优先雇用本地村民。村集体通过管理费实现增收,并投入农田基础设施改造,修建水渠、拓宽道路,显著改善生产条件,真正实现了土地增效、农户增收和集体壮大的三方共赢。
目前,清明河乡全乡已流转土地13830亩,总流转率达60%。据悉,该乡将继续深化土地流转改革,引进优质种植项目,探索产业链延伸,让更多村民在土地上收获“稳稳的幸福”。
本文来自【孝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