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天介绍一所大学,今天讲讲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工”)作为中国南方顶尖的工科强校,其发展历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
每天介绍一所大学,今天讲讲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工”)作为中国南方顶尖的工科强校,其发展历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
华工最早可追溯至1918年成立的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世称“红色甲工”),是广东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和革命活动的重要策源地,培养了杨匏安、阮啸仙、周文雍等革命先驱。
1934年,国立中山大学迁入广州石牌(今华工五山校区),校园由建筑家杨锡宗设计,呈“钟形”布局,寓意“警钟长鸣”,现校徽上的“1934”即纪念此年。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合并中山大学工学院、华南联合大学工学院、岭南大学工科系及广东工业专科学校,并调入湖南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院校工科资源,成立华南工学院,位列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校庆日定为11月17日,纪念首届开学典礼。
学校扎根广州,拥有三大校区:
1. 五山校区:主校区,承载历史文脉,以传统工科见长,内有刘义亭、青砖堡等历史遗迹。
2. 大学城校区:2004年启用,聚焦新兴学科与产学研融合。
3.广州国际校区:2019年启用,定位新工科前沿(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何小鹏等校友多次在此发布科技成果。
建国初期首任院长罗明燏(钱学森好友)主持200余项国家工程项目;电子专家冯秉铨研制中国首台电子管模拟计算机(195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表彰。
余仲奎教授在抗战期间研发竹制飞机副油箱,支援前线;1950年代攻克高温材料技术(硅化钨钼热电偶获国家发明奖),打破国际垄断。
无线电系77级“超级班”走出彩电三剑客——李东生(TCL)、黄宏生(创维)、陈伟荣(康佳),三家企业曾占全国彩电产量40%。
曾毓群(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全球第一);
何小鹏(小鹏汽车,造车新势力);
刘金成(亿纬锂能)、鲁楚平(大洋电机)等。
华工被誉为 “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何小鹏曾笑称“校友群可搞定造车供应链”。
累计培养毕业生超61万人,广东约100家上市公司由华工校友执掌,支撑珠三角制造业与科创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王牌专业:
建筑学:何镜堂院士(上海世博中国馆设计者)领衔,学科评估A+。
材料科学与工程:聚焦新能源电池、高温材料,亿纬锂能刘金成等校友产学研转化显著。
轻工技术与工程:全国顶尖,造纸、食品学科历史悠久。
新兴交叉学科:
人工智能与信息工程:计算机类(何小鹏本科专业)、电气类招生规模居前。
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依托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广汽、小鹏等深度合作。
2024年招生热门专业:工科试验班(305人)、电气类(215人)、材料类(212人),学费6850元/年。
华南理工大学杰出校友代表
罗明燏:首任院长,海陆空工程专家。
冯秉铨:电子学奠基人,重建电讯工程系。
余仲奎:航空航天材料专家,国家发明奖得主。
李东生、黄宏生、陈伟荣:家电“华工三剑客”。
曾毓群、何小鹏、刘金成:新能源汽车领军者。
邓北生:船舶工业专家,粤海集团改革推动者。
2024年录取分数线(非表格表述)
2024年华工在全国录取分数较高,部分省份最低分如下:
广东(物理类):普通批最低610分(位次约1.59万),热门专业组达637分(位次5640);历史类最低606分(位次2312)。
浙江:综合类659分。
河南:理科632分(位次8139),文科未招。
山东:一段线614分(位次约1.44万)。
宁夏理科最低432分(专项计划),但普通批普遍超600分。
华南理工大学以工科立校,扎根广州、辐射全国,从“红色甲工”的革命火种,到新中国“四大工学院”的高起点办学,再到如今撑起中国新能源汽车半壁江山,始终践行“博学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其王牌专业深度契合国家战略需求,校友网络推动产业革新,堪称中国南方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
来源:历史故事躺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