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月初,家住邵阳的郭阿姨(化名)来到湖南胸科医院就诊时,呼吸衰竭,右脖长出3个同乒乓球大小的肿块,并伴有脓液分泌。日前,经过月余治疗的郭阿姨病情稳定后出院。
湖南日报12月17日讯(通讯员 李杨 陈亚男 全媒体记者 周顺)上月初,家住邵阳的郭阿姨(化名)来到湖南胸科医院就诊时,呼吸衰竭,右脖长出3个同乒乓球大小的肿块,并伴有脓液分泌。日前,经过月余治疗的郭阿姨病情稳定后出院。
“从医20多年来,我接诊过众多疑难杂症,但这是第一次见到同时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和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2种少见致病菌的患者。”该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陈红梅表示,由于2种病菌混合感染的发病率数据非常有限,且多为个案报告,此次为患者的诊治也是挑战重重。
多学科协作 为患者赢回生机
陈红梅结合郭阿姨的病史及其过往诊断结果,为其完善了相关检查,发现患者当时氧分压一直在50mmHg左右徘徊,远低于正常值80mmHg,为1型呼吸衰竭。考虑患者为播散型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伴有多部位化脓性淋巴结炎、阻塞性肺炎等。
马尔尼菲青霉菌合并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起病急,死亡率高。该院呼吸内科马上组织全科讨论,结合内镜中心、放射科、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专家意见,一致认为患者气道阻塞情况危急,首要救治任务为解决患者呼吸难题,切除气道内肿物。
但郭阿姨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同时右主支气管、右上叶支气管内有新生物,右肺各叶、中间段支气管狭窄,并右中下叶收缩,存在有窒息风险,操作难度极大,手术风险极高。
如果不搏一把,患者很有可能就此丧失最后的治疗机会。经与家属多番沟通,女儿和郭阿姨决定和医护一起“拼”一次。
11月20日,湖南省胸科医院内镜中心接过接力棒,为郭阿姨实施全麻气管镜检查,实施支气管镜气道肿物切除术,清理出大量增生肉芽组织。
术后,该院呼吸内科为其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配合颈部伤口清理,郭阿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高烧、乏力症状消退,呼吸恢复顺畅。
“感谢医生!我母亲的治疗效果比大家预想的还要好,已是不幸中的万幸。”郭阿姨的女儿激动地向医护人员道谢,郭阿姨出院前,颈部的伤口不再流脓,肉芽组织也已明显变小。
两种致病菌罕见但凶险 专家提醒日常生活需警惕
陈红梅介绍,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是一种严重侵袭性真菌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我国华南地区较为高发。该菌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目前认为是吸入大量马尔尼菲蓝状菌的分生孢子导致的感染。
马尔尼菲蓝状菌具有一定潜伏性,感染后,它可能在人体潜伏达10年之久才会出现症状,可播撒至肺、肝脏、皮肤、淋巴结、骨骼等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病情复杂且进展迅速,误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肺部通常被认为是最早受累器官,可以累及肺部、支气管和胸膜,患者多表现为咳嗽、咳痰、胸痛。
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则是一种环境腐物寄生菌,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这种菌一般在鸟类环境中携带,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皮肤伤口、消化道、破损的皮肤黏膜等部位引起急性或慢性感染。当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后,会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导致细胞损伤,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咳痰、胸闷、胸痛、发热、乏力、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等症状。
那么如何预防这两种致病菌呢?
“预防马尔尼菲青霉菌,最主要的是避免接触竹鼠和其排泄物;鸟胞内复合分枝杆菌的预防方面,则需重点保护水源不受污染。”陈红梅提醒,对于个人而言,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提高免疫力,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对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建议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并在出现相关症状时及时就医。
视频|无差别攻击人类和鸟类的病菌,防治关键藏在洗澡的细节里!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