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的单父城衙内,烛火摇曳。新上任的长官宓子贱悠然抚琴,案头无半卷公文。百姓却路不拾遗,百业兴旺。
今人99%用反的智慧,害苦了多少管理者?
深夜的单父城衙内,烛火摇曳。新上任的长官宓子贱悠然抚琴,案头无半卷公文。百姓却路不拾遗,百业兴旺。
前任巫马期听闻后拖着病体质问:“我夜夜日日操劳才勉强治城,你凭何如此悠闲?”宓子贱轻笑:“用贤者易,用力者劳。阁下事必躬亲,安能不病?”
两千年后,多少管理者仍在重演巫马期的悲剧?团队越带越累,能人陆续出走,庸人盘踞高位——孔子早已看透症结:用人之道,贵在“不用力”而“用势”。
卫灵公荒淫无道,季康子当面质疑孔子:“如此昏君,为何不亡国?”
孔子答:“他用仲叔圉掌外交,祝鮀管祭祀,王孙贾统军队。有此三人,奚其丧?(怎会败亡?)”
这个让管理者脊背发凉的事实背后,藏着孔子最狠的用人杀招——
庸人盯短板,圣人用长板
子路曾激烈批判管仲“不仁不贞”:侍奉仇敌齐桓公,战败苟活不殉主。孔子却力排众议:“若无管仲改革富民,我等早被蛮族奴役!无求备于一人,要看大节!”
今人致命误区:
面试专挑“简历瑕疵”提拔苛求“全方位达标”能人因小过遭弃用结果?团队沦为“无瑕的庸才集中营”
仲弓问政时,孔子提出管理铁律:“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先有司:明确权责,避免内耗举贤才:关键岗位放对的人赦小过:最具颠覆性的智慧马谡失街亭被斩时,诸葛亮忘了孔子此训。若早让马谡在小战役中试错成长,何致毁掉栋梁之才?赦小过不是纵容错误,而是在战火中锻造真金。
宓子贱治单父三年,每日弹琴会客。百姓却主动治水修路,夜不闭户。秘诀何在?
“君子和而不同” ——用差异互补构建自运转系统
他给捕鱼好手委任渔业,请孝悌长者教化乡邻。如同刘邦坦言:“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打仗我不如韩信,治国我不如萧何——但能用此三人,是我所长。”
孟尝君的门客冯谖到薛地收债,竟当众焚烧债券:“主公以义济民!”一年后孟尝君失势返薛,百姓扶老携幼百里相迎。此刻他才顿悟:“义,才是永不贬值的财富!”
孔子早看透人性本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能人求的是价值认同,庸人求的只是眼前利益。
鲁哀公问如何服众,孔子答:“举直错诸枉,则民服。”(提拔正直者,压倒邪曲者)
当团队形成“以德为先”的生态链:
孔子周游列国时,马啃农夫的庄稼被子贡讨要未果。马夫上前拍肩笑谈:“老哥在东边种地,我在西边赶车,缘分让马吃了你的苗!”农夫大笑还马。
庸才?或许只是放错位置的良材。
弟子樊迟请教种田,孔子怒斥:“小人哉!管理者该研究的是礼、义、信——百姓自会携家带口来投奔,何须亲自种地?”
当代管理者的通病:
陷在KPI报表中“亲自种田”用流水线思维对待创造性人才把“控制”当管理,把“听话”当忠诚最终累垮自己,逼走能人,剩下庸人互相折磨。
两千年前,卫灵公的朝堂上演着诡异一幕:昏君高坐庙堂,能臣各司其职。当外交使节踏入卫国,仲叔圉侃侃而谈;祭乐响起时,祝鮀肃穆执礼;敌军压境之际,王孙贾挥剑列阵——这个看似荒诞的系统,竟稳如磐石。
孔子冷眼洞穿真相:用对人,昏君可坐江山;用错人,明主亦遭倾覆。今人若悟透“举直错枉”之道,何愁团队不能“鸣琴而治”?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云层,
宓子贱的琴声再次飘荡在单父城头。
台下无人看见——
那嘴角微扬的弧度里,
藏着华夏用人之术的钥匙。
——————END——————
温度/态度/深度/情怀
来源:雨紫吟文字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