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电凭什么玩得起低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4 11:25 3

摘要:在 2025 年的中国通信市场,一场价格风暴正由行业新贵中国广电掀起。当中国移动 128 元套餐仅提供 60G 流量时,中国广电推出的 "千云卡" 以首年 19 元月租包含 192GB 全国流量的震撼价格,彻底打破了市场格局。这种看似 "赔本赚吆喝" 的定价策

在 2025 年的中国通信市场,一场价格风暴正由行业新贵中国广电掀起。当中国移动 128 元套餐仅提供 60G 流量时,中国广电推出的 "千云卡" 以首年 19 元月租包含 192GB 全国流量的震撼价格,彻底打破了市场格局。这种看似 "赔本赚吆喝" 的定价策略,并非盲目跟风,而是中国广电凭借独特资源禀赋、创新运营模式和国家战略定位,构建起的差异化竞争底气。深入剖析其低价策略背后的支撑逻辑,不仅能解答 "中国广电凭什么玩得起低价" 的核心疑问,更能窥见中国通信行业变革的新方向。

共建共享模式:轻资产运营的成本底气

中国广电能玩得起低价,核心支撑在于其构建的 "轻资产运营" 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基石是与中国移动深度合作的网络共建共享机制。2021 年双方启动的 700MHz 5G 网络共建共享项目,截至 2023 年底已建成超 60 万个 700MHz 5G 基站,同时共享移动 4G/5G 基站超 400 万个。这种合作模式让中国广电直接跳过了传统运营商动辄数千亿的网络建设投入,轻松切入高质量网络服务领域,从源头降低了运营成本。

700MHz 频段的 "黄金属性" 更让这份成本优势如虎添翼。该频段单站覆盖半径达 6.4km,是 3.5GHz 频段的 3.2 倍,建筑物内信号强度较 2.6GHz 提升 12~18dB。这意味着在实现相同覆盖效果的前提下,中国广电所需的基站数量仅为其他运营商的三分之一,建设和维护成本大幅降低。数据显示,我国通信行业通过共建共享已节省投资超 2085 亿元,节约运营费用 1600 亿元,而作为后发者的中国广电,无疑是这一模式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与三大运营商相比,中国广电的基站共享率超过 98%,这种极致的轻资产运营模式,使其能将成本优势直接转化为价格优势。当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仍需承担庞大的基站折旧和运营成本时,中国广电可以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用户补贴和套餐降价上,这正是其敢玩低价的核心成本底气。

政策赋能:公共服务属性的战略支撑

作为由国务院出资设立、直接服务国家战略的通信运营商,中国广电的低价策略自带鲜明的公共服务属性,这也让它获得了其他运营商难以比拟的政策支持,成为其玩得起低价的重要依托。广电总局 2025 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 "推进区域均等化,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广播电视惠民工程,补齐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公共服务短板"。这一政策定位不仅为中国广电的低价策略提供了法理依据,更赋予了其差异化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具体政策支持上,中国广电的优势更是多维度的。首先是频谱资源的政策倾斜,700MHz 频段作为优质低频资源,此前主要用于广播电视传输,划归通信用途后优先分配给中国广电,让其在网络覆盖上拥有天然优势;其次是财政支持,作为财政部单列财务关系的中央企业,中国广电在初期建设和运营中获得了必要的财政扶持,大大降低了盈利压力,使其有底气长期维持低价策略。

更关键的是,中国广电承担着推进 "智慧广电 + 公共服务"、缩小数字鸿沟的国家使命。这一战略定位让它不必像三大运营商那样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而是可以通过低价套餐扩大用户覆盖,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农村市场,实现通信服务的普惠化。政策赋能下的中国广电,其低价策略已超越单纯的市场竞争行为,成为国家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这也是它敢玩低价的战略底气。

差异化定位:细分市场的精准破局

中国广电玩低价,绝非盲目降价,而是基于对细分市场的精准判断和差异化定位,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路径。在三大运营商已形成稳固市场格局的情况下,中国广电精准锁定学生群体、低收入人群和流量密集型用户,通过极具针对性的套餐设计打开市场,用精准定位降低低价策略的成本风险。

针对学生群体,中国广电推出的 "千云卡" 首年 19 元 / 月包含 192GB 全国流量,且支持热点分享,完美契合学生宿舍开黑、在线学习的需求。这一定位直击中国联通 "春泥卡"(29 元 = 185GB 通用流量)和中国电信 "星乐卡"(29 元 = 135G 流量)的价格痛点,形成明显的性价比优势,在 2025 年的校园市场竞争中迅速获得学生用户认可。

在流量密集型用户市场,中国广电的套餐设计同样精准发力。与中国移动 128 元 60G 流量的高价套餐相比,中国广电的同类套餐价格仅为其三分之一左右,且通用流量占比更高,避免了其他运营商常见的定向流量陷阱。这种 "简单粗暴" 的大流量低价策略,精准抓住了短视频用户、云游戏玩家等新兴用户群体的需求,快速积累起核心用户群。

中国广电的差异化定位还体现在区域市场的深耕上。它借鉴湖南移动 "水神卡"19 元 = 249G 流量的本地化成功经验,在部分地区推出区域性低价套餐,既降低了全国性降价的成本压力,又能快速占领区域市场。这种因地制宜的定价策略,让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最小成本打开缺口,成为玩得起低价的精准底气。

财务平衡:长期主义的可持续保障

尽管中国广电的低价策略短期内可能影响盈利能力,但从其财务结构和长期发展战略来看,这种策略具备可持续性,这也是它能玩得起低价的重要保障。从已公布的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虽然部分地方广电网络公司如陕西广电网络、湖北广电网络仍处于亏损状态,但行业整体呈现向好趋势,华数传媒、江苏有线等公司已实现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作为整合全国广电网络资源的主体,中国广电有望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效应,逐步改善财务状况,为低价策略提供长期支撑。

中国广电的财务平衡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扩大用户规模摊薄固定成本,随着用户数量突破临界点,单位用户成本将显著下降;二是通过增值服务提升 ARPU 值,在低价基础套餐之上,开发视频会员、云游戏、智能家居等增值服务,形成多层次收入结构;三是依托广电系内容优势,实现 "通信 + 内容" 的融合盈利模式,降低对传统通信业务的依赖。

从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新运营商在进入市场初期,普遍会采用低价策略获取用户,待形成一定规模后再逐步优化价格结构。中国广电作为第四大运营商,2023 年底用户数已超 2300 万,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其低价策略有望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财务平衡。这种长期主义的发展路径,既符合国家推进通信普惠化的战略要求,也为中国广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时间和空间,让其低价策略能持续玩下去。

在中国通信行业从 "增量竞争" 转向 "存量竞争" 的关键时期,中国广电的低价策略不仅是一种市场竞争手段,更是行业变革的催化剂。它打破了三大运营商长期形成的价格同盟,推动通信服务向更加普惠、高效的方向发展。随着 5G 异网漫游等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中国广电的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未来,中国广电能否持续玩得起低价,关键在于能否将成本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将政策支持转化为市场竞争力。通过持续优化网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创新业务模式,中国广电有望成为推动中国通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低价策略也将在促进市场竞争、惠及广大用户、服务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来源:海武说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