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名,致敬伟大胜利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4 21:38 1

摘要:此次九三阅兵,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利亚德集团、集创北方、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等北京众多高校、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成为背后的支撑力量。

9月3日上午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这场盛典的背后,

不仅有人民军队的铁血担当,

更有北京众多科技工作者深度参与。

从支撑国之重器的科研攻关

到踏上阅兵场的创新身影,

他们以科技之名,

致敬这场伟大胜利!

在台前幕后,

书写着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科技保障

北京高校和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深度参与

此次九三阅兵,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利亚德集团、集创北方、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等北京众多高校、企业的科技创新技术成为背后的支撑力量。

清华大学——学校师生深度参与了多个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的核心装备研制工作,为相关导弹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为高超声速武器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在无人机设计、导航、控制及智能驾驶等方面,攻克了众多技术难题。

北京理工大学——本次是北京理工大学第三次参与阅兵保障,来自该院校“计算机学院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的四十余名师生组成团队,为阅兵装上“智能仿真”系统,他们通过驱动三维数据与场景建模等技术,打造了全要素、全流程、全环节的数字版“九三阅兵”。同时,他们在科研攻关、志愿保障、合唱献礼等领域均做出了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此次也深度参与了受阅装备研制。王华明院士团队的大型金属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多种重大型号飞机关键部件;焦宗夏院士团队突破航空航天机电与伺服系统技术,服务多型飞机与无人机;苏东林院士团队解决电磁安全难题,确保装备多层级电磁兼容性。值得关注的是,空中梯队的歼-10、歼-15、歼-20、歼-35、运-20等多款机型,其总师或研发骨干多为北航校友。

北京邮电大学——北斗卫星抗干扰设备、先进的抗干扰及定位导航算法、网络攻防对抗……在此次阅兵中,北邮提供了学校研发的人机交互设计,从源头上优化电子信息装备的人机工效与用户体验,提高了战斗力。

利亚德集团——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利亚德为本次晚会舞台定制了近1500平方米LED屏幕以及提供了近40台高流明投影设备,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此次LED屏幕采用碳纤维材料,契合了舞台对于轻量化和高效性的严苛要求;同时,采用“双电源+双信号”设计,通过“双重保障”大幅降低黑屏、花屏等故障风险,满足对显示稳定性要求极高的场景。

集创北方——共计约130万颗集创北方LED显示驱动芯片ICND2055S与ICND2018AP点亮了天安门广场上多块超高清大屏幕,为盛典的高清呈现提供了坚实保障。两款芯片能够让盛典现场高清大屏画面更加流畅,清晰展现明暗细节,呈现每一瞬精彩。

中国移动北京公司——为保障阅兵式顺利进行,中国移动北京公司增强4G、5G信号衔接能力,让不同制式的手机用户可以顺畅使用中国移动通信服务;同时,采用“数字孪生+AI”技术实现智能监控。该技术将重保区域监测时延压降至1分钟,央视总台的视频回传质量实现10秒级监控,AI智能体1分钟定位故障,运维智能体支持12类网元无损自愈,提升网络问题发现与处置效能。

现场见证

北京科技工作者备受鼓舞

此次盛典在北京科技工作者队伍中引发热烈反响,一起来看他们的所思所想。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牢记使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祝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熊友军

我们要继续聚焦核心技术研发,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等领域持续深耕,以阅兵精神为指引,把企业发展融入到国家战略中,用更多高科技的成果回报社会。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

我这是第二次参加抗战胜利阅兵的观礼,电子战、信息战装备出来以后,让我们更加感到责任重大,要把科技创新进行到底,在数字战场上,捍卫自己的国家,保卫自己的安全。

天融信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李雪莹

网络空间是新的疆域,新时代新征程中,体系化、信息化是新的方法,智能化是新的趋势。我所在的企业从事网络安全和智算云业务,做好产品技术,为强国强军贡献力量是我们的使命。

智行者董事长兼CEO张德兆

作为一名科技行业的创业者,当无人作战方队以精准划一的队形驶过天安门广场,它们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无人化、智能化领域的最新技术成就,更向世界传达出中国在这一战略方向的清晰视野。

北京星河动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刘百奇

作为航天人,我们将以更高标准践行航天报国诺言:坚守质量生命线,确保每次发射可靠;加快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攻关,提升商业竞争力;提升建设规模化发射能力,服务国家太空基础设施需求。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裁田耀四

作为商业航天领域的从业者,这次阅兵让我更加坚定了研发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决心。我们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为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提供可靠、高效的发射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航天强国的使命与担当。

中珀(北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强

置身现场,每一幕都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面对未来,中珀新材将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聚焦新能源汽车、矿业、城市地下管网三大应用领域,构建“一机两翼”发展布局,切实履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持续贡献中珀力量。

北京航天万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事业部班组长,特级技师刘芳

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一员,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千千万万奋斗在制造强国一线劳动者的最高礼赞。我将继续以“毫厘必究”的航天标准,用百分百的精准焊接践行技能报国的誓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原主任尹泽勇

当空中护旗梯队的“武直十”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作为“武直十”的心脏——“玉龙”发动机的总设计师,我无比激动。我将始终牢记“动力强军、科技报国”的神圣使命,持续发扬“脚踏实地、自主自立、执著坚守、志在超越”的“玉龙”精神,在自主创新发展路上不断奋勇前进。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刘争

在阅兵场上看到这些凝结着中国智慧的装备,我更加明白:每一次航天发射的成功,每一件国防装备的进步,都是无数人“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坚守换来的。而我愿与千千万万奋斗者一道,向着更遥远的深空、更强大的中国,坚定前行。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李偲嘉

作为一名民兵方队的队员,我光荣地参加了9月3日的阅兵仪式。无论是手握钢枪,还是操纵精密的装调工具,我们都是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会把在阅兵训练中培养的坚韧、专注和团队精神融入工作中,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不懈努力,奋斗终身。

这一次,我们以最崇高的敬意,

纪念这场伟大胜利,

铭记历史 ,警示未来。

来源:创新创业中关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