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加强中小学教辅管理,“收紧”不等于严禁进校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6 11:07 1

摘要:“2025年秋学期起,全市所有小学停止征订教辅材料”“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要求”“严禁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及家长推荐教辅材料”……9月5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江苏泰州等多地发布通知文件,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张爽 赵萌萌)“2025年秋学期起,全市所有小学停止征订教辅材料”“严格执行‘一科一辅’要求”“严禁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及家长推荐教辅材料”……9月5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近期,江苏泰州等多地发布通知文件,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进校园。

9月5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辅材料泛滥主要会造成两方面问题:一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教辅从推荐到代购存在利益链条,容易给家长造成经济压力。“目前各地的政策,是从上述两方面为教育‘减负’,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开学后进入校园的学生。牛宏超摄

教辅“收紧”,只限制校方推荐

什么是教辅?试卷还是习题册?电子资源算不算?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中小学教辅材料是指与教科书配套,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出版物,包括:教科书同步练习类出版物,寒暑假作业类出版物,中小学习题、试卷类出版物,省级以上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学习、考试辅导类出版物,产品形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等。

多地教辅“收紧”后,“教辅严禁进校园”的说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不过,从各地教育部门发布的通知来看,这一说法并不准确。综合各地的通知内容,此次对教辅的管理,更多是对学校推荐、征订教辅行为的限制,而非禁止学生个人携带教辅。例如,广东省教育厅已明确表示,不存在不允许学生个人自带学习材料进校园问题,学生如学有余力,可根据自己学习需求携带自购的相关学习材料到校。

支持或担忧,本质是对教育减负的现实关切

“此次新规通过推动教辅资源普惠化、管理流程透明化,为学生自主活动腾出了时间和空间。”储朝晖表示。

不过,家长们的反应却不尽相同。有的家长表示支持:“孩子可以不再吃‘大锅饭’,按照自己实际需求购买。”还有部分家长表达了担忧:“考试、升学等压力依然存在,学校不统一购买、推荐和指定,家长就得自己挑选,还需要下班回家自己辅导,压力更大了。”

“家长对教辅新规的不同态度,本质上是对教育减负与提质平衡的现实关切。”储朝晖认为,教辅材料过多、过滥,已直接影响“双减”政策的落实成效。不过,要实现标本兼治,一方面,需转变部分学校和家长依赖“刷题”的教育模式;另一方面,要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源上减少对教辅材料的过度依赖。

来源:玲宝说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