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秀柱,国民党前主席,外号“政坛小辣椒”,洪秀柱小时候,常常坐在祖父身边,听他讲起浙江老家的往事。长大后,洪秀柱在新北的一所中学当起了老师,后来又慢慢走上从政的道路。
洪秀柱:从稻田到三峡的坚守
洪秀柱,国民党前主席,外号“政坛小辣椒”,洪秀柱小时候,常常坐在祖父身边,听他讲起浙江老家的往事。长大后,洪秀柱在新北的一所中学当起了老师,后来又慢慢走上从政的道路。
2016年的选举,国民党输得挺惨,党内乱成了一锅粥,士气低得不行。就在这个时候,洪秀柱站了出来,接下了党主席这个烫手山芋。她上任的时候,国民党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很多人都觉得她是来当“救火队员”的。她接手后,马上开始整顿,想办法让党重新振作起来。
可她有个很明确的立场,就是坚持“两岸同属一中”,要把这个写进党的政纲里。当时的台湾政坛炸开了锅,因为这个话题太敏感了,岛内意见分得厉害。结果,她这个立场让党内一些派系坐不住了,他们觉得洪秀柱太“硬”,跟他们的想法合不拢。这些人开始联手起来,暗地里搞小动作,想把她的权力架空。果然,没过三个月,也就是2016年10月,洪秀柱就被迫离开了党主席的位置。
离开党主席职位后,洪秀柱没闲着,她把精力转向了两岸交流的事业。她开始带着台湾的年轻人到大陆去看看,走走。其中有一次,她带着团队去了三峡大坝。那天,她站在一艘沿着长江行驶的游轮上,船行在宽阔的江面上,水流湍急,远处是连绵的山峦,气势磅礴。
她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说了句:“看这千里江陵,才是中国人该有的气魄。”这句话传出去后,很多人都记住了。
黄智贤:深绿叛逆的呐喊
黄智贤,一位在台湾媒体圈颇具影响力的评论家,她生长在台南一个根深蒂固的“深绿”家庭,这里所说的“深绿”,指的是支持台湾独立、倾向民进党政治立场的群体。她的哥哥是民进党籍的台南市长,在这座以绿色阵营为政治大本营的城市里,手握实权,影响力不容小觑。
而她的父亲,则是日据时期台湾的亲历者。那是一个台湾人被迫改用日本姓名的年代,她的父亲也未能幸免,原本的中文姓氏被替换成了陌生的日式名字。黄智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却并未顺着家族的政治倾向走下去,反而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成为一位公开主张两岸统一的媒体人。
每一天,她的工作都不轻松,因为她的信箱里总会收到三封以上的恐吓信。这些信件来自不同的寄件人,有的用词激烈,有的甚至夹杂着威胁性的物品,比如子弹壳。尽管如此,她从没有因此停下脚步,反而将这些压力当作继续前行的动力。
在她的电视节目中,黄智贤有一个标志性的举动,那就是展示郑成功的画像。郑成功,这位明末清初的历史人物,以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而闻名,在两岸都被视为民族英雄。她的节目内容常常围绕两岸关系展开,直言不讳地批评“台独”政策,呼吁两岸和平发展。
2019年,黄智贤受邀前往厦门参加海峡论坛。她站在讲台上,面对台下数百名听众,提到了自己家族的神主牌。那块牌子上刻着“陇西堂”三个字,这是传统中国家族祠堂的命名方式,指向她的祖籍——福建省陇西县。她说:“我家的神主牌写着‘陇西堂’,这就是我们共同的根。”
就在同一年,她的节目《夜问打权》却迎来了终结。这档节目是她在台湾政论界的重要阵地,她在其中剖析时政、畅谈两岸,吸引了不少观众。但由于她的言论过于直白,尤其是对“台独”政策的批评,触动了某些敏感神经,节目最终被停播。面对这样的挫折,黄智贤没有选择沉默,而是迅速调整了方向,用互联网的方式继续发声。
黄安:歌声里的乡愁
黄安出生在台湾,早年间以歌手身份活跃在乐坛,他的歌声里总带着一丝对故土的眷恋。20年前,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把家搬到了北京朝阳区。从此,他的生活重心转向了大陆,但他的音乐却始终没有离开过两岸关系的主题。
2015年,黄安卷入了一场不小的风波。那一年,台湾正值选举季,两岸关系的议题被炒得火热。他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举报了几位支持“台独”的艺人,指名道姓地指出他们的言论。不久后,他的邮箱里开始出现恐吓信。
但黄安并未因此退缩,反而在一次直播中挥舞着一张大陆的高铁票,对着镜头轻松地说:“从北京到台北,迟早能用这张票回家。”他用幽默的方式回应了威胁,也让更多人记住了他对两岸统一的期待。
2022年,黄安推出了一首新歌《坐着高铁去台北》。这首歌一经发布,就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起来,播放量迅速突破了一亿次。歌曲的音乐视频中,出现了一段特别的画面,那是黄安年轻时在台湾竹北茶山采风的影像。
高安国:老兵不死的信念
高安国,一位湖南籍的退役中将,他的故事从军旅生涯的起点开始,贯穿了两岸关系数十年的风云变迁。他出生在湖南,年轻时投身军旅,加入了中华民国国军,经过多年的历练和积累,逐步晋升为中将。
30年前,他被派往金门驻防,那是一个距离厦门仅几公里的前线岛屿。当时正值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仍处于高度敏感时期,金门作为军事要塞,驻扎着大量部队,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冲突。高安国在岛上担任指挥职务,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拿起望远镜,站在瞭望台上,观察对岸厦门的动向。那时的厦门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热潮中,经济快速发展,高楼大厦一栋接一栋地拔地而起,港口的船只往来频繁,城市轮廓日渐清晰。
退役后,高安国并没有选择安享晚年。他回到台湾,定居下来,书房里始终挂着一幅《台湾省全图》。这幅地图涵盖了台湾全境的地理细节,是他年轻时在军中常用的工具之一,如今成了他家中最醒目的摆设。
2022年,已经75岁的高安国,做出了一次引人注目的行动。他来到台南,这座以“台独”思潮闻名的城市,独自走上街头,开始向路人发放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他穿着朴素的衣服,手里拿着一叠叠叠好的旗帜,挨个递给路过的行人。
他的举动很快引起了注意,不少人停下来接过旗帜,有的还和他聊上几句,但也有人迅速走开,显然对这一行为感到意外甚至警惕。没过多久,当地警方接到报案,派出了便衣人员,将他带离现场,理由是涉嫌扰乱公共秩序。
被带走后,高安国被羁押在拘留所内,与外界暂时隔绝。在拘留所的简陋环境中,他找到了一张废弃的烟盒,用随身携带的笔,在上面写下了八个字:“黄埔精神不死,统一大业必成。”黄埔军校是1924年由孙中山创办的军事学府,曾为国共两党培养了无数将领,其毕业生在战后分居两岸,却都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演艺圈的回响
方芳,这位曾摘得金钟奖的资深演员,近年来在北京扎下了根。她最近拿到了北京朝阳区的居住证,这张证件让她在北京的生活更加便利。
三年前,她开始在长安大戏院学习京剧《定军山》。这出戏是京剧中的经典剧目,讲述了三国时期蜀将黄忠征战的故事。她每周都会去戏院,跟随老师学习唱腔和身段,练习时长常常超过五六个小时。她的努力有了回报,如今她已经能完整演绎剧中的片段,嗓音和动作都颇具专业水准。
在学习之余,她还开通了抖音账号,经常直播自己包饺子的过程。每当镜头对准案板,她总会提起小时候在高雄眷村的日子。那时,她的父亲,一位从山东退役的老兵,带着全家住在眷村里。每逢节庆,父亲都会带着她一起揉面团、包饺子,手把手教她如何擀皮、调馅。
2023年,方芳受邀到天津出演话剧《宝岛一村》。这部剧以台湾眷村为背景,讲述了战后迁台家庭的生活点滴。她在剧中饰演一位老太太,为了让角色更有层次,她特意加入了一段闽南语版的《黄河大合唱》选段。《黄河大合唱》是抗战时期的爱国乐曲,而闽南语是福建南部和台湾通用的方言。她花了数周时间练习发音和旋律,最终在舞台上顺利呈现。
欧阳娜娜,一位年轻的大提琴家,她的经历则代表了新一代艺人对两岸关系的参与。她随身带着外公日据时期的户口簿复印件,上面记录着“本籍福建晋江”的信息,尽管字迹因年代久远而模糊,却始终是她家族根源的见证。2022年,她受邀参加央视中秋晚会,演唱了歌曲《我的祖国》。这首歌出自电影《上甘岭》,旋律激昂,歌词充满对祖国的热爱。演出结束后,她的表演视频在大陆广为流传,但回到台湾后,她却收到了20封剧场解约通知。这些通知来自岛内多个演出单位,理由是她在大陆的演出被认为具有政治意味。尽管如此,她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支持祖国统一。
参考资料:[1]王晓华.黄埔军校的历史贡献及对祖国统一的作用[J].团结,2024(3):56-59
来源:赖正直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