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生疏逐渐走向熟练,从扮演单一角色到能够掌控更多类型,她凭借着热情一步步变得熟练。这与她做老师时的态度很相似:认真钻研,乐于花费心思去思索怎样能做得更出色。
说起蔺飞飞,大多数人第一印象还是一建培训里的那个老师。她专注讲工程经济,把课程讲得明明白白,不绕弯子。
她还编过《黄金AB卷》这类资料,很多人备考时每人一本,用来查漏补缺。
备考的同学看她的视频,刷题的时候用她的资料,所以叫她“经济女神”,有点开玩笑的意思,但也有真心认可的成分。
让人没想到的是,近两年来她开始拍短视频了。在拍短剧的这一年里,她参与的数量竟有一百多部。
从生疏逐渐走向熟练,从扮演单一角色到能够掌控更多类型,她凭借着热情一步步变得熟练。这与她做老师时的态度很相似:认真钻研,乐于花费心思去思索怎样能做得更出色。
她是因为单纯的兴趣驱动,表演是她喜欢的事,是她愿意放精力、不断摸索的方向,但在课堂之外,她把爱好做成了另一种可能。
仔细想想,讲师和演员并非完全无关。讲师要调动课堂气氛,让学员跟着思路走;演员得带动观众的情绪,让人进入剧情。
这两者都得把控语言、眼神和表达的控制,都需要靠耐心训练。对她来说,从课堂到镜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突兀。
这也体现出一种新的可能性。一个人没必要死死绑定在一个身份上,工作和兴趣可以同时进行,工作带来稳定和积累,兴趣带来热情和动力,两者相互配合,时间长了,可能兴趣也会变成另一个发展的出口。
至于行业环境,不得不承认,这几年确实不太好,上游不好过,作为下游的培训机构也好不哪去,机构和老师都感受到压力。
但这只是客观存在的大环境,换句话说,不管行业怎样,蔺飞飞还是老师,同时她凭借兴趣和努力,也成了短剧中的常客,对她来说,多一个途径就多一分自信。
与其说她是在转型,不如说她在做加法。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兴趣拓展至新领域。
对于学员而言,她依旧是那个能把建造师讲解得十分到位的老师;对于观众来讲,她又是一个角色鲜明的演员。这种并行状态背后的核心,其实是开放心态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别轻易给自己设限。处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别老想着只有一个答案,把喜欢的事一直做,把能做好的事做得更好,这样的话,哪怕行业有变化,也能保持主动。
身份可以多样,生活也能更丰富,把工作和爱好结合起来,或许是可行的,而这一点,可能才是真正值得咱们工程人需要关注和思考的。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