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感染性腹泻:别把“拉肚子”不当回事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5 22:08 1

摘要: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适,但并非所有腹泻都只是“吃坏肚子”。其中,感染性腹泻由病原体引发,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健康,需科学认识和应对。

腹泻是生活中常见的不适,但并非所有腹泻都只是“吃坏肚子”。其中,感染性腹泻由病原体引发,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危及老人、儿童等高危人群健康,需科学认识和应对。

PART 01

什么是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病毒(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寄生虫(如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侵入肠道,引发肠道黏膜炎症,导致的腹泻症状。核心特征是腹泻伴随感染表现,比如发热、腹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黏液便或脓血便,且多在感染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发病。

PART 02

哪些情况会让你“中招”?

感染性腹泻的传播途径集中在“病从口入”,常见诱因包括:

吃了被污染的食物

比如未煮熟的肉类(沙门氏菌常藏于生鸡蛋、生鸡肉)、变质的海鲜(副溶血性弧菌易污染贝类)、未彻底加热的剩菜。

喝了不干净的水

比如未经消毒的生水、被病毒污染的桶装水。

接触传播

比如诺如病毒传染性极强,患者呕吐物、排泄物污染的手、餐具、门把手等,其他人接触后再摸口鼻或进食,就可能被传染。

特殊人群风险高

婴幼儿、老人、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化疗患者),因肠道功能弱或抵抗力差,更容易感染,且症状往往更严重。

PART 03

出现症状,该做什么?

感染性腹泻的处理核心是“补水+对症护理”,避免误区比盲目用药更重要:

优先补“电解质水”,别只喝白开水

腹泻会导致水分和电解质(钠、钾)大量流失,单纯喝白开水无法补充电解质,可能加重脱水。

建议选择口服补液盐(药店可买,按说明书冲调);

图源:网络

自制淡盐水(500毫升温水+1啤酒瓶盖盐+1勺糖),少量多次饮用。

饮食清淡,别“饿着”也别“补着”

无需完全禁食,可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烂面条、蒸苹果(含果胶,能帮助止泻);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以及牛奶、豆浆等易胀气的食物。

谨慎用药,别盲目“止泻”

病毒性腹泻(如诺如病毒)通常无需抗生素,用止泻药可能导致毒素滞留肠道,加重病情,一般1-3天可自行缓解。细菌性腹泻(如出现脓血便、高热)需在医生指导下用抗生素,不可自行购买服用,以免耐药。蒙脱石散等黏膜保护剂可在肠道形成保护层,缓解腹泻症状,适合大多数人群,但需按剂量服用。

及时就医,别硬扛

出现以下情况,务必尽快就医:

持续呕吐,无法进食或饮水;尿量明显减少(如婴幼儿4-6小时无尿、成人12小时无尿)、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脱水信号);高热超过38.5℃,且服药后不退;腹泻持续超过3天,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老人、婴幼儿、孕妇或有基础疾病(如肾病、糖尿病)的患者。

PART 04

如何预防?关键在阻断传播

感染性腹泻可防可控,做好以下4点,能大幅降低风险:

勤洗手

饭前便后、处理食物前、接触宠物或垃圾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避免用手摸口鼻。

吃熟食、喝开水

肉类、蛋类、海鲜务必彻底煮熟(如鸡肉内部温度达75℃以上、蛋黄完全凝固);不喝生水,桶装水开封后尽快喝完,避免污染。

生熟分开

处理生肉、生海鲜的刀具、菜板、容器,要与处理熟食、水果的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做好环境消毒

来源:小陈健康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