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温州经验”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5:29 5

摘要:瓯越大地自古民风淳朴,厚德崇善。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创新“大爱温州”建设,慈善事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近五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55.47亿元,年均超10亿元,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温州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政策制度部署安排密切相关。

慈善事业是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对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瓯越大地自古民风淳朴,厚德崇善。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创新“大爱温州”建设,慈善事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近五年接收社会捐赠款物55.47亿元,年均超10亿元,惠及群众上千万人次。温州慈善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政策制度部署安排密切相关。

第一,坚持党建引领。慈善事业是党领导下的崇高事业。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确保慈善事业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要求。温州市以党建引领为总基调,全面加强慈善组织党组织建设,覆盖率已达99.6%,党建工作覆盖率达100%。落实慈善组织新任负责人谈话、负责人任前审核制度,推进党建、清廉建设全面入章,开展清廉社会组织星级评价。通过支部合作成立服务平台、以党建引领提升协作效率等方式,积极促进党建和慈善帮扶双融双促、互促共进。

第二,坚持政策制度引导。从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历程看,只有高度重视、统筹部署,慈善事业才能发展得好。温州市强化推进慈善事业政策制度体系建设,强化谋篇布局,助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发挥慈善作用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建设的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为全面提升温州慈善事业发展水平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慈善领域“共富同行”计划、瓯越慈善论坛等相应配套举措陆续推出,进一步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开展慈善事业指数研究,率先发布《慈善事业发展报告》,为政策制定、行业发展提供数据和实践支撑。

第三,坚持健全组织体系。慈善组织的培育发展是一地慈善事业核心能力的重要反映。温州市从自身做起,注重练好内功,促进各类慈善主体稳步增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由慈善组织、慈善基地和基层慈善站点组成的温州慈善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形态丰富、功能多样、生态链条较为完善。其中,全市每年登记认定的慈善组织数量逐年上升;建成慈善基地14个,实现市、县全覆盖,其中7个基地被评为“省示范性慈善基地”;成立132个镇街慈善组织、1081个村居慈善工作站、1889个红十字基层组织、81个慈善联络点,有效实现“家门口”慈善帮扶。近5年,财政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总金额达到39.11亿元,约占地方财政支出的0.66%。

第四,坚持为民造福。慈善事业是惠及社会大众的事业,积极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是慈善事业的根本目的。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温州市慈善事业广泛汇聚爱心善意,高效运用慈善资源,服务内容不断拓展、覆盖范围日益扩大、服务方式持续创新,已逐步从传统的助老、助医、助学、助困等领域,延伸至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科教文卫等多领域。一批影响大、叫得响的慈善品牌不断涌现。慈善地标红日亭50余年“小亭大爱”,连续获评“浙江慈善奖”和“中华慈善奖”,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被中央文明办誉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历史最悠久的全民性慈善活动——温州“慈善一日捐”已连续开展26年,筹集善款12.92亿元。“爱心温州·情暖万家”新春慈善大宴,从2003年至今已经连续举办22年。同时,不断提升温州慈善的开放性和国际视野,使“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慈善”和“善行天下”逐渐成为温州人最醒目的标签。积极开展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近3年捐赠款物达2.21亿元,“大拇指工程”和“微笑工程”等项目走进川藏滇等地,助力共同富裕。在参与全球慈善方面,温州市更是领先于国内大多数地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全球气候治理、南南合作等事务,充分体现新时代温州慈善力量的国际担当。

第五,坚持开拓创新。率先成立以海外侨胞为成员的慈善组织分会、以民营企业家姓名冠名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由商会发起的慈善基金会。在全国最早实施“保险+期货金融扶贫”项目,在全国率先建立义工数据库,首创慈善力量参与司法救助的新模式等。创新设计多样便捷的慈善活动,吸引更多公众参与,使“善生活”成为社会新风尚。创新“双委托、双受托”架构,慈善信托备案资金规模已达到9848.53万元,全国首单低收入家庭综合帮扶慈善信托和家慈善信托落地温州。

近年来,温州市广泛汇聚爱心善意,高效运用慈善资源,慈善服务内容不断拓展、覆盖范围日益扩大、服务方式持续创新。图为温州民间慈善地标红日亭50年如一日把关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们。

第六,坚持强化监督管理。公信力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加强综合监管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是确保慈善事业行稳致远的关键。温州市高度重视加强慈善组织法律法规、财务管理与税收政策、内部治理与发展、慈善人才培育等方面的教育培训、监督检查,激发行业内生动力。扎实开展内控机制、废旧衣物捐赠、专项基金等清理整顿工作,规范慈善活动秩序。上线数字化子场景捐款“随手查”模块,不断完善慈善捐款可查询、可追溯的智能反馈机制,让每一笔善款“怎么来、怎么用”都在阳光下运行。深入推进清廉慈善建设,创新举办慈善组织“公众开放日”系列活动,优化透明、廉洁的慈善事业发展环境。

第七,坚持弘扬慈善文化。强化宣传引导,弘扬慈善文化,带动更多的人向上向善,是促进慈善事业发展,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方面。温州市通过搭建平台、创新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常态化开展各类慈善宣传引导活动,不断提升慈善感召力,营造良好慈善氛围。积极利用微电影、院线电影、电视栏目等形式弘扬慈善文化,《兰小草》获浙江省首届优秀慈善微电影一等奖,首部慈善题材院线电影《红日亭》被指定为“温州庆祝改革开放献礼片”。深入挖掘“善亭”慈善文化内涵,遍布温州的3000多个爱心伏茶点成为“积小善聚大爱”的志愿服务窗口。“温州孤独症儿童绘画作品展”在泰国曼谷开展,探索包含理解、接纳与共鸣的特殊慈善美育实践。开辟周播电视栏目《慈善温州》,编撰《温州市慈善志》,建设鹿城慈善综合体,擦亮“一鹿有善”和“大爱山城”等县域慈善金名片,进一步讲好温州慈善故事。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