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天府评论:全国科普月活动是点亮美好生活的“科学暖光”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5 10:24 1

摘要: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各类活动将持续1个月,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

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于9月1日全面启动,各类活动将持续1个月,打造全领域行动、全地域覆盖、全民参与共享的“科普盛宴”。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如同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缺一不可。今日之中国,从量子计算到人工智能,从深空探测到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脚步日益加快。但与科技创新相比,目前科学普及这只翅膀还偏小、偏弱,难以满足量大面广的实际需求,前沿科技与大众认知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全国科普月聚焦宣传推广科技创新成果、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等内容,在全国范围开展“科普报告话前沿”“科普阵地探未来”“千万IP创科普”“科学文化进基层”“科普之光·首届全国科普月大型网络展播”等系列特色活动,目的就是要打破“距离感”,让科技从“书斋”走向“市井”,从“术语”变成“故事”。

任何重大科技突破,都离不开社会土壤的滋养;任何持续的创新动能,都需要全民科学素养的支撑。从袁隆平团队研发杂交水稻时,农民群众的田间实践为其提供宝贵数据,到“嫦娥”探月工程中,航天爱好者社区的热烈讨论推动科普内容迭代,再到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绿色生活的需求倒逼技术创新……这些案例都在证明: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再精妙的科技突破也难以转化为发展动能;没有公众对科学精神的认同,创新生态的土壤终将贫瘠。创新从来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多数人的协奏曲”。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不仅取决于科研投入和高端人才,更取决于全民的科学素养。

科学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是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这场持续一个月、覆盖全地域的“科普盛宴”,既是对法律“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规定的首次实践,更是国家推动科学精神大众化、让创新成果惠及全民的重要举措。打破知识传播的“壁垒”,推动科普活动更多更好地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生产、走进生活。“贴近性”,不仅是科普的生命力所在,更让科技不再是少数人钻研的“高精尖”,而是融入柴米油盐、服务万家灯火的“必需品”。当科学知识不断地渗入民众生活的点点滴滴,由科技改变生活的幸福感就会大大提升。

今日之中国,科学普及已成为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随着全国科普月活动的大幕拉开,一场场科普活动正在全国各地上演。这不仅是一次科学知识的传播,更是一次科学精神的洗礼,一次创新力量的凝聚。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城市广场到网络空间,只有推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全国科普月活动才能成为点亮美好生活的“科学暖光”,成为改变生活“看得见、摸得着”的力量,让蕴藏在亿万人民中间的创新智慧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这种来自民间的“科普力量”,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养分,必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新动能。

编辑:牛霄 校对:罗玉龙 责编:张通

版权声明:

1、天府评论所登载文稿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天府评论立场。

2、作者投稿确系本人原创作品,严禁剽窃、转投他人作品,若由此引起任何法律纠纷,与天府评论无关。

3、作者向天府评论投稿时,就已表明同意四川在线全权使用本稿件。

4、欢迎网络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5、欢迎传统媒体转载天府评论文章,请与编辑联系获取作者联系方式,并支付稿费与作者。

6、传统媒体转载不支付作者稿费,网络媒体转载不注明来源及作者,天府评论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来源:四川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