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青春 “创”未来丨朱霞:“新农人”的科技“新武器”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28 18:16 1

摘要:‌主要成效‌:流转土地5800亩,建立了恒温育秧工厂,成立了大米加工厂;陆续推出“蒸水香”“霞妹子”等品牌大米,开启绿色农产品之路;公司近5年粮食总产量达3万吨,安排劳务用工100多名,员工年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创业档案

姓名‌:朱霞

毕业学校:湖南农业大学

创业项目‌:湖南省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创业领域‌:农业生产、乡村振兴

主要成效‌:流转土地5800亩,建立了恒温育秧工厂,成立了大米加工厂;陆续推出“蒸水香”“霞妹子”等品牌大米,开启绿色农产品之路;公司近5年粮食总产量达3万吨,安排劳务用工100多名,员工年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逆行”,从城市到农村

从农村跳到城市,朱霞整整努力了12年;从城市回到农村,朱霞仅仅花了一秒。这里有七分对老父亲的心疼,三分对农村土地的眷恋。

又是一年春来到。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成片的油菜花开正艳,与河流、村庄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田野里,多台旋耕机齐开动;流水线上,秧盘正在快速下线。

朱霞开着叉车运送物资。

“装备更新升级后,效率也极大提升了。”朱霞介绍道。

党的二十大代表、衡阳县种粮大户、湖南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主任……朱霞有很多头衔。

“小时候,我就经常跟着父亲一起到田里去,那里就是我的‘游乐场’。”对于朱霞而言,脚下的这片土地,养育了自己,也留下祖祖辈辈弯曲的背影。每每提起这片土地,她总有一种归属感油然而生。

台九村是传统粮食生产大村。朱霞的父亲朱东阳是当地种粮大户,从2010年开始便陆续流转台源镇台九村、九市村的水田种植优质稻,并成立了湖南省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同年7月,朱霞从湖南农业大学企业财务管理专业毕业,但她并没有立即回家接过父亲的担子。她在长沙先后从事过会计、教师等职业。

“每次节假日,我回到村里看到大片大片荒掉的农田,心里就特别难受。再加上父亲年纪大了,有一次体力不支直接昏倒在田里,家里人也希望我早点回来接担子,所以当时我就在考虑回到家乡。”带着对土地的眷恋和对父亲身体的担忧,2017年,朱霞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辞去稳定的教师工作,回到家乡衡阳县台源镇台九村,从父亲手中接过湖南省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担子。

从“农业小白”到“种田能手”

回村当农民,可不是说起来那么简单。虽然朱霞生在农村,大学上的是湖南农业大学,却是个地道的农业“小白”。

不少村民们虽然当面不说,但时常在背后议论:“是不是在城里混不下去,回来啃老了?”“放着城里的好工作不做,要回来当农民,能有什么出息?”

带着村民的不解和家人的期望,朱霞一点一点从头开始学起。“那段时间,我天天跟着我父亲在田里,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他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在学习传统农业种植技术的同时,朱霞也在认真思考,如何才能提高种植效率。

作为湖南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朱霞深谙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她坦言:“农业的根本出路必须是现代化、机械化。”

她流转村民土地,引进智能育秧大棚、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等设备,逐步实现“人不下田,谷不落地”的愿景。通过参加县农业农村局组织的技术培训,她掌握了机械化插秧技术。她还请来湖南农业科研院所的专家,向他们请教浸种、育秧、防虫、施肥的方方面面知识。慢慢地,朱霞自己也练就一身本领,成为“种田能手”。

她不仅自己种粮“种出了名堂”,还带领乡亲们致富。如今,朱霞把父亲创办的嘉穗农业流转土地扩大到5800亩,建立了恒温育秧工厂,成立了大米加工厂,组建了“一条龙”的粮食生产线。嘉穗农业各项指标也翻了番,年产粮食5000多吨。

当“新农人”变成“兴农人”

经过不懈努力,朱霞带领的湖南省嘉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衡阳县天泰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经拥有一支70多人的专业务农队伍。更令她引以为傲的是,在这支70多人的专业务农队伍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足足占了一半——他们是企业和家乡发展的内驱力。

几年下来,朱霞带领团队陆续推出“蒸水香”“霞妹子”等品牌大米,开启了绿色农产品之路。她采用10大绿色种植技术,如“翻耕深水灭蛹”“稻鸭共育控虫”等,大幅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动绿色食品认证。

朱霞发挥种粮大户的优势,采取“订单农业+签约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种植优质稻和台源乌莲,按照高出普通农产品15%的价格收购到自己的企业做深加工,同时对村民进行培训,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朱霞的创业不仅是个人奋斗,更是一场惠及乡邻的实践。她免费为散户提供“密室催芽”服务,解决育秧难题;创办村级刊物《台九》,挖掘本地文化;开设“七彩假期”儿童课堂,关爱留守儿童。2020年,她被推选为台九村村委会主任,通过屋场恳谈会倾听民意,推动村容整治和文化设施建设。

她的努力也获得了广泛认可:2021年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2024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面对荣誉,她谦逊地表示:“奉献让我扎根乡村实现价值。看似是我服务了‘三农’,实则是‘三农’成就了我。”

作为湖南共青团青年讲师团成员,朱霞积极呼吁大学生返乡创业。她积极参与母校湖南农业大学的创业基金活动,担任大学生创业项目评审导师,分享团队管理与市场拓展经验。此外,她推动台九村与高校合作建立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魅力,播撒“新农人”的种子。

“计划进一步扩大绿色种植规模,筹建粮食博物馆,打造集生产、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吸引更多‘农二代’返乡,培育掌握现代技术的新农人。”朱霞表示。

■记者手记

返乡不是退守,而是新的开拓

在与朱霞的交流过程中,记者对她身上敢闯敢干的劲头印象深刻。这位36岁的“新农人”,用8年时间把自己从“农业小白”变成了“种粮能手”,还带领乡亲们致富。农业机械新科技成了她的“秘密武器”——这是科技与土地最诗意的对话。

属于她的故事里,挫折与希望交织:第一次使用收割机,割台放得太低,连草和泥巴都“收”了;第一次掌控无人机,不知何故,竟直接导致它掉进池塘里……但她用百折不挠的韧性,将论文写进泥土,让传统农业与现代科技共振。她也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离城返乡不是退守,而是以更辽阔的视野,在土地里开拓未来。

来源 | 掌上衡阳

作者 | 文/图 全媒体记者颜艳妮

编辑 | 黄慧东

责编 | 王继斌

三审 | 蒋素娟

来源:衡阳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