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4日是第六个“世界白血病日”(World Leukemia Day)。该纪念日于2020年由急性白血病倡导者网络(Acute Leukemia Advocates Network)、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倡导者网络(CLL Advocates Net
2025年9月4日是第六个“世界白血病日”(World Leukemia Day)。该纪念日于2020年由急性白血病倡导者网络(Acute Leukemia Advocates Network)、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倡导者网络(CLL Advocates Network)、慢性髓系白血病倡导者网络(CML Advocates Network)以及白血病护理组织(Leukaemia Care)共同发起设立,旨在提升公众对白血病的认知,减少因诊断延误导致的死亡,为患者争取更佳的治疗效果。
什么是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及凋亡受阻,导致细胞发育停滞在不同阶段。这些异常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生和积聚,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并可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根据病变细胞类型及发病速度,白血病主要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目前我国白血病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中有3至4例,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年人中,白血病死亡率高居首位。
白血病的症状与诊断
白血病临床表现多样,常见包括贫血相关症状(如乏力、头晕、活动后气短)、出血倾向、反复感染(如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等浸润表现。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
白血病诊断主要依赖骨髓穿刺或活检,并结合形态学、组织病理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分析。此外,血常规、血涂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查及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评估也至关重要,为制定全面治疗策略及支持治疗提供依据。
如何治疗白血病
白血病分类和预后分层较为复杂,治疗须建立在精准诊断与分型基础上。目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治疗方式,尤其为难治、复发或耐药患者提供了挽救性治疗机会。近年来,随着研究进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也为白血病治疗带来了许多新的选择。
白血病的预防
尽管白血病确切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远离高危因素:尽量避免接触苯、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如新装修房屋应充分通风),远离电离辐射,并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障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定期体检:血常规是一项简便、经济而重要的筛查项目,可及早发现血液系统异常。
结语
随着治疗手段日益丰富与精准,白血病正逐渐变为可防、可治乃至可长期控制的疾病。然而,我们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如早期诊断困难、治疗副作用、患者心理与社会支持需求等,仍需全球共同努力。正如世界白血病日所倡导的,提高公众认知、推动早诊早治、加强患者关怀,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行动。让我们在这一天,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怀每一位正与白血病抗争的生命。相信在医务工作者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终有一天,白血病将不再代表绝望,而是一次又一次重获新生的可能。
编辑:Cole
审校:Quinta
排版:Baa
执行:Nicole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