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开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仰韶文化的黄河文明、良渚文化的长江文明,到红山文化的象形文字,以及远古时期的三星堆、古蜀金沙文化起源。从符号到象形文字,从仓颉造字到今天的汉字,近4000年的殷墟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到秦代统一文字的篆书到汉代的隶书,再到汉字的派
3月30日,经过近五年的筹备建设
中国古文字博物馆·东方汉字博物馆
(以下简称“博物馆”)
开馆仪式在成都举行
作为中国首座
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
该馆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
拥有
以古文字和汉字为主题的藏品2000余件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核心载体,承载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基因。
翻开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仰韶文化的黄河文明、良渚文化的长江文明,到红山文化的象形文字,以及远古时期的三星堆、古蜀金沙文化起源。从符号到象形文字,从仓颉造字到今天的汉字,近4000年的殷墟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到秦代统一文字的篆书到汉代的隶书,再到汉字的派生文字西夏文、契丹文,以及唐宋之后的楷书、行书、草书、魏碑等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
博物馆位于武侯区武晋路458号4栋,馆内展品实物主要有甲骨文龟甲、碑刻、石刻、高古玉器、书卷、漆器、酒器、石器、匾额、雕版、宝剑和历代名家篆刻(印章)以及历代名家拓片等。核心展陈即以汉字载体与形态的演变为线索,系统性梳理中华文明进程。
史前至商周时期,三星堆遗址骨刻符号、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陶刻符等早期文字雏形,以及殷墟甲骨文等成熟文字体系,展现出汉字最初的形态。秦汉至唐宋时期,简牍、帛书、碑刻、雕版等不同载体的汉字书写形态,则揭示汉字在政治、文化传播中的核心作用。
“我们希望讲好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故事。通过汉字的音、形、意以及相关展品的互动体验,让观众真正领略中国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东方汉字博物馆馆长玲珑在采访中表示。
记者了解到,自博物馆筹建以来,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机构、收藏家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向博物馆捐赠藏品共计1200余件,并提供大量的文史资料和实物,为博物馆建设作出贡献。
“社会各界捐赠不仅是物质支持,更是对文化传承的热忱。这些文物将助力博物馆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化桥梁。”东方汉字博物馆创始人、中国古文字博物馆馆长、著名军旅书法家谭文贵表示:“博物馆将肩负起社会责任,以传承文明火种为使命,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国际传播,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来源:成都日报)
来源:四川广播电视报家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