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在东南亚探险的时候,无意间让东南亚原始森林中吴哥窟古遗迹群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可是之后他就好像突然消失不见了一样,隐藏在了那片没有尽头的原始森林里。直到他失踪后的第二年,人们才在丛林的深处找到了他的遗体,导致他死亡的原因竟然
今天我们来讲一个故事:失落的文明吴哥窟。
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在东南亚探险的时候,无意间让东南亚原始森林中吴哥窟古遗迹群的神秘面纱被揭开了。可是之后他就好像突然消失不见了一样,隐藏在了那片没有尽头的原始森林里。直到他失踪后的第二年,人们才在丛林的深处找到了他的遗体,导致他死亡的原因竟然是被毒虫给咬了。还好他的一本日记,就像奇迹一样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安安静静地躺在遗体旁边。
他的日记本上这样记载:“吴哥窟是古高棉王国的都城。这里的庙宇,尤其宏伟壮观,跟古希腊、罗马留给我们的那些遗迹相较而言,精彩程度,要高出许多。”接着澳大利亚的考古学家埃文斯,利用雷达,把整个区域,细致地扫描了一遍,发现吴哥窟这一大型遗址的水利系统,格外完备,完全能够满足百万人的生活需求。这种情形,和元代周达观在《真腊风土记》中所描绘的,繁荣景象较为相符。
确实这样,过去的吴哥王朝,在最为兴盛之时,曾经汇聚了,大概有百万之多的人口。其规模颇为宏大,与罗马城相较而言,还要大上一些呢。而且它乃是东南亚地区的贸易核心,掌控着极其丰饶的物资与财富。不过到了15世纪之后,吴哥窟渐渐开始,呈现出衰落的迹象,最终被遗弃于那片丛林之中,再无人留意了。
那曾经辉煌一时的吴哥窟为什么会突然衰落?
我之前还真查找到一些资料,有部分的科学家认为吴哥窟是毁于外族入侵。
1431年,泰国军队把吴哥城给攻陷了,而且还干了烧杀抢掠这种特别残暴的事,这事儿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灾难。
在第二年,泰国军队再度归来;不过竟然意外地发觉此地已然人去楼空。
这是不是就说明了吴哥城的居民是因为无法忍受泰国军队的侵略,只好忍痛放弃家园逃亡到别的地方去了。
但这种说法也遭到了部分考古学家的质疑,在他们看来即使是要迁都也不至于上百万人全部迁走,甚至连牲畜都没有留下。而且在吴哥遗址中他们也没有发现任何遭受战乱破坏的迹象,可见"外族入侵说"并不十分准确。
还有一种说法是怀疑内部矛盾或国教转变才是导致吴哥城被弃的原因。
因为在吴哥后期,民众也许因为不堪忍受国王频繁地修建寺庙,最终爆发了起义。
奴隶们杀死贵族,逃离了这座城市。
而国教转变就是说,吴哥人的信仰由印度教转变为小乘佛教,而佛教教义否认王族个人崇拜,这使得"神王"的尊崇受到破坏,王权对人民的束缚逐渐松散,并最终引发了叛乱。
但其实这些说法可信度不大,因为考古专家在城中并没有找到叛乱者的尸骨,所以吴哥窟这一区域文明的灭亡或许有其他的原因。数十年来,考古学家们一直在试图破解谜团,他们用雷达扫描发现了吴哥窟经历过三次变迁,还有吴哥王朝的历代君王似乎都在完善着某种事物,还破解了壁画中的地狱和繁华。
但这一切都让这个谜团更加疑惑,战争说宗教说气候说似乎都无法合理的解释这一切,直到一个水源的发现,终于解开了吴哥窟古遗迹的密码。
1296年周达观奉命出访吴哥王朝,目的是考察当时海外的情况。周达观较为详细的记载了吴哥地区的繁华,其中这样描述耕种:大抵一岁中可三四番收种。要知道古代耕种能保持几年正常收获,就是盛世的基础了。吴哥这个地方竟然能够保持一年三四番收种,单单就是粮食这一情况,已经是盛世的三四倍了。
这本记录吴哥的《真腊风土记》,后来被很多人认为是夸大事实,觉得有偏离不足为信,因为他们无法想象那个时候的吴哥能够拥有如此高超的种植技术。想要保持一年三四番收种,就必须要有非常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这在当时发达的北宋都不一定能够实现。但是这个不知名的小国,吴哥却能够实现,这自然会让人们产生怀疑。
直到澳大利亚考古学家埃文斯在雷达扫描结果中发现了吴哥窟遗迹的周边竟然拥有先进的水网运河系统,可以同时解决生活用水、灌溉用水等等一系列的用水需求,这才证明了当时这一区域的文明种植技术非常发达。于是埃文斯开始寻找这一区域文明消失的原因。
就在这个时候意外的发现了吴哥窟古遗迹群的三个中心变化。
这是吴哥王朝的世系表,从802年建国,到1363年的灭亡,期间一共经历了三次中心的迁移。
巴肯寺是9世纪时,由吴哥王朝耶输跋摩一世在巴肯山上修建的一座寺庙。据传很早以前,巴肯山上,忽然冒出一尊妖魔。那时的人们,觉得这是神灵显灵了,就建造庙宇,去祭祀它。然而人们并未得到期盼中的,风调雨顺,反倒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大地受到严重破坏,人类也因此,历经了巨大的灾难。所以这座庙宇,逐渐被当作是带有不吉利力量的地方。
公元7世纪前后,真腊国——即吴哥王朝的前身,出现了内乱,进而分裂为南方的水真腊与北方的陆真腊。公元9世纪初,水陆两真腊再度归于统一。之后为防止这尊“邪物”作乱吴哥王朝第四任王耶输跋摩一世决定在巴肯山上建造一座神庙,用以镇压妖魔兴妖作怪。确实自此以后风调雨顺。
这种情况,从公元9世纪一直延续到现在,难道传说,是真的?巴肯寺下面,是否埋藏着什么秘密?巴肯寺建成之后,就一直是吴哥的中心,因为它能够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和平安康泰,民众逢年过节,遇到点啥事,都会去烧香拜佛,求个平安。
但是当现代考古学家进入探查的时候发现当时的民众并没有祭拜这座神庙,而是去另一个神庙巴戎寺,但也不在这个神庙里面进行祭拜,反而是在巴戎寺外面的一处空地上祭拜一个没有穿衣服的雕像。这又是为什么?那个雕像又是谁?
考古学家发现,吴哥窟区域的中心,在逐渐地转移到距离巴肯寺大概100公里左右的国戈寺,这一座寺庙是吴哥王朝阇耶跋摩四世所建造的。其实原本十分繁华的巴肯寺,似乎已然被抛弃了。而且关于抛弃的原因,专家一直都没有找到相关的记载。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有专家推测讲或许是对佛的理解存有差异。本来9世纪的时候,印度佛教东渡并传入了当时的吴哥王朝。耶输跋摩一世对此笃信不疑,而且他特别希望能够将佛教圣地“须弥之山”构建在自己的领地。当考古学家看到雷达扫描结果之后,居然非常惊讶,因为耶输跋摩一世做到了,他竟然真的把“须弥之山”给搬过来了。
须弥之山,是婆罗门教中最为神圣的地方,信徒将其描述为,一座巨大的金山,乃是宇宙的中枢,也是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山上面住着梵天、湿婆等主神。须弥山位于中心,周围有三千大千世界,以及围绕着的咸海。
巴肯寺旁边,围着一条长650米,宽436米的长方形壕沟,这壕沟规模相当大,而且特别安静,也很庄严。靠着如此这般的布局,人们竟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一种稳重且肃穆的氛围。在这组建筑的整个规划之中,壕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给巴肯寺增添了独异又迷人的韵味。
这个壕沟,被证明仅仅只是具有象征作用,而且并没有实际的用途。
所以耶输跋摩一世或许是在巴肯寺周围布置了类似须弥山的咸海。
于是他将像是须弥山的这座中心城建成后,他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续建造三千大千世界。
只不过后代的王并没有去建造三千大千世界,而是重新建造了所谓的须弥山。
阇耶跋摩四世认为自己才是配拥有须弥山的王,他全力否定了前任君王造成这个中心迁移的原因,也许是吴哥王朝历史中神秘消失的18年。
世纪表上公元910年,耶输跋摩一世去世之后,直到928年左右,阇耶跋摩四世篡位迁都,而中间的十多年却几乎消失在了历史上,没有什么具体的记载流传下来。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一下,也许对于当时来说,阇耶跋摩四世这一段篡位的历史是极其残忍和卑劣的,他不想将这段历史留至未来,所以也许是和那位被巴肯寺封印的妖魔做了交易,将这十多年的历史完全抹除了。
时间来到,公元1112年,苏利耶跋摩二世即位,吴哥的中心,再一次迁移至吴哥窟,这其实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神庙。它轻松愉快地集合了所有前任的特点,并且将吴哥王朝的神庙推向了顶峰。
从因陀罗跋摩一世开始建造的0.1版本巴空寺开始后代王不断的更新迭代,建造了大约100多座之后终于到了吴哥窟,完成了最终版本一座真正的须弥山。
以上这些都是在雷达扫描之前人们对吴哥窟的历史总结,当新的技术引入后吴哥窟真正的秘密开始浮现出来。
首先是吴哥王朝的开创者,在802年阇耶跋摩二世起初考古学家都认为他和他的儿子并没有建立任何神庙,是从第三任王开始建立0.1版本的巴空寺开始才有了神庙的概念。但实际上雷达扫描之后竟然在吴哥区域内荔枝山上发现了另一座远古遗迹。
吴哥区域的水利系统水源来自荔枝山,山上森林下面竟然埋藏着和山下吴哥城市分布的水利系统一模一样,只不过山上的是缩小版的。
但是这个发现令考古人员不解,荔枝山上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古文明?
从来没有在吴哥王朝的历史上有出现过能够与荔枝山有关的记载,就是吴哥王朝开国王在这里的神庙波列昂通寺进行王位加冕,接下来起兵反抗赢得了独立。
神庙从0.1版本进化到1.0版本这是合理的人类文明进化。可是吴哥水利系统是一直令考古人员不解的事情,它就像是突然出现的一样,没有任何演变的过程,直到山上的古遗迹出现考古学家才反应过来。难道说阇耶跋摩二世这个吴哥王朝的创立者真的是从须弥山而来的吗?真正的须弥山就是荔枝山上所掩埋的远古遗迹。
由于近代战争的原因荔枝山附近还有雷区,这让考古不得不终止。
在吴哥窟之后,考古学家有了新的成果,“巴戎寺”。这座神庙,由于笑面佛那独具特色的模样,从而被大家所熟知。它好像在慢悠悠地诉说着过往的经历,同时呢又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探寻其中的奥秘,解开潜藏的谜题。
从这里开始吴哥王朝的信仰似乎出现了偏差,从正统的须弥山开始逐渐竟然转向了巴肯寺镇压的妖魔。
也许在某个时代人们开始。
相互传谣吴哥窟唐朝的创立者根本没有压住邪恶而是压住了正义,他自己本身才是邪恶。
正因如此普通百姓除了修建神庙就剩下生育后代,就继续修建在没有起重机的年代一座大型的神庙,修建是消耗了大部分人的一生。有的人也许从生下来就开始参与神庙的修建,一直到死亡从来都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
就这样直到一一五二年到一一八一年的期间吴跟王朝爆发了三王争乱,民众第一次感觉到了迷茫,他们不解那些高高在上堪比神明的王为什么也会同自己一样为了某件东西相互去争抢?这让民众大跌眼镜。
原来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虽然三王争乱很快被蛇爷拔魔欺势给解决了,但是他却敏锐的察觉到民众的信仰出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继承吴哥窟王朝原有的要继续修建神庙完成须弥山世界的蓝图,另一个则是比较现实的要为自己而活,再也不去建造这些可有可无的神庙了。
蛇爷拔魔七世对此感到无能为力,国家兴衰也许能够力挽狂澜,但是面对信仰的崩塌却不是他一个人能够挽回的,他只好修建了最后一个寺院巴容寺,并将自己的笑脸融入佛中。他想告诉民众和平才是最好的信仰,不要升起战争之乱。
这也是巴戎四墙壁上雕刻的地狱与兴盛共存画面的解释,他儿子继位之后吴哥窟王朝就从大乘佛法转向了小乘佛法,并且不再修建任何的神庙了,吴哥窟周边的建筑就这样逐渐荒废在了丛林之中。
有人说吴哥窟的神庙分布能和一万年前的天龙座对应上,但实际上是纯粹瞎说,天龙座主星系有十六颗恒星,但是吴哥王朝在蛇爷拔魔七世的时候一口气就建了四十多座神庙,加上历代下来的远远超过天龙座的数量,而且天龙座的恒星位置连接线也和吴哥王朝神庙完全对不上,只是为了对上而对上。
强行合力的吴哥王朝也并没有神秘消失,因为现在的柬埔寨王国就是吴哥王朝的后往历史追寻,柬埔寨王族就是除了日本天皇以外第二长久的王族,在元朝的时候气候开始降温,导致农作物大减,吴哥王朝在这一区域同样遇到了灾害,周边国家为了粮食都来进攻,吴哥王朝加上历代耗费几百年的时间去修建神庙导致树木砍伐,严重水土流失,食物产量下降,战争的爆发让吴哥王朝最后一任王不得不南下来到金边,从此吴哥王朝彻底退出历史。
当中金边王朝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中,吴哥窟周边的古遗迹群中最难解释的或许就是埋藏在荔枝山上的须弥山,或许等到有一天荔枝山上的雷被清理完成后,考古工作可以重新展开。
关于吴哥窟的神秘话题大家还有什么其他见解可以在评论区与我们进行讨论。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
来源:两个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