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阎王抓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5 07:00 1

摘要:先说村东头孟大诚家的独子孟宝,生得方脸阔额,浓眉大眼,一身腱子肉结实得能拉得动石碾子。

大明万历二十三年,济南府长清县孟家庄出了桩怪事。

先说村东头孟大诚家的独子孟宝,生得方脸阔额,浓眉大眼,一身腱子肉结实得能拉得动石碾子。

可就是这么个要模样有模样、要力气有力气的好后生,偏偏在姻缘这事上栽了跟头。

这年孟宝已经二十有六,说了七八门亲事,不是这家姑娘突然得了急病,就是那家听了什么闲话临时反悔。

最邪门的是去年说的那桩亲,姑娘好端端地突然就哑了嗓子,婚事自然也就黄了。

孟宝娘整日以泪洗面,孟大诚急得满嘴燎泡,逢庙就烧香,见佛就磕头。

村里几个白胡子老头常在村口大槐树下嘀咕:"孟宝这孩子命里带煞,怕是月老把他的红线拿去捆粽子了!"

三月十五这天,孟宝一大早就扛着斧头上山砍柴。

天气本来晴朗,谁知刚到半山腰,忽然乌云压顶,电闪雷鸣,瓢泼大雨说下就下。

孟宝慌忙四下张望,见不远处有座破败的山神庙,也顾不得多想,一头就钻了进去。

庙里蛛网密布,神像斑驳,却已经有人在了。

是个穿着青色粗布衣裙的姑娘,背对着门,正在拧湿透的衣角。

听到动静,她吓得一哆嗦,猛地转过身来。

四目相对,两人都愣住了。雨水顺着孟宝的头发滴答落下,在他脚边积成一个小水洼。

那姑娘约莫十八九岁,眉如远山,目似秋水,虽然衣衫朴素,却掩不住天生的好模样。

"这位大哥,若不嫌弃,一同取暖可好?"姑娘先开了口,声音清脆如山涧清泉。

孟宝这才回过神来,发觉自己一直盯着人家看,顿时臊得满脸通红,忙低下头去:"姑、姑娘莫怪,孟某唐突了。"

他退到墙角坐下,不敢再看那姑娘一眼。庙外雨声哗哗,庙内却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

"这位大哥,听口音像是本地人?"姑娘打破了沉默。

"正是,在下就住在山下孟家庄。"孟宝忙答道,仍不敢抬头。

那姑娘却"咦"了一声,向前走了两步:"孟家庄?莫非是东头孟大伯家的宝子哥?"

孟宝猛地抬头,仔细打量那姑娘。

记忆中一个梳着羊角辫、整天跟在他身后"宝子哥长宝子哥短"的小丫头形象,渐渐与眼前人重合起来。

"你、莫非是芝芝妹子?"孟宝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

"真是宝子哥!"姑娘惊喜地拍手,"我是刘芝芝啊!西头刘家的丫头!"

你道怎的?这姑娘竟是孟宝幼时邻家女孩刘芝芝!当年两家比邻而居,两个孩子常在一处玩耍。

孟宝比芝芝大三岁,总是像个跟屁虫似的护着她。后来刘家搬去了外地,一别就是整整十五年。

两人重逢,又惊又喜,聊起儿时掏鸟窝、摸鱼虾的趣事,笑声不断,浑忘了外面还在下着瓢泼大雨。

直到天色渐晚,雨势稍歇,才相伴下山。

自此孟宝常去找芝芝。一来二去,两人情投意合,半年后便成了亲。

芝芝温柔贤惠,家务女红样样精通,侍奉公婆更是尽心尽力。村里人都夸孟宝捡到了宝,前世修来的福气。

孟宝自己也觉得,能娶到芝芝这样的媳妇,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可唯有一件事让孟宝心里硌硬——芝芝有个老爹,整日里脏兮兮、臭烘烘,还有些疯癫之态。

老丈人不住女儿家,自己在村东头搭了个茅棚。

平日不修边幅,头发乱得像鸡窝,胡子拉碴,衣服油光锃亮能站住人,离老远就能闻见一股味儿。

最让孟宝受不了的是,老丈人还爱和村里光屁股娃娃玩抓阄游戏,抓把泥巴搓成丸,让孩子们挑,嘻嘻哈哈没个正形。

孟宝极好面子,路上碰见老丈人都绕道走,生怕别人知道那是他丈人。

村里几个长舌妇常故意打趣:"孟宝,你那疯丈人又和娃儿们玩泥巴呢!听说昨儿个还在地上打滚,学驴叫哩!"

每听到这话,孟宝就脸上火烧火燎,回家对芝芝也没好气。

芝芝只是叹气,柔声劝道:"爹年轻时不是这样。记得我小时候,爹是个教书先生,最爱干净不过。自打娘去世后,他才渐渐糊涂了。孟宝哥,你多担待些。"

孟宝嘴上应着,心里却想:担待什么?净给我丢人现眼!要不是看芝芝面子,早把这疯老头赶出村去了!

却说这年五月初四晚上,孟宝做了个怪梦。

梦中云雾缭绕,仙乐阵阵,金光万道。一座巍峨大殿矗立云端,殿上高悬"阎罗殿"三个金字。

他那疯丈人竟身着玄黑官袍,头戴冠旒,威风凛凛地坐在大殿之上。殿下跪着一群人,丈人手中拿着泥丸,让人们依次抓阄。

孟宝仔细看去,只见那些泥丸分作黑白二色,黑丸上刻着"恶"字,白丸上刻着"善"字。

抓到白丸的人欢天喜地,殿侧走出生死判官,在其生死簿上勾画延寿增福;抓到黑丸的人垂头丧气,判官便在簿上记下减寿削禄。

孟宝正惊讶间,忽见丈人目光如电看向他,哪有半点疯态?

他吓得一激灵,醒了过来,浑身冷汗涔涔。

梦中的事,第二天早上忘了一大半。孟宝照常过日子,只是心里对老丈人的厌恶又添了几分。

五月初五端阳节,孟宝带着芝芝上街购置节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都在买艾草、菖蒲。

一个白胡子老伯边挑艾草边笑着说:"今年端阳不同往年,听说昨夜山神庙显灵,艾草沾了仙气,挂在门上能辟百邪!"

芝芝却皱起眉头,用手帕掩住口鼻,扯了扯孟宝的衣袖:"孟宝哥,咱们快回去吧。艾草又苦又涩,我一闻这味儿就头皮发麻,心里发慌。"

孟宝觉得奇怪:"往年也没见你这么怕艾草味啊?"

芝芝脸色有些发白:"不知怎的,今年特别难受,心口怦怦直跳,像是要发生什么事似的。"

孟宝见她确实不适,便依了她,二人匆匆回家。

推开院门,夫妻俩都愣住了——堂屋八仙桌上竟摆着一盘精致的江南艾草糕,碧绿清香,还冒着热气,旁边还放着一壶刚沏好的茉莉花茶。

"这、这是哪来的?"孟宝惊讶地问。

芝芝也茫然摇头:"我早上出门时还没有呢。"

这时,邻居赵大娘探头进来:"孟宝,方才看见你老丈人来过,拎着个食盒,说是给你们的节礼。我说你们不在家,他笑笑说放下就走,真是怪人..."

"我爹?"芝芝又惊又喜,快步走到桌前,拿起一块艾草糕仔细看了看,又凑到鼻尖闻了闻,"真是爹的手艺!这是他最拿手的江南艾草糕,可是...可是他哪来的钱买这些精细材料?糯米粉、白糖、豆沙,还有这模具,都不是便宜物件啊!"

孟宝心里咯噔一下,隐约想起了昨晚那个光怪陆离的梦。

他二话不说,转身就往村东头茅棚跑。

茅棚里空无一人,问邻居,都说一早就不见老丈人踪影。

孟宝心里莫名发慌,四处寻找,最后在村口老槐树下找到了老丈人。

老人正和几个娃娃玩抓阄游戏,手里攥着泥丸,笑得像个孩子。阳光透过槐树叶隙,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跳跃。

孟宝突然发现,老丈人今天似乎格外干净,虽然还是那身破衣服,但手脸都洗得白白净净,连指甲缝里都没有泥垢。

"爹!"孟宝第一次真心实意地喊出这个字。

老丈人回过头,眼神清明地看着孟宝,微微一笑:"贤婿来得正好,今日端阳,陪我喝两杯如何?"

孟宝愣在原地,这哪还是那个疯癫老人?分明是个气度不凡的长者。

老丈人打发走孩童,从怀中取出一个酒葫芦和两个酒杯,拉着孟宝在槐树下对酌。

那酒葫芦看着普通,倒出的酒却香气扑鼻,孟宝从未闻过这般醇厚的酒香。

三杯酒下肚,老丈人缓缓道:"贤婿可知今日为何是端阳?"

孟宝答:"为纪念屈原大夫投江。"

老丈人摇头笑道:"那只是人间说法。天地之间,五月初五乃是阴阳交替之日。这一日,阴司大门开启,亡魂可返阳间探亲。而艾草之苦,正是亡魂最不喜之味,故活人挂艾辟邪。"

孟宝听得目瞪口呆:"爹怎知这些?"

老丈人笑而不答,又从怀中取出三枚泥丸,两黑一白,摆在石桌上:"贤婿,抓个阄吧。"

孟宝见那泥丸与梦中一般无二,黑丸刻"恶"字,白丸刻"善"字,心中更是惊疑不定。

他犹豫片刻,伸手抓了一枚白丸。

老丈人哈哈大笑,声如洪钟:"善丸主吉,你选对了。"随即压低声音,"这抓阄之法,乃是阴司判定世人生死福祸的法门。世人一生善恶,皆在抓阄时显现。善者得白丸,增福添寿;恶者得黑丸,减禄削寿。"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老夫本乃阎罗殿前判官,因怜悯众生,常私自更改生死簿,被贬人间历劫。如今劫满,今夜便要归位。"

孟宝惊得手中的酒杯"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您、您真是..."

"不必惊慌。"老丈人拍拍他的肩,"芝芝乃我收养的孤女,非是凡人,乃是瑶池畔一株仙芝转世。她闻不得艾草味,只因艾草能唤醒她前世记忆。今日之后,她将渐渐忆起前世今生,你需好生待她。"

孟宝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眼泪夺眶而出:"爹,我不是人!我嫌您丢人,路上遇见都绕道走,对不起您!"

老丈人扶起女婿,叹道:"世人皆在我抓阄之中,但命运并非全由天定。善恶存乎一心,福祸皆由自取。你今日选择追来找我,便是心存善念,将来必有福报。"

就在这时,芝芝也赶来了,见翁婿二人和睦相处,又惊又喜。

老丈人从怀中取出一枚温润玉佩递给芝芝:"女儿,这是你亲生父母留下的物件,好生保管。"

又对孟宝道,"今夜子时,我就要离去。你们切记,日后多行善事,莫问前程。"

当夜子时,果然雷雨交加。一道金光从天而降,照在老丈人所居茅棚。

翌日清晨,孟宝夫妇前去探望,只见茅棚内空无一人,唯桌上留有一卷帛书,上书"善恶有报"四个大字。

孟宝将那帛书小心收好,心中五味杂陈。自此之后,他彻底改了性子,待人谦和,乐于助人。

芝芝果然如老丈人所言,渐渐忆起些许前世之事,常能未卜先知,帮村民避祸得福。

却说村里有个叫张武的泼皮,平日游手好闲,专爱欺压乡邻。

听说孟宝得了奇遇,便心生嫉妒,四处散播谣言,说孟宝夫妇装神弄鬼,欺骗乡民。

这日,张武故意找茬,在村口拦住孟宝:"听说你老丈人是阎王爷?那你让他显显灵,给我看看啊!"

孟宝不欲与他计较,转身欲走。

张武却得寸进尺,一把抓住孟宝衣襟:"怎么?不敢了?我就知道是骗人的!"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一道惊雷直劈下来,正中张武脚前三尺之地,将地面劈出一个焦黑的坑洞。

张武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走了。

自此,再无人敢质疑孟宝夫妇。

三年后的端阳节,芝芝正在厨房忙碌,突然心有所感,对孟宝说:"今夜子时,备好酒菜,爹要回来尝鲜。"

孟宝将信将疑,但还是备下酒菜。

子时一到,果然阴风阵阵,老丈人飘然而至,虽仍是一袭破衣,却掩不住周身神威。

翁婿二人对饮畅谈,直至鸡鸣方散。

临别时,老丈人赠孟宝一面铜镜:"此乃业镜,能照人前世今生。你夫妻二人可借此镜助人,但切记不可滥用。"

孟宝接过铜镜,恭敬叩谢。

有了业镜之后,孟宝夫妇更是广行善事。

村里张老汉的儿子走失多年,孟宝用业镜一照,便知那孩子在邻县做学徒,果然寻回;

李寡妇家耕牛病死,无钱再买,孟宝用业镜照出她家地下埋着祖上留下的银两,解了燃眉之急。

一传十,十传百,孟宝夫妇善名远播。但也引来了麻烦。

县城有个姓钱的富商,为富不仁,听说业镜神通,便想据为己有。

这日,他带着一群家丁来到孟家庄,要强买业镜。

孟宝自然不允。

钱富商恼羞成怒,命家丁动手强抢。

眼看就要得手,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钱富商和家丁们被吹得东倒西歪,狼狈逃窜。

回到家后,钱富商一病不起,三月后竟一命呜呼。

经此一事,再无人敢打业镜的主意。

转眼又到端阳。

这日芝芝对孟宝说:"爹今夜要来,说有要事相告。"

子时一到,老丈人果然如期而至。

酒过三巡,老丈人面色凝重道:"近日查生死簿,见本地将有大疫。你二人可用艾草煎汤,分与乡邻饮用,可防瘟疫。"

孟宝夫妇不敢怠慢,连夜采来艾草,煎汤分送。

果然半月后,邻县爆发瘟疫,死者无数,而孟家庄因喝了艾草汤,竟无一人染病。

此后每年端阳,老丈人都会归来探望。

孟宝夫妇凭借业镜,帮无数人解惑答疑,成为当地有名的善人。

而那些曾经嘲笑过老丈人的人,也都羞愧难当,改过自新。

这真是:

阎王抓阄判善恶,

泥丸之中见真心。

端阳艾草藏玄机,

业镜照见三世因。

莫以衣冠量人品,

勿凭表象断伪真。

举头三尺有神明,

善恶到头终有报。

来源:月醒醒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