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螺蛳粉串起乡村振兴产业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6 14:03 1

摘要:初秋的清晨,柳城县社冲乡洛文村六福岭上,竹影摇曳。广西四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竹笋种植基地的车间里,一口口腌制缸整齐排列,散发着特有的酸香。“今年第一批腌制了40多万公斤酸笋,再过两个月,就将它们发往全国320多家螺蛳粉实体店。”基地负责人莫仕诚一边仔细查看腌制情

工人将新培育的木耳棒摆上架子。 本文图片均由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谢永辉 通讯员汤晓逵/摄

工人在分拣鹌鹑蛋。

初秋的清晨,柳城县社冲乡洛文村六福岭上,竹影摇曳。广西四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竹笋种植基地的车间里,一口口腌制缸整齐排列,散发着特有的酸香。“今年第一批腌制了40多万公斤酸笋,再过两个月,就将它们发往全国320多家螺蛳粉实体店。”基地负责人莫仕诚一边仔细查看腌制情况,一边介绍。

作为广西农产品主产区、传统农业大县,柳城县利用区位和自然优势,抢抓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机遇,打造了米粉、酸笋、木耳、豆角、螺蛳等完整的螺蛳粉原材料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1 精准赋能 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开学了,吃粉的人多了!”8月29日,柳州市意恒食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黄小革高兴地滑动着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订单。在社冲乡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将米粉装箱打包,这些产品将发往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地,甚至远销越南、老挝等国家。

2023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邀约下,黄小革投资1000万元在社冲乡建设米粉厂。如今,公司每日可生产米粉35吨,成为柳州螺蛳粉产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商之一。

政策活水精准“滴灌”,是产业起飞的关键。近年来,柳城县先后制定“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螺蛳粉原材料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模式,对发展螺蛳粉原材料产业的脱贫户、村集体和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资金扶持,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我们获得了400万元的扶持资金,这笔钱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也让我们对在柳城的发展充满信心。”黄小革坦言。

目前,柳城县对竹笋、豆角等新种植面积相对连片超过50亩的新型经营主体,按每亩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螺蛳养殖相对连片50亩以上的养殖户,按每亩400—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该县2024年投入927万元,今年还将投入565万元,持续为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发展“充电”。

在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柳城县已发展螺蛳养殖基地2000亩,建成豆角基地6个共2100亩,木耳基地6个近500万棒,竹笋种植面积达1.2万亩。全县共有27家螺蛳粉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其中11家企业、合作社获得“三品一标”认证,认证产品达35个。

“下一步,我们将在螺蛳粉原材料全产业链建设上下继续功夫,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柳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惠勤表示。

2 龙头带动 产业集群促农增收

在社冲乡木耳种植加工产业园,工人们正忙碌地培育、上架秋季木耳菌棒。一个个菌棒被熟练地摆放在竹架上,形成了一面面整齐的“菌棒墙”。这个占地258亩的产业园,是广西目前最大的单体毛木耳种植基地,年产量约400吨。

广西绿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产业园的运营方,充分利用本地甘蔗渣、树皮、桑枝等农作物秸秆资源,成功培育出适合柳城气候的毛木耳品种,既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车间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碌的覃义明夫妻。覃义明是社冲乡社冲村西盘龙屯的村民,土地流转后,夫妻二人都在绿星公司工作。“我负责拌料,她在采菇组,我们俩每月工资收入8000元左右,加上每年1万多元的土地租金,生活很稳定。”覃义明满意地说。

该产业园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已成为柳州螺蛳粉主要食材配料——木耳的主要供应商。同时,吸纳了近200名当地农民就业,人均月工资4000元左右。

“我们此次计划培育320万棒木耳,除了自营的30多万棒外,其余由6个村级木耳种植合作社负责管理,公司提供场地、技术指导和产品收购。”产业园负责人伍永炎介绍。

值得一提的是,该产业园不仅带动了社冲乡的木耳产业,还辐射带动16个乡镇的1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32家个体户发展木耳产业,带动2000多人增收致富。

2021年以来,社冲乡聚焦螺蛳粉原材料产业发展,以木耳、米粉、酸笋、酸豆角、鹌鹑蛋、蔬菜6条全产业链为基础,建成了集种植、养殖、加工、研学及文旅于一体的独具乡村特色的产业园。据统计,该产业园产值已累计突破7亿元,成为柳城县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螺蛳粉原材料供应基地。

目前,社冲乡涉及螺蛳粉原材料种养殖和加工企业已有20多家。社冲乡以螺蛳粉原材料产业为主导产业,成功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3 三产融合 乡村治理焕发活力

8月7日,社冲乡螺蛳粉原材料产业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首批研学团队——29名少先队员代表。在基地里,孩子们好奇地观察着木耳的生长过程,体验着米粉的制作工艺,在实践中学习农业知识。

该基地由广西盘龙腾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周边螺蛳粉原材料企业共同建立,设置了食用菌、木耳生产采摘、米粉制作等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丰富的实践场所。

随着螺蛳粉原材料产业的发展,社冲乡初步形成了百亩木耳园、千亩麻竹豆角基地、千亩蔬菜基地、百万羽鹌鹑养殖基地的产业格局,串联起种植、加工、研学文旅完整链条,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柳州市电商直播带货大赛、“四季柳城 魅力乡镇”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等先后在社冲村举行,进一步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产业的发展,不仅鼓了村民的荷包,也为乡村注入新活力。社冲乡整合7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大力推行“村集体建厂+企业承租”合作模式,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出租厂房及农业设施,实现全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30多万元。

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我们村已连续举办了19届重阳节敬老活动。”社冲村委会副主任覃文平自豪地说,每年重阳节,党员带头出谋划策,群众自发参与,在家的出力,在外的出资,开展百家宴、为老人洗脸洗脚、游园、文艺表演等活动,既弘扬了孝文化,也促进了邻里和谐。

近年来,社冲村先后获评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广西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十百千”示范实践站、柳州市“最佳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曾经的闲置土地上,建起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过去的普通乡村,变成了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从一根竹笋到一碗米粉,从一家企业到一个产业,柳城县用一碗粉串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也串起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以上内容为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公众号原创作品,版权属柳城县融媒体中心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中共柳城县委宣传部主管 柳城县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来源:广西日报

值班编辑:韦子茏

责任编辑:韦晓平

值班总编:冯艳芳

责任监制:徐科

来源:牧村小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