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在历年评选出来的全球最幸福国家中,北欧国家总是独领风骚,都在前十范围内。
其中瑞典便是典型之一。
提起瑞典,人们会想到免费医疗,免费上学,高经济,高工资,高社会福利,生活幸福等等。
似乎它就是人间天堂。
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情况却另有不同。
无论是去瑞典求学,还是工作的中国人,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在体验了瑞典的实际生活之后,纷纷表达受不了,简直都要发疯了!
北欧五国分别是瑞典,芬兰,丹麦,冰岛以及挪威。
其中瑞典的国土面积是最大的,人口也是最多的,超过了1000万。
同样作为最幸福的国家,相比较于其他几个国家,瑞典的经济,综合实力也都是最强的。
这与瑞典的国情有关。
近代之前的瑞典,其实一穷二白,但这片土地上却拥有者丰富的钢铁资源,木材资源等,为其顺利崛起创造了条件。
在一战和二战期间,瑞典都选择了中立,战争并没有波及到瑞典的国土。
这也使得当其它欧洲国家,纷纷受到战争的影响时,经济,工业都大幅度衰退时,瑞典反而能大力发展工业。
因此,在二战之后,瑞典一跃而起,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造船大国。
当其它国家的造船业兴起之后,瑞典再次进行了产业升级,将目光投向高新技术产业。
当八九十年代经济危机,瑞典经济萧条时,其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使企业能够度过难关,并再次向信息产业技术升级。
在数次产业升级下,瑞典的工业能力成功来到了世界前列水平。
如宜家,H&M,爱立信,ABB等,都是在全球享有盛名的瑞典品牌。
即便是军工行业,瑞典也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强。
尽管一贯保持中立,但它却拥有着完整的军工体系,还是武器出口大国。
如今,瑞典最为倚重的,便是其创新能力。
他们每年都会投入超过百分之三的GDP用于创新研究,这便是瑞典经济如此发达的原因。
当瑞典经济发达,有了大量的钱之后,其各项社会福利措施,也便理所当然地实施了起来。
在瑞典,一个人从出生起,便开始享受大量的福利。
直到18岁前,都可以领取牛奶金。
上学之后,不仅不用交学费,而且顺利上到大学,还能每个月领取补助。
残疾人和失业人士都可以领取对应的救济金。
生育时,父母都可以享受一年以上的带薪假期。
生病需要看医生,也基本不用花钱,全由国家负担等等。
这样的福利待遇,自然吸引了许多外国人,其中就包括中国人。
除去前往瑞典旅游之外,在瑞典的中国人一般只有两个目的:
求学和定居。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全瑞典共有3万8千多中国人。
这些人中,有的取得了瑞典的永居权,有的只是暂时留在瑞典过渡。
几乎每300人中,就有一名来自中国的面孔。
然而很多人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瑞典,生活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现实跟自己的想象完全不一样。
其中最大的原因便是社交与饮食。
欧洲往往被我国的留学生称作美食荒漠。
北欧更甚。
瑞典等国家被戏称,用最优质的食物,做出最难吃的饭菜。
而中国人,一向民以食为天,无论遇到任何事,习惯上都是吃一顿好吃的安慰,奖赏自己。
便根本受不了瑞典难吃的食物。
在社交方面,瑞典作为北欧国家,其日照时间非常短,黑夜时间反而特别长。
这会导致人们摄取的维生素D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心理与心情。
这也是瑞典等国家抑郁症高发的原因。
而瑞典的社交距离,也比我国远得多。
在那里,不仅陌生人之间不会交谈,就连熟人社交,也都很有礼貌而疏离。
更别提在瑞典的一些小城市,地广人稀到可能很久都不会碰到其他人。
当中国人在瑞典时,还会因为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等原因,再加上一层隔阂,与人交流变得更加困难。
这种差别,是喜欢烟火气的中国人,极其无法忍受的一点。
除了饮食和社交上的差别,在瑞典生活过的人,还提出了其他一些跟想象完全不同的事实。
首先人们提到最多的一点,便是找工作非常难。
在瑞典,只要拥有了工作,就相当于铁饭碗,公司不能随便辞退工人,每年的法定假期也都非常多。
但找到一份工作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对外国人来说。
其次便是瑞典的物价非常贵。
在瑞典想要购买物品,只有连锁超市一个选择,此外除了一些食品店外,根本没有小生意的存在。
一位瑞典留学生曾在网上吐槽说,冬天时,瑞典的西红柿能涨到88克朗一公斤,约合人民币64块。
在医疗方面,瑞典除了要付挂号费之外,医疗费确实全免。
药物方面,每年花费3000克朗以上,超出的部分也会全部免费。
但是想要预约到医生并不容易,有时候往往需要排队一两个星期,才能轮到。
瑞典的风景非常美丽,但气候也非常寒冷,娱乐设施也非常少。
在冬天的瑞典,有时候遭遇一次暴风雪,就无法出门。
即便出门,到处也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没有可以放松的地方。
唯一可以做的,便是关上门,当一个宅男宅女。
最后,瑞典对于中国人的态度,并不算得上是友好。
在2018年时,瑞典曾经爆发了一起辱华事件,他们不仅侮辱我国的游客,还在电视上公开报道,扩大影响。
即便抛弃这一事件不谈,大部分瑞典人也都没有兴趣了解中国,对中国的印象也都停留在刻板印象中。
因此,他们对中国人所报有的最多的态度,便是冷淡。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的复合作用,才会有中国网友发出,在瑞典待几个月,人都要疯了的感叹。
对于我们来说,没必要认定国外的月亮更圆,究竟适不适合,只有亲身实验才能知道。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谈瑞典辱华事件:如此“幽默”我们不接受.人民日报.2018年09月24日
来源:南萧紫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