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拼单!散装奢侈品爆火,硬控“抠门”中产,连穷鬼也不放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9:50 1

摘要:引言:当你看到同事脖子上那条精致的蒂芙尼项链时,可能不会想到——这条“价值不菲”的饰品,其实来自23个人的共同拥有。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引言:当你看到同事脖子上那条精致的蒂芙尼项链时,可能不会想到——这条“价值不菲”的饰品,其实来自23个人的共同拥有。

图源:网络

曾经的奢侈品是遥不可及的梦,年轻人走进奢侈品店的那一刻,可能连价格标签上的零都数不过来。

可是如今当代年轻人也有自己的“中产秘诀”,把“拼”贯彻到底,买不起一整条没关系,大家可以一起买“散装奢侈品”过把瘾。

散装奢侈品

300元戴蒂芙尼

“姐妹,蒂芙尼项链拼单,缺3人速来!” 如果你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这样的帖子,别怀疑——这不是什么新型诈骗,而是当下最火的消费方式:“散装奢侈品”。

图源:网络

具体操作很简单:23个人一起凑钱,每人出310元,就能共同买下一条原价7150元的蒂芙尼项链,然后找个珠宝师傅把项链拆了,每人分一个吊坠,自己再花几十块配条银链子。转眼间,一条“蒂芙尼平替”轻松到手。

甚至撞款正品3900的项链,眼睛一闭就感觉自己赚大发了。

图源:蒂芙尼旗舰店

听起来像中产的行为艺术?但越来越多的中产年轻人正在认真参与其中,从蒂芙尼到梵克雅宝,只要能拆着卖的大牌,年轻人总有办法凑到天南海北的“同好”一起合力把这些奢侈品进行“拆解”

图源:小红书

其实就像买AirPods只丢一只后不再买整套而是想办法紧急处理一下,去咸鱼找同病相怜的卖家也好,去华强北淘平替也没关系,总之拼的就是一个“性价比至上”的新型理念。

甚至拼单群里流传蒂芙尼能“旺自己克领导”,不少打工人都笑着说:“就冲这个寓意,300块闭着眼也要入手。”

图源:小红书

为什么年轻人爱上当“拆解专家”

“先敬罗衣后敬人”的社交场里,奢侈品仍是硬通货,在会议桌上、自拍图中、朋友圈里的识别度,奢侈品首饰远比一条不知名的项链高得多。

可是年轻人一旦发现不需要“完整拥有”,只需要一个“正品标识”就能获得同样的社交认可时,这场“拆解游戏”就按下了开场的序幕键。

图源:小红书

我们可以来算一笔账:完整的一条蒂芙尼项链可能得高达7150元,而同等价位甚至能买到一部能使用好几年的新款手机或者电脑,这样一想可能把牙咬碎了还没法下定决心下单,但如果让你花300块左右买个蒂芙尼吊坠?是不是觉得性价比简直无敌了。

图源:网友评论

正因为性价比无敌,要是花个七千多买条项链还得怕丢怕坏怕过时;但是花三百块买个吊坠就不会想那么多,甚至有种“丢了再拼一个不就得了”的豁达,所以“拆解游戏”让奢侈品从“需要供起来的宝贝”变成了“可以日常佩戴的饰品”。

图源:网友评论

这也说明了消费者越来越看重体验而非单纯拥有,是否正品确实是很重要,但如何以更低成本获得正品体验更重要,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逻辑谁不迷糊。

毕竟平替的终极形态既不是山寨,也不是仿品,而是实实在在的正品拆分,可能以前买平替是找相似款,现在可以选择去买原版的一部分,这何乐而不为?

但还是有网友评论:“真正拥有之后反而祛魅了,因为发现它就是一件首饰,并不能让老板给我升职加薪。”

图源:小红书

而且奢侈品的保值谎言早就被年轻群体的消费者一眼洞察,奢侈品的回收价很可能面临直接腰斩还不一定有人要的极端情况。

图源:小红书

所以中产们一边忙着拼“散装奢侈品”,另一边对logo开始狠狠祛魅。

最贵Logo大赛

一个标签一万八

花四千块买个金属爪夹子——这不是科幻片而是Miu Miu专柜正在发生的现实,堪称Miu Miu的“塑料奇迹”。

与此同时,在潮玩圈,一个名叫“拉布布”的盲盒娃娃,从几十元的发售价被炒到上千元,而它的材质就是普普通通的PVC塑料。

图源:网络

原本几十元的盲盒玩具,在黄牛和资本的炒作下某些稀有款被炒到上万元,玩家们为了一个塑料娃娃一掷千金,追求的已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其背后的投机价值和社交资本。

年轻人突然发现:这届奢侈品牌和潮玩厂商,好像越来越把消费者当“冤大头”了,一个Logo,一个IP,就能让普通材质卖出天价?

图源:网友评论

同样一个涤纶材质的蝴蝶结发圈系上了因为印有Miu Miu的Logo标价2305元,溢价得不知天地为何物。

图源:小红书

材质成本可能不过几十元,价格却翻了几百倍,很明显这溢价买的不是产品而是Logo带来的身份认同,品牌方依靠Logo和IP将普通产品包装成“身份象征”,从而实现惊人的溢价。

但如今年轻人为何开始不再买账?

这代年轻人是看着测评长起来的,小红书、B站上,无数博主在拆解奢侈品成本:“18K金多少钱一克”、“皮革分几个等级”、“亚克力到底是个啥玩意”......

图源:tiktok

当信息越来越透明,品牌想要靠材质忽悠人变得越来越难,反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直接问:“我凭啥为这点材料付这么多钱?”

而且有网友评论:“带着Miu Miu挤地铁,别人只会觉得是假的;背真的别人也觉得是假的,那我还不如直接不买”所以当Logo无法有效彰显身份,它们的溢价就失去了靠山。

图源:网友评论

再说了现在小众设计师品牌、古着vintage、自制手作那么多,就算没有大Logo也不会妨碍时尚、有品、彰显个性的表达啊。

年轻人不再盲目追随品牌,一个人的价值也不再是单方面地通过身上的Logo来定义,当你你是滑板手、咖啡师、徒步爱好者......这些生活态度比奢侈品Logo更能定义一个人。

图源:网友评论

从非要不可

到有也不错

“散装奢侈品”是花小钱办大事,不委屈自己、也不委屈钱包——或许,这就是新一代的消费智慧,毕竟真正的奢侈不是买得起多贵的东西,而是知道什么值得买,什么不值得。

图源:网络

Logo溢价的时代或许不会完全结束,但它的黄金时期正在过去。

也许消费者仍然会为设计买单,为工艺买单,为创意买单——但不会只为一个小小的标签付天价。

图源:网络

但还有一个需要消费者们深思的是,当你刷到“蒂芙尼项链拼单,差3人上车”的帖子时,你可能还没意识到这也许不是偶然,它们像一个个精心准备的“诱饵”,主打一个“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图源:小红书

一个人发起,多人参与,每个人又自然成为新的传播节点,流量加速了这个过程,让拼单帖子像病毒一样扩散。

当流量在“算计”消费者时,年轻人却在这场游戏中却打出了逆天的反向操作,甚至顺便消除了消费羞耻感。

图源:小红书

过去买A货要撕掉标签,现在买“散装奢侈品”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发朋友圈炫耀,消费者们联手打出的王炸完全把“散装奢侈品”从“有点丢人”变成“聪明会过日子”,甚至成为一种值得骄傲的生活方式。

网友评论:“我不会去嫉妒同事开豪车,但是我嫉妒他用几毛钱买到了好用的纸巾。”

图源;网友评论

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新态度:诚实地取巧。

不假装有钱,不掩饰精打细算,大方承认“我就是想要品牌但又不想花冤枉钱”。

图源:网友评论

现在分享拼单攻略不再是为了省钱,反而是新时代的“精明消费者”,”低价提高自己生活质量”这种炫耀比炫耀财富更获得同龄人认可,可以说不亚于早期大家吹捧的“出租屋文学”

网友评论“原来大家都一样,那我就放心了。”

最初,是算法算计消费者:推送我们可能喜欢的内容,引导我们消费。

然后是我们算计算法:利用规则,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和商品。

图源:小红书

写在最后

毕竟年轻人不再通过消费来定义自己,而是通过消费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这场“散装奢侈品”运动,远不止是省钱这么简单。它代表了一代人对消费、对价值、对生活的重新思考。

这些年轻人正在用行动告诉世界:我们可以欣赏美,但不为虚荣买单;可以追求品质,但不接受不合理溢价;可以享受消费,但不被消费定义。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来源:卫卿时尚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