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观:担子果大型,半球形至不定型块状,呈脑状或分裂为数个具深沟槽的粗厚裂瓣,直径3-12厘米,高2-8厘米,基部狭窄。鲜时表面橙黄色至桔红色,干后橙黄色至金黄色。
基本信息
学名:Naematelia aurantialba (Bandoni & M. Zang) Millanes & Wedin
科属:耳包革科、耳包革属
别名:金黄银耳、黄耳、脑耳、黄木耳、云南黄木耳等。
形态特征
外观:担子果大型,半球形至不定型块状,呈脑状或分裂为数个具深沟槽的粗厚裂瓣,直径3-12厘米,高2-8厘米,基部狭窄。鲜时表面橙黄色至桔红色,干后橙黄色至金黄色。
结构:外层胶质,内部微白色肉质纤维状,瓣片内实,偶有中空,菌丝直径2-5微米,有锁状联合,子实层遍生外露表层。
生长习性
分布: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南北美洲以及大洋洲。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四川、云南、陕西、山西、贵州、西藏等高海拔林带。
环境:多生长于夏、秋季,海拔1800-3200米范围内,常单生或群生于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中的壳斗科、桦木科等阔叶树朽木上。菌丝体生长适温为23-25°C,子实体生长适温为15-20°C,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子实体形成需光诱导刺激和良好通风。
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膳食纤维,以及磷、硫、锰、铁、镁、钙、钾等微量元素,还含有苔藓酸乙酯、麦角甾醇等有机物 。
保健功效:有化痰、止咳、定喘、调气、平肝肠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肺热、痰多、感冒咳嗽、气喘、高血压等病症,还能滑润皮肤、美化皮肤 。
驯化栽培
1963-1965年,银耳目专家Bandoni R. J.首次对金耳进行驯化培养,但未获子实体。1982-1983年,刘正南、刘平等对金耳的人工段木栽培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1993年,郑庆吉等对金耳进行代料栽培也获得成功。
食用方法
凉拌金耳:将新鲜金耳切成小块,热水下锅煮10秒左右,搭配蒜末、葱花、辣椒等调料与黄瓜、花生米、香菜等食材拌匀。
金耳甜羹:把金耳去根切薄片,加红枣小火慢煮10分钟,再放冰糖、枸杞继续炖煮2分钟。
素炒金耳:金耳去根切片,锅中油热后下入蒜片爆香,放入金耳大火爆炒1分钟,再加入木耳、青椒,撒少许盐翻炒出锅。
来源:美食征途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