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愿香港在祖国怀抱中更加繁荣稳定。港人始终与祖国同心同行,共筑民族复兴。”9月3日上午,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副理事长陈得强在观看阅兵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婷婷 王梓
“愿香港在祖国怀抱中更加繁荣稳定。港人始终与祖国同心同行,共筑民族复兴。”9月3日上午,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副理事长陈得强在观看阅兵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活动结束后,多位香港人士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不仅关注北京举行的盛大阅兵,也关注香港的一系列纪念活动:香港特区政府举办了纪念仪式,多所学校举行了联校升旗礼。
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国佑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受访者供图
香港专业人士(北京)协会会长冯国佑表示,这次大会展示了中国军队制胜现代战争的强大能力,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洗礼,中华儿女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在抗日战争时期,香港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
说起香港抗战故事,很多人都会提到“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这支队伍由以香港同胞为主体的中华儿女组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港唯一一支成建制、由始至终坚持抵抗的抗日武装力量。抗日战争期间,在这支队伍影响下,香港乌蛟腾村500多人中,超过九成参加了抗日群众组织。
暑假期间,北京大学工作人员徐天赐探访过位于香港的乌蛟腾烈士纪念园。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诉说着香港坚韧不屈的抗战历史,勾勒出香港抗战图景。作为青年一代,他唯有努力为香港、为国家贡献力量,才对得起当年那些为保卫香港而牺牲的前辈。
“香港市民与内地同胞休戚与共、风雨同渡,共同谱写了壮丽的抗日史诗。”香港《文汇报》这样写道。抗战初爆发时,香港各社会团体就开始筹款、义演,在精神和物质上支援抗战。今天,香港社会在民族共鸣中延绵爱国爱港情感。
“从港九大队深入敌后作战到积极支援抗战,香港始终与祖国血脉相连。”香港青年陈嘉雯感慨地说,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宣告。她会传承好抗战精神,立足本职工作,为国家建设与香港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文汇报》称,此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亮点纷呈,全面展现了过去10年中国军事改革、军事科技创新、军事装备建设的重大成果,彰显新质战斗力加速形成,中国军事工业已经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折射出中国创新科技、高端制造业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国家综合实力与日俱增。
空中梯队呼啸而过时,冯国佑的眼眶湿润了。在他看来,徒步方队中,中国军人身姿挺拔,展现出卓越风采和我国军兵种结构布局新风貌;装备方队里,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一一亮相。“这是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是捍卫国家主权的底气!”他说。
全国青联委员江阳。受访者供图
香港青年江阳是全国青联委员,他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的方阵、列装的最新装备令人振奋,集中展现了国家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与强大实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坚实基石,先烈的牺牲为今日的和平与发展铺就了道路。”江阳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文汇报》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受阅的飞机只有17架。如今,新时代的中国已是国富兵强、山河无恙。一次次阅兵历程见证了新中国军队的跨越式发展,展现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向世界传递了和平的坚定力量。
徐天赐一直期待着此次大会的直播。当空中护旗梯队划破长空时,他仿佛跨越时空与先辈对话。“英雄以热血浇灌山河、换岁月安宁,我当以青春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这是徐天赐的感受,更是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
同心同行,为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是每位受访香港青年的心声。他们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他们会把爱国情怀转化为行动,为香港与祖国的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香港青年王安然表示,她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希望未来用声音传递历史、讲述英雄故事,以专业为时代发声,讲好香港故事和中国故事,为传承弘扬民族精神贡献力量。
“自豪之余,亦觉重任在肩。”香港青年陈芷昕说,国家繁荣让她深感个人命运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
香港青年陈思珩直言:“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
“国家的强大是香港坚实的后盾,‘一国两制’正是香港繁荣的根基。”陈嘉雯说。
来源:中青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