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聚焦:为罪犯回归社会点亮心灯重燃新生 云南省宜良监狱打造“四感”“三育”改造模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9:34 1

摘要:“非常感谢监狱的教育改造和帮助,不仅让我的家属余辉(化名)认识到了自己所犯错误给社会和家人带来的伤害,还让他懂得了感恩,虽然人在监狱,但会经常给家里写信汇报思想情况,并承诺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这种变化为我们这个小家带来了希望。”近日,在云南省宜

“非常感谢监狱的教育改造和帮助,不仅让我的家属余辉(化名)认识到了自己所犯错误给社会和家人带来的伤害,还让他懂得了感恩,虽然人在监狱,但会经常给家里写信汇报思想情况,并承诺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这种变化为我们这个小家带来了希望。”近日,在云南省宜良监狱五监区服刑的罪犯余辉家属来到监狱,把一面印有“中国好警察教育改造,启迪人生;严格管理,关爱有加”的锦旗送上,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时间回到两年前,原来,余辉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到监狱服刑后,他认为自己犯罪是家里人不理解他才造成的,心结一直未能解开,抗拒心理严重,经常违反监规纪律。

五监区警察张忠城了解情况后,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改造措施,与余辉一对一交心谈心,邀请余辉家属面对面沟通交流,一个月后,余辉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敞开心扉与管教警察和家属交流,从此安心服刑改造。

“四感”教育:触动灵魂的温暖力量

“像余辉这样从抗拒改造到安心服刑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得益于宜良监狱正在打造的‘四感’(即:感知祖国伟大,筑牢信仰根基;感恩党的政策,激发改造动力;感化改造思想,融化心灵坚冰;感悟重塑新生,开启崭新人生)‘三育’(即:育心、育人、育新)教育改造模式,它让我们教育改造罪犯心中有数,手中有招。”宜良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代利斌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通过“四感”教育,有效为罪犯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新生的大门,成为重塑灵魂、播撒希望的摇篮。

他表示,宜良监狱将感知祖国伟大作为教育改造的重要基石。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教育,借助多媒体的生动展示,开设如《学习新思想》《红色中国》等栏目,组织罪犯收看新闻联播,适时推送时事政治、政策法规以及“四史”教育专题视频,让罪犯足不出狱便能第一时间直接感受到祖国的日益强大与辉煌历程。各监区开展的中华文明史、“四史”大课教育,更是让罪犯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渊源的文明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不屈的奋斗精神。

在一场以“我眼中的祖国发展”为主题的讨论活动中,罪犯张某深切感慨道:“以前在外面只知道自己过日子,从不关心国家大事。来到监狱后,通过警官对我们的这些教育,我才知道祖国发生了这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心充满了自豪,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

党和国家的政策是照亮罪犯改造之路的明灯。宜良监狱通过书画比赛、颂歌合唱比赛、文化活动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感恩党的政策”教育。在一次书画比赛中,罪犯李某用画笔描绘了家乡在党的扶贫政策下旧貌换新颜的场景,他含着泪说:“我家以前穷得叮当响,是党的好政策让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可我却犯了错,我一定要好好改造,出去后报答党和国家,做一个有用的人。”

“这些活动让罪犯们真切认识、理解并真心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内心深处认同党和祖国的伟大,进而促进他们认罪悔罪,积极向上向善,为改造注入强大的动力。”宜良监狱副监狱长魏兴能介绍,宜良监狱深知罪犯改造不仅是法律的约束、刑罚的体验,更是心灵的救赎。监狱警察们用耐心、爱心和责任心,从生活点滴关心罪犯。罪犯王某因家庭变故,对改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有自伤行为。监区警察发现后,多次与他谈心,为他申请法律援助解决家庭纠纷,在警察的关怀下,王某逐渐打开心扉,平复情绪,积极投入改造,他说:“是警察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我不能再自暴自弃。”

同时,监狱构建“监狱+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感化教育模式,通过亲情电话、亲情短信、书信、会见等多种形式,以及开展家访帮教活动,打通亲情帮教“最后一公里”,让罪犯在亲情的感召下,反思过错,赎罪自新,重塑自我。

对于即将刑释的罪犯,宜良监狱有针对性地开展感悟重塑新生教育。以《出监教育》为教材,进行爱国主义、就业指南、创业指导等教育。利用模拟社会实训中心,指导罪犯完成服刑改造总结,书写守法承诺书和个人求职自荐书。

罪犯赵某即将出狱时,对未来感到迷茫,担心走出监狱大门不知所措,通过监狱的出监教育和就业推荐,他掌握了电工技能,并与一家企业签订了就业意向书。他激动地说:“原以为自己出狱后会走投无路,是监狱给了我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一定好好做人。”

“三育”教育:培育新生的肥沃土壤

心理健康是罪犯改造的关键。宜良监狱高度重视罪犯心理矫治,培养了一支80人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他们常态化对罪犯开展个体或团体心理咨询,搭建“放下过去·迈向新生”“阳光服刑·乐观改造”等矫治教育平台。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专业方法,唤醒罪犯良知,驱散他们内心的阴霾。在一次团体心理咨询活动中,心理咨询师引导罪犯们分享自己的内心痛苦和困惑,大家在交流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许多罪犯解开了心结,提振了自我,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宜良监狱积极探索“我的改造+悔罪认罪我力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先知”教育模式,开展生命、生存、生活“三生教育”。在“三生教育”课堂上,老师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教导罪犯珍惜生命,学会生存技能,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同时,该监狱深入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法律意识、法律信仰、道德法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罪犯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通过举办法律知识竞赛、道德模范事迹分享会等活动,让罪犯在参与中不断提升自己。

“为了让罪犯出狱后能顺利融入社会,我们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紧跟市场需求,开设电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热门课程。行业专家和资深技师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操作、小组竞赛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罪犯学习兴趣。”魏兴能说,宜良监狱还积极与企业合作,签订就业安置协议,组织就业推荐会。罪犯孙某在监狱学习了家政服务技能,出狱后顺利进入一家家政公司工作,实现了从“监狱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宜良监狱的“四感”“三育”教育改造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7年来,宜良监狱连续实现无罪犯脱逃、无重大狱内案件、无重大疫情、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四无”目标。代利斌表示,宜良监狱将一如既往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让越来越多的罪犯在监狱和监狱警察的教育改造下,真心悔过,积极改造,掌握一技之长,顺利回归社会,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号 云南普法
责任编辑:字亚雪

来源:云南政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