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人之下》中的“锈铁篇”曾是许多漫画读者心中的经典。大家期待看到其中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唐门十杰在抗日背景下奋勇拼搏、以命相搏的壮丽场景。刀光剑影中,唐门的英勇与家国大义交织,漫画用65话讲述了这段历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锈铁”既是刀的锋利,也是魂的坚持
今天聊聊中国电影《一人之下·锈铁重现》。
片名The Outcast Rust iron reappears (2024),别名一人之下番外·锈铁 / 一人之下剧场版:锈铁重现。
《一人之下》中的“锈铁篇”曾是许多漫画读者心中的经典。大家期待看到其中浓烈的家国情怀,和唐门十杰在抗日背景下奋勇拼搏、以命相搏的壮丽场景。刀光剑影中,唐门的英勇与家国大义交织,漫画用65话讲述了这段历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锈铁”既是刀的锋利,也是魂的坚持。
剧场版《锈铁重现》却让这一切显得有些失望。电影放弃了漫画中前半部分——绵山血战的精彩,直接跳到现代篇,故事的处理草草了事。妖刀“蛭丸”再次现身,张楚岚和冯宝宝奉命护送,演变成中日异人混战……
虽然场面一度热闹,但本质上却缺乏深度。原本寓意深刻的历史情感变得空洞无物,锈铁的故事也只剩下了表面的花哨。电影中的唐门英雄壮烈的断腕情节被简化为一个任务清单,历史的厚重感被现代的直播、出租车打call等低级噱头所取代。
漫画《锈铁篇》从2023年1月15日连载,到2024年4月21日完结,共计65话。前36话主要讲述绵山之战后,唐门英豪清除残留日寇的故事,围绕妖刀展开,展现了唐门的英雄气概。后30话进入现代篇。相比之下,剧场版的拍摄缺乏重点,唐门的故事被简化,现代篇的处理也乱七八糟,根本无法捕捉到原有的内核,甚至是故意不去呈现原作的精髓。
电影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日本角色的描绘。比壑忍的头目山蝶以“凄美”姿态落幕,青山洋平和吕慈之间的谈笑风生,以及魔人被“遣返”而非伏诛等情节,都在美化侵略者。这种处理方式令人不适,尤其是在日本至今未向中国道歉的背景下,反战与和平的主题显得尤为不合时宜。电影中不断渲染山蝶怀抱骨灰的“物哀”画面,反派不断重复“道”的台词,仿佛在忽视比壑忍是侵华战争的加害者,而非武士道精神的殉道者。
在这种争议的背景下,电影的制作重点已经从讲好故事转变为美化情节,制作质量自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剧场版通过快餐式的“爽点”掩盖了故事空洞。打斗场面使用了过多的定格镜头,唐门的暗器与忍者对决本可以成为亮点,却显得如街头斗殴般匆忙草率。蓝光特效的丹噬、吕慈秒杀的戏份也显得极其敷衍,几乎是在毁掉原著的精髓。电影中的本土元素,如东北澡堂、出租车队,本有可能闪光,但却被尴尬的直播弹幕和网红打call的桥段稀释得几乎没有存在感。音乐和画风同样割裂,片头曲由龚琳娜演唱,荡气回肠,但正片的配乐却更像是轻小说的背景音乐,失去了应有的气氛。
漫画原本是为了拓展唐门的故事线,后期的现代篇引入了妖刀争夺战,将唐门后人与张楚岚等人物联系起来,推动了故事的发展。但如果拍摄剧场版,应该更多聚焦于唐门英烈的家国情怀,而张楚岚等人的登场可以适当推迟。可是,资本等不及漫画完结,急于推出剧场版,结果制作出来的却是一部四不像的作品。它既想蹭抗日情怀的热度,又不敢得罪轻松愉快的小日子,既要保持原著的黑暗基调,又拼命加入合家欢元素。唐门英烈变成了背景板,甚至连爱国情怀都不敢多提。
这种逐利的短视是蠢,故意的短视是坏。
当制作方把唐门十杰的史诗故事降格为张楚岚送快递的闹剧时,他们根本没能理解这个故事之所以打动人心的真正核心。观众喜欢的不是某个角色,而是那个敢爱敢恨、血肉丰满的时代;是那些敢于与神明比肩的江湖侠士;是那股自信满满的气概。从罗天大醮的江湖气、碧游村的哲学思辨,到唐门“锈铁”的家国魂,这些才是故事能够打动人心的根基。
《锈铁重现》剧场版的失败,揭示了文化作品中的深层隐患。当资本绑架了创作,数据取代了匠心,曾经最好的IP也会沦为货架上的过期商品。
商业化的铁锈,侵蚀了最初的初心,唐门的短刀最终变成了废铁。
来源:妙看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