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查吓一跳。农行股价这三年确实节节高,从2020年底的3块多涨到今年接近5块,这涨幅在国有大行里相当罕见。
最近有个朋友说,他三年前随手买的农业银行股票,居然翻了不少。
一查吓一跳。农行股价这三年确实节节高,从2020年底的3块多涨到今年接近5块,这涨幅在国有大行里相当罕见。
更让人惊讶的是,这股热潮背后,居然和咱们平时不太关注的县域经济密切相关。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区域经济形态。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导向来优化配置资源,成为一种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
现在中国有1800多个县和县级市,聚集了全国超过一半的人口,贡献了将近40%的GDP。
这些地方正在发生的变化,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
先说个有意思的现象。
很多人对县城的印象是消费水平低,但数据显示,现在连锁品牌下沉速度惊人。
就以“锅圈食汇”为例,这个卖火锅食材的连锁品牌,居然有超过40%的门店开在县城。
河北唐县有个加盟商说,他们推出一款高蛋白食材套餐后,客单价直接提高了30%。
再说外卖。美团去年在县城的订单量增长了50%多,光配送员就缺10万多。
广西上林县有家烧烤店老板说,他现在一晚上能接40多单外卖,生意好得忙不过来。
县城的夜晚不再是静悄悄的,夜间经济就这样被激活了。
旅游也一样。去年新疆博尔塔拉的酒店预订量翻了两倍,很多小县城靠着特色旅游火了。
浙江溪口镇搞了个竹林体验项目,让游客住民宿、学做竹编,客单价直接翻了三倍。
农业银行这波股价上涨,其实早有征兆。
全国1.2万个农行网点覆盖了98%的县域,每年光在县域就要新增超过5000个岗位。
在农行做县域客户经理还挺吃香。他们在推普惠金融,给农民和小微企业提供贷款,还有财政贴息优惠。
去年涉农贷款余额已经破了9.85万亿,这么大的资金流,真的惠及了县域很多人。
农行还提供绿色金融。云南有位茶农就通过碳汇贷拿到了资金,用来改造茶园。
改造后不仅茶叶品质上去了,收入还增加了20%。
这类贷款享受50%的财政贴息,农行计划做到4.8万亿的规模,这里面机会多着呢。
说到数字化,不是只有大城市才玩得转,现在很多县城老大妈都能用智能手机卖特产了。
湖南平江的茶油通过电商销售,物流成本降了50%多。
不少年轻人返乡创业,组团队做直播带货。甘肃灵台有家花店,靠着拍短视频,销售额翻了十倍。
还有植根于县域的专业岗位缺口,比如“乡村CEO”,就是帮农村企业做数字化运营的。
有个孙洪鹤团队,他们的服务已经深入到了乡村数字化转型的各个环节,比如深度介入服务项目,提供全流程陪跑;比如参与县域经济的数字化顶层设计等。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人才缺口。
柳州螺蛳粉的故事你可能听过,从50亿做到600亿产值,靠的就是数字化供应链。各地都需要大量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
县城的基础设施也在快速升级,加盟“供销超市”成了热门选择。
遵义红花岗的星悦茂商圈,年客流量达到1.35亿人次,吸引了20多个乡镇来联营。
当地的竹笋、白茶通过直供超市销售,价格能溢价15%。
全国59个“千亿县”在试点宅基地流转,有些地方搞起了田园综合体。
认领农场的“云种植”模式,年回报率能达到8%到12%,吸引了不少城里人来投资。
这波县域经济发展催生了很多新职业。比如冷链物流的智能仓储工程师、无人机植保员,都是紧缺岗位。
人社部还专门推出了“乡村规划师”资格认证。
县域银行网点的管理岗也缺人。农行县域存款占总存款的35%,这些网点的负责人年薪能达到30万以上。
而且有县域工作经验的员工,晋升速度比普通员工快40%。
当然,不是所有机会都能赚钱。
有些加盟项目已经饱和了,比如锅圈食汇全国有1万多家店,同质化竞争导致10%的门店亏损。
政策风险也要注意,比如宅基地流转目前只在59个县试点,别盲目跟风。
想要抓住这波机遇,最好掌握些数字技能,比如短视频剪辑、社群运营。
现在县域商户的线上化率还不到40%,谁先掌握这些技能谁就吃香。
金融知识也很重要,农行的绿色金融培训是免费开放的,可以去听听看。
如果有兴趣入局县域经济,可以从轻资产项目开始,比如社区团购、直播带货这些门槛较低的领域。
各大平台都有扶持计划,美团、抖音都有乡村振兴专项计划,能帮助降低风险。
还要紧跟政策红利,优先选择财政贴息的领域,比如绿色农业、消费贷等。
花三个月学门技能,比如短视频运营或供应链管理,成为县域产业链上的“关键节点”。
长期来看,还可以考虑投资县域资产。农行股票的股息率达到6.19%,县城核心商圈的物业也在升值,比如遵义地下商铺的年租金就涨了15%。
总的来说,县域经济这波机遇是政策、流量和本地化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读懂政策、摸透本地需求、用好数字工具,普通人也能在这股浪潮中找到自己的机会。#头条深一度#
来源:李砍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