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奶娘偷将自己的孙子和皇子互换,谁知次日皇上:皇子赐死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19 01:40 1

摘要: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深夜子时,紫禁城内一片死寂。

李嬷嬷的手在颤抖,她小心翼翼地脱下昏迷孩子身上的龙纹小袍,动作轻得连她自己都听不到呼吸声。汗珠从她额头滚落,滴在冰冷的地砖上。

李嬷嬷看了看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小脸,心脏快要跳出胸膛。她知道,一旦被发现,等待她的将是万劫不复。

换衣服、换被褥、调整睡姿...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巡夜的脚步声在远处响起,李嬷嬷屏住呼吸,手里抱着其中一个孩子贴在墙角,直到脚步声渐行渐远。

月光透过窗棂,照在两个孩子身上。一个真的,一个假的。连李嬷嬷自己都分不清了。

调换完成了。天衣无缝。

李嬷嬷以为她拯救了一切,却不知道,就在十二个时辰后,乾清宫内将响起一道要人命的圣旨:“六皇子,赐死!”

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究竟做了什么...

01

这是永乐十八年的初夏,紫禁城里梧桐叶正绿,可李嬷嬷的心却如寒冬般冰冷。她蹲在六皇子朱高燧的床榻边,用颤抖的手摸着孩子滚烫的额头。

“小主子,您可千万不能有事啊。”李嬷嬷喃喃自语,眼泪顺着脸颊滑落。这个五岁的孩子已经昏迷了两天两夜,任凭太医们如何施治,高烧就是不退。

李嬷嬷今年五十五岁了,在这深宫大院里已经待了二十三个年头。她十六岁时以普通宫女的身份进宫,那时候还是建文帝当政。后来朱棣靖难成功,登上皇位,宫中大换血,许多旧人都被清理出去,可李嬷嬷因为为人老实本分,侥幸留了下来。

那时的她只是个打扫庭院的小宫女,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洒扫,直到深夜才能歇息。日子虽然辛苦,可李嬷嬷从不抱怨。她心里明白,能在这皇宫里有口饭吃,已经比外面许多人强了。

机缘巧合的是,二十岁那年,李嬷嬷被分配到了当时还是妃子的德妃娘娘身边。

那时的德妃刚刚入宫不久,是个只有十七岁的小姑娘,出身虽然是名门望族,可在这深宫里却是孤立无援。

李嬷嬷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德妃的情景。那是个秋日的黄昏,德妃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看着满树的黄叶发呆。她穿着一身素净的衣裳,神情里带着说不出的忧郁。

“奴婢给娘娘请安。”李嬷嬷小心翼翼地行礼。

德妃回过头来,那双眼睛清澈如水,却透着深深的寂寞。

“你叫什么名字?”

“回娘娘,奴婢姓李,大家都叫我李嬷嬷。”

“李嬷嬷...”德妃轻声重复着,“你比我大几岁?”

“回娘娘,奴婢今年二十。”

德妃笑了,那笑容像春风一样温暖:“那咱们年纪相仿,你以后就在我身边侍候吧。”

从那天起,李嬷嬷就成了德妃的贴身宫女。她发现这位小主子虽然出身名门,可性子却很好相处,从不无故发脾气,对下人也很和善。两人年纪相仿,时间长了,竟然有了些姐妹般的情分。

那些年里,李嬷嬷看着德妃在后宫中小心翼翼地生存着。朱棣的后宫虽然不算很大,可各种明争暗斗从未停息。德妃因为性子直爽,不太会察言观色,经常得罪人。

有一次,贵妃娘娘过生辰,德妃准备的礼物被人暗中调包,换成了不吉利的东西。贵妃娘娘当场变脸,德妃差点被打入冷宫。还是李嬷嬷机智,连夜找到了真正的凶手,才为德妃洗脱了罪名。

“嬷嬷,要不是你,我这条命早就没了。”德妃拉着李嬷嬷的手,眼中含泪。

“娘娘说的什么话,奴婢的命就是娘娘的,保护娘娘是应该的。”李嬷嬷真心实意地说道。

就这样,主仆二人在这深宫中相依为命,感情日渐深厚。德妃也渐渐在后宫中站稳了脚跟,甚至还怀上了皇上的孩子。

永乐十三年,德妃生下了六皇子朱高燧。那一天,李嬷嬷在产房外整整守了一夜。当听到婴儿的啼哭声时,她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是个皇子!”稳婆兴奋地喊道。

李嬷嬷冲进产房,看到德妃虚弱地躺在床上,怀里抱着一个粉嫩的小娃娃。

“嬷嬷,你看,咱们的儿子。”德妃虚弱地笑着说。

她说的是“咱们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

李嬷嬷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明白,从这一刻起,这个孩子就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了。

可这个孩子从小就体弱多病,经常发烧咳嗽。李嬷嬷日夜守护着他,比照顾自己的亲孙子还要细心。每当孩子生病,她就寝食难安,恨不得替他受苦。

说起自己的亲人,李嬷嬷心中就涌起一阵酸楚。她的儿子李大牛在孩子三岁时病死了,留下了媳妇和小孙子李小宝。李嬷嬷把她们母子安置在宫外的一个小院子里,每月都会偷偷送些银两过去。

李小宝今年也是五岁,和六皇子同年同月生,长得还有几分相似。不同的是,李小宝身体健康,活泼好动,而六皇子却总是病恹恹的。

“李嬷嬷,太医来了!”小宫女的声音打断了她的回忆。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太医匆匆走进来,手里提着药箱。他是宫中最有名望的太医院院判王太医,连他都束手无策的话,那可真是...

“王太医,求您救救小主子!”李嬷嬷跪在地上哀求道。

王太医摆摆手,示意她起来,然后仔细为六皇子把脉。良久,他摇了摇头:“老夫行医四十年,从未见过如此顽固的高烧。小主子的脉象时强时弱,恐怕...”

“恐怕什么?”德妃不知何时走了进来,脸色苍白如纸。

王太医叹了口气:“恐怕凶多吉少啊。”

德妃身子一晃,差点栽倒。李嬷嬷赶紧扶住她:“娘娘,您要保重身体啊!”

“我的儿...我的儿...”德妃哭成了泪人。

这时,宫外传来一阵孩童的嬉笑声,那是李小宝在和院子里的其他孩子玩耍。李嬷嬷听着那清脆的笑声,心中突然涌起一个大胆的念头。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李嬷嬷知道这很疯狂,可看着奄奄一息的六皇子,她的心都要碎了。

02

夜深了,德妃的寝宫里只剩下几盏昏暗的宫灯在摇曳。李嬷嬷坐在六皇子的床边,一夜未眠,眼睛都熬红了。她不时地用湿毛巾给孩子擦拭额头,嘴里念叨着:“小主子,您快醒醒啊,嬷嬷在这儿陪着您呢。”

德妃靠在榻上,也是一夜没合眼。看着李嬷嬷疲惫的身影,她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这些年来,要不是有李嬷嬷在身边,她真不知道该怎么撑下去。

“嬷嬷,您也歇歇吧,这样熬下去您的身子也受不了。”德妃心疼地说道。

李嬷嬷摇摇头:“娘娘,我不累。小主子这样,我哪里睡得着啊。”

看着李嬷嬷眼中的泪水,德妃忍不住想起了往事。那是六皇子刚出生不久的时候,孩子因为早产,身体特别虚弱,经常夜里哭闹不止。

那段时间,李嬷嬷几乎没有睡过一个整觉,白天还要伺候自己,晚上就守在摇篮边哄孩子。

有一次,德妃半夜醒来,发现李嬷嬷竟然趴在摇篮边睡着了,手里还拿着给孩子喂药的小勺子。那一刻,德妃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嬷嬷,您这是何苦呢?”德妃轻轻摇醒她。

李嬷嬷惊醒,赶紧检查孩子的情况:“娘娘,是不是小主子又哭了?”

“没有,我是想跟您说,您对这孩子比我这个当娘的还要用心,我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李嬷嬷听了,眼圈红了:“娘娘,您说的什么话。这孩子就是我的命啊,我要是不照顾好他,怎么对得起您的信任呢?”

那时候德妃就知道,李嬷嬷是真心把六皇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疼爱的。这种感情,比血缘关系还要深厚。

想起小时候,六皇子总是腻着李嬷嬷,连德妃都有些吃醋。有一次,六皇子发脾气不肯吃饭,德妃怎么哄都不行,最后还是李嬷嬷过来,哄了两句,孩子就乖乖张嘴了。

“嬷嬷,他是不是更喜欢您啊?”德妃半开玩笑地问。

李嬷嬷赶紧摇头:“娘娘,小主子心里最爱的还是您,只是小孩子嘛,谁对他好,他就亲近谁。”

“我知道,要不是您,这孩子哪能长这么大。”德妃拉着李嬷嬷的手,“嬷嬷,您就是我的亲姐姐,这孩子就是咱们两个人的儿子。”

这话说得李嬷嬷泪流满面。她从小就是孤儿,从没体验过家人的温暖,是德妃和六皇子给了她家的感觉。

六皇子三岁那年,有一次在花园里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池塘。那时正值深秋,池水冰凉刺骨。是李嬷嬷听到呼救声,不顾一切地跳进水里把孩子救了上来。

那天李嬷嬷因为在冰水里泡得太久,回去就病倒了,高烧不退,连续烧了三天三夜。德妃寸步不离地守在她身边,亲自给她喂药喂水。

“娘娘,您是主子,怎么能做这些事呢?”李嬷嬷虚弱地说道。

“什么主子不主子的,您救了我儿子的命,我照顾您是应该的。”德妃红着眼睛说,“嬷嬷,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和儿子可怎么办啊?”

那一刻,李嬷嬷真正感受到了被人需要的感觉。她不再只是一个奴婢,而是德妃的家人,六皇子的奶奶。

可是这两年来,宫中的局势越来越复杂。朱棣年纪大了,对皇子们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准备北征的这段时间,皇上的脾气变得喜怒无常,动不动就发火。

更要命的是,德妃最近好像得罪了什么人,皇上对她越来越冷淡。以前每个月都会来德妃这里住几晚,现在已经两个月没来过了。

“嬷嬷,您说皇上是不是知道什么了?”德妃忧心忡忡地问。

李嬷嬷也说不准:“娘娘,您最近有没有得罪什么人?”

德妃摇摇头:“我一向小心谨慎,从不多嘴多舌,怎么会得罪人呢?”

这几天,李嬷嬷总是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什么大事要发生。果不其然,六皇子突然病倒了,而且病得这么严重。

“娘娘,您说会不会是有人暗中下毒?”李嬷嬷小声问道。

德妃脸色一变:“这...这怎么可能?谁敢在皇子身上下毒?”

“娘娘,您想想,小主子平时身体虽然不好,可也没有病得这么厉害过。这次这病来得太突然了,太医们又都束手无策...”

德妃听了,浑身发抖:“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该怎么办?”

李嬷嬷紧紧握住德妃的手:“娘娘,不管怎样,我都不会让小主子有事的。就算是拼了这条老命,我也要保护他。”

这时,六皇子在床上呻吟了一声,两人赶紧围过去。孩子的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呼吸急促。

“小主子,您说句话啊,嬷嬷在这儿呢。”李嬷嬷轻抚着孩子的脸颊,眼泪不停地往下掉。

六皇子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虚弱地喊道:“嬷嬷...嬷嬷...”

“哎,我在,我在这儿呢。”李嬷嬷赶紧应道。

“嬷嬷...我好难受...您别离开我...”六皇子抓住李嬷嬷的手,不肯松开。

李嬷嬷的心都要碎了:“小主子,嬷嬷不走,嬷嬷一直陪着您。”

看着孩子痛苦的样子,李嬷嬷心中的那个大胆念头越来越清晰。如果让李小宝来代替六皇子,至少可以保住这孩子的命。等六皇子的病好了,再想办法换回来。

这个计划虽然冒险,可现在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李嬷嬷偷偷看了看德妃,想要试探一下她的想法。

“娘娘,您说如果小主子真的...我们该怎么办?”李嬷嬷小心翼翼地问道。

德妃听了,眼泪又流了下来:“嬷嬷,您别说这样的话。我就这么一个儿子,要是他有个三长两短,我也不活了。”

看着德妃绝望的样子,李嬷嬷下定了决心。她一定要救这个孩子,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03

深夜时分,宫中一片寂静,只有巡夜的太监提着灯笼在远处走过,脚步声越来越远。李嬷嬷独自坐在窗边,月光洒在她苍老的脸上,映出一脸的忧愁。

六皇子的病情越来越重了,刚才又抽搐了一次,把德妃吓得魂飞魄散。王太医摇着头说,恐怕撑不过明天了。

李嬷嬷的心如刀绞。她想起自己的儿子李大牛,当年也是这样发着高烧,最后还是没能救过来。那时候她整天在宫里忙活,没能好好照顾儿子,这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

如今眼看着六皇子也要重蹈覆辙,她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

李嬷嬷咬咬牙,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朝着宫外的方向走去。她要去看看自己的孙子李小宝,也许...也许真的可以试试那个疯狂的想法。

出了德妃的宫院,李嬷嬷走了大约一刻钟,来到宫墙边的一个小门。这是专门供宫女们出入的侧门,平时看守不严。李嬷嬷在这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和看门的老太监很熟。

“王叔,这么晚了还没歇着?”李嬷嬷轻声打招呼。

“哎呀,是李嬷嬷啊。”老太监认出了她,“这大半夜的,您这是要出去?”

“嗯,家里孙子病了,我去看看。”李嬷嬷随口编了个理由。

“那您快去快回,别让人发现了。”老太监善意地提醒。

李嬷嬷感激地点点头,匆匆走出宫门。

宫外的小巷子里,李嬷嬷的脚步越来越快。她的心情复杂极了,既担心六皇子,又想念自己的孙子。走了大约半个时辰,她来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院子。

院子里传来轻微的鼾声,李小宝和他娘正在房里睡觉。李嬷嬷轻轻推开房门,借着微弱的月光看到了孙子熟睡的小脸。

李小宝睡得很香,小脸红扑扑的,呼吸均匀,看起来健康极了。李嬷嬷心中一阵酸楚,想起了躺在宫中病床上的六皇子。

两个孩子都是五岁,长得确实有几分相似。李小宝的眉眼间有种灵气,而六皇子则显得文静一些。如果不仔细看,还真容易认错。

“娘,您怎么这时候来了?”儿媳妇被惊醒了,揉着眼睛坐起来。

“小宝他娘,我想...我想把小宝带进宫住几天。”李嬷嬷犹豫着说道。

“带进宫?为什么啊?”儿媳妇有些不解。

李嬷嬷编了个理由:“宫里有个小主子病了,需要个伴儿。德妃娘娘看小宝聪明,想让他进宫陪着。”

儿媳妇听了,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也知道这是好事:“那...那小宝去了不会有危险吧?”

“不会的,我会好好照看他的。”李嬷嬷保证道,心中却涌起一阵愧疚。她知道自己在撒谎,但现在顾不了那么多了。

第二天一早,李嬷嬷就带着李小宝回到了宫中。小家伙对宫里的一切都很好奇,一路上问东问西。

“奶奶,这里好大啊!”李小宝惊叹道。

“嗯,这是皇宫,以后你要乖乖的,不能乱跑知道吗?”李嬷嬷叮嘱着。

“知道了,奶奶。”李小宝乖巧地点头。

回到德妃的宫中,李嬷嬷把李小宝安排在偏房里,让他先休息。然后她就去看六皇子的情况。

六皇子的病情更重了,已经完全昏迷不醒,呼吸微弱得几乎察觉不到。德妃坐在床边,眼泪早已哭干。

“娘娘,您先去休息一下吧,我来守着。”李嬷嬷心疼地说道。

“嬷嬷,我守了一夜了,真的撑不住了。”德妃虚弱地说,“您帮我看着点,如果有什么情况,马上叫我。”

德妃去偏房休息后,李嬷嬷独自守在六皇子身边。她看着孩子苍白的小脸,心中的决心越来越坚定。

趁着四下无人,李嬷嬷轻手轻脚地把李小宝带到了六皇子的房间。两个孩子并排躺着,相似度确实很高。

“小宝,奶奶跟你说件事。”李嬷嬷轻声说道,“这个哥哥病得很重,奶奶想让你帮帮他。”

“怎么帮啊,奶奶?”李小宝天真地问。

“你就假装是他,在这里住几天,等他病好了,你们再换回来,好不好?”李嬷嬷小心翼翼地解释着。

李小宝虽然只有五岁,但很聪明,大概明白了奶奶的意思:“那这个哥哥去哪里呢?”

“奶奶会把他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等他病好了,就接回来。”李嬷嬷说着违心的话,眼中含着泪水。

李小宝点点头:“好的,奶奶。我听您的。”

看着孙子懂事的样子,李嬷嬷心中又是感动又是愧疚。她知道这么做对李小宝不公平,可现在真的没有别的办法了。

当天夜里,李嬷嬷开始执行她的计划。她先是给李小宝换上了六皇子的衣服,然后把昏迷中的六皇子包在被子里。

“小宝,记住,从现在开始,你就是六皇子朱高燧,知道吗?”李嬷嬷认真地对孙子说道。

“知道了,奶奶。”李小宝乖巧地点头。

李嬷嬷又教了他一些六皇子的习惯和喜好,虽然孩子还小,但记性很好,很快就学会了。

深夜十二点,宫中最安静的时候,李嬷嬷抱起昏迷的六皇子,悄悄走出了德妃的宫院。她要把真正的六皇子送到宫外的小院子里,让儿媳妇照顾。

月黑风高,正是行事的好时机。李嬷嬷抱着六皇子,小心翼翼地避开巡夜的太监,朝着宫门的方向走去。

路上,六皇子在她怀里轻声呻吟着,李嬷嬷心疼得直掉眼泪:“小主子,您忍着点,嬷嬷这就带您去看病。”

好不容易来到宫门口,老太监已经打盹了。李嬷嬷轻手轻脚地走过去,生怕惊醒他。

就在她即将走出宫门的时候,六皇子突然睁开了眼睛,虚弱地喊道:“嬷嬷...我在哪儿...”

李嬷嬷赶紧捂住他的嘴:“小主子,您别说话,嬷嬷带您去个安全的地方。”

六皇子似乎明白了什么,乖乖地闭上了嘴。李嬷嬷心中一阵感动,这孩子即使病成这样,还是这么懂事。

终于,李嬷嬷成功地把六皇子送到了宫外的小院子里。她把孩子交给儿媳妇,叮嘱道:“这是宫里的一个小主子,病得很重,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记住,谁都不能说出去!”

儿媳妇虽然有些疑惑,但看李嬷嬷神情严肃,也不敢多问,只是点头答应了。

做完这一切,李嬷嬷急忙赶回宫中。天快亮了,她必须在德妃醒来之前回到房间。当她蹑手蹑脚地走进德妃的宫院时,心脏跳得厉害,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

李小宝正乖乖地躺在六皇子的床上,看到奶奶回来,他轻声问道:“奶奶,那个哥哥送到了吗?”

“嗯,送到了。”李嬷嬷轻抚着孙子的头,“小宝,记住奶奶的话,你现在就是六皇子,不能说错了。”

就在这时,隔壁房间传来了德妃的声音:“嬷嬷皇子怎么样了?”

李嬷嬷深吸一口气,强装镇定地回答:“娘娘,小主子的烧好像退了一些。”

04

天亮了,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房间。德妃匆匆走进来,看到“六皇子”安静地躺在床上,脸色确实比昨夜好了许多,心中大喜。

“真的退烧了?”德妃激动地摸着李小宝的额头,“确实不烫了!”

李小宝睁开眼睛,有些怯生生地看着德妃。李嬷嬷赶紧提醒:“小主子,这是您的母妃娘娘。”

“母...母妃...”李小宝模仿着六皇子的语气,怯怯地叫道。

德妃听了,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儿子,你终于醒了!娘还以为...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呢!”

李嬷嬷在一旁看着,心情复杂极了。看到德妃高兴的样子,她既感到欣慰,又感到愧疚。毕竟,这个孩子不是真正的六皇子。

“嬷嬷,快去请王太医来看看!”德妃兴奋地说道。

李嬷嬷心中一紧,王太医医术高明,会不会看出什么破绽?但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是,娘娘。”李嬷嬷硬着头皮应道。

很快,王太医匆匆赶来了。他仔细为“六皇子”把脉,脸上露出惊讶的神色:“奇怪,昨夜还高烧不退,今日怎么就好了?”

李嬷嬷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被看出破绽。

王太医又仔细检查了一遍,摇着头说:“真是奇迹啊!小主子的脉象平稳有力,烧也退了,看来是度过危险期了。”

德妃高兴得差点跳起来:“太好了!真是老天保佑!”

王太医收起药箱,叮嘱道:“不过还是要小心调养,多喝水,多休息。”

送走了王太医,德妃紧紧抱着“六皇子”,眼泪不停地往下掉:“儿子,你吓死娘了!以后可不能再这样了!”

李小宝有些不习惯德妃的亲昵,下意识地往李嬷嬷身边靠了靠。

德妃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有些疑惑:“儿子,你怎么了?是不是还不舒服?”

李嬷嬷赶紧解释:“娘娘,小主子刚病好,可能还有些虚弱,需要慢慢恢复。”

“也是。”德妃点点头,“那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接下来的几天,李小宝在李嬷嬷的指导下,努力扮演着六皇子的角色。好在六皇子平时就比较安静,不太爱说话,所以倒也没有露出太大的破绽。

可是李嬷嬷的心却一直悬着。她每天都要偷偷跑到宫外去看真正的六皇子,孩子的病情时好时坏,让她担心不已。

更让她担忧的是,这几天宫中的气氛有些不对劲。朱棣最近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连大臣们都小心翼翼的。

“嬷嬷,您最近怎么总是心神不宁的?”德妃注意到了李嬷嬷的异常。

“没...没什么,可能是这几天照顾小主子累的。”李嬷嬷勉强笑道。

德妃仔细观察着李嬷嬷的神色,总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

这天晚上,李嬷嬷又偷偷跑到宫外去看六皇子。孩子的烧又起来了,而且比之前更严重。

儿媳妇急得直哭:“娘,这孩子怎么办啊?我都不知道该怎么照顾他了!”

看着奄奄一息的六皇子,李嬷嬷心如刀绞。她知道自己的计划只能拖延时间,并不能真正救治孩子的病。可现在骑虎难下,想要回头已经不可能了。

“你先按我教你的方法照顾着,我想想办法。”李嬷嬷安慰着儿媳妇,心中却是一片绝望。

第二天一早,李嬷嬷回到宫中时,发现德妃的脸色很不好看。

“嬷嬷,您昨夜又出宫了?”德妃直接问道。

李嬷嬷心中一惊:“娘娘,我...我只是去看看家里的情况。”

“嬷嬷,您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德妃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这几天我总觉得儿子有些不对劲,您也是心神不宁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李嬷嬷看着德妃怀疑的眼神,心中矛盾极了。她想要告诉德妃真相,可又怕德妃承受不了。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小太监匆匆跑进来,跪在地上报告:“德妃娘娘,皇上传旨,让六皇子立刻到乾清宫见驾!”

德妃和李嬷嬷对视一眼,心中都涌起不祥的预感。朱棣很少召见这么小的皇子,这次突然传召,肯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儿子,快跟娘去见皇上。”德妃拉着李小宝的手,声音有些颤抖。

李小宝看出了气氛的紧张,紧紧抓住李嬷嬷的衣襟:“奶奶,我有些害怕。”

“不怕,有奶奶在呢。”李嬷嬷勉强笑着安慰,心中却是忐忑不安。

一行人匆匆赶往乾清宫。路上,李嬷嬷的心跳得厉害,她有种强烈的预感,今天一定会发生什么大事。

来到乾清宫外,只见朝臣们都已经到齐了,个个神色凝重。李嬷嬷的心沉到了谷底,这样的阵势,绝不是什么好事。

“德妃娘娘,六皇子,请进殿。”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

德妃深吸一口气,拉着李小宝走进了大殿。李嬷嬷只能在殿外等候,心中祈祷着千万不要出事。

殿内,朱棣端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如水。看到“六皇子”进来,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德妃,朕问你,你最近可有与外臣私通?”朱棣的声音冰冷如铁。

德妃听了,脸色瞬间苍白:“皇上,老奴不知您在说什么...”

“还在狡辩!”朱棣猛地拍案而起,“有人举报,说你与兵部侍郎王文渊私下有书信往来,此事你如何解释?”

德妃身子一软,差点跌倒:“皇上,臣妾冤枉啊!老奴从未与任何外臣有过私情!”

朱棣冷笑一声,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书信:“这是什么?”

德妃接过书信一看,脸色更加苍白。这确实是她的笔迹,可内容却不是她写的。

“皇上,这书信虽是臣妾的笔迹,但内容绝非老奴所写!一定是有人陷害!”德妃急忙解释。

“陷害?”朱棣的眼中闪着怒火,“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德妃,你身为朕的妃子,竟敢与外臣勾结,真是胆大包天!”

李小宝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切,虽然不完全明白发生了什么,但能感受到气氛的紧张。他下意识地往德妃身边靠了靠。

朱棣看到“六皇子”,眼中的怒火更加旺盛:“德妃不检点,养出的儿子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说完,朱棣猛地站起身,声音如雷:“德妃勾结外臣,六皇子品行不端,即日赐死!”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一般,震得殿内所有人都傻了眼。

德妃更是瞬间瘫倒在地,绝望地哭喊:“皇上,儿子是无辜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05

殿外的李嬷嬷听到这句话,只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差点昏倒过去。她万万没想到,自己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来的六皇子,换来的却是李小宝的死刑。

“不...不可能...”李嬷嬷失声痛哭,“小宝...我的小宝...”

旁边的太监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呆了,谁也没想到皇上会下如此重的处罚。六皇子毕竟是皇子,就算有错,也不至于要命啊。

殿内,德妃抱着李小宝,泣不成声:“皇上,求您开恩!儿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就算老奴有罪,也不要牵连无辜的孩子啊!”

朱棣铁青着脸,毫不动摇:“德妃,你身为皇室成员,竟然做出如此丑事,简直是皇家的耻辱!这样的女人养出的儿子,又能好到哪里去?”

“皇上,臣妾真的是冤枉的!”德妃拼命地磕头,额头都磕出了血,“臣妾发誓,从未与任何外臣有过私情!”

“证据确凿,还敢狡辩!”朱棣怒不可遏,“来人,立刻执行!”

几个锦衣卫走了进来,要来带走李小宝。德妃紧紧抱着孩子,死也不肯松手:“不!我不让你们带走我的儿子!”

李小宝被这阵势吓坏了,紧紧抱着德妃,哭喊道:“娘...娘,我害怕...”

看着孩子惊恐的样子,德妃心如刀割。这个孩子跟了她这几天,虽然有些生疏,但毕竟叫她一声娘,她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去死?

“皇上,求您看在往日的情分上,饶了这孩子一命吧!”德妃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臣妾愿意以死赎罪,只求您放过孩子!”

朱棣冷哼一声:“你以为你的命很值钱吗?德妃,你害得朕在群臣面前丢尽脸面,死一百次都不够!”

就在这时,一个大臣站了出来:“皇上,六皇子毕竟还是孩子,是否可以从轻发落?”

“从轻发落?”朱棣怒视着那个大臣,“他是德妃的儿子,德妃不检点,他将来长大了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斩草要除根,绝不能留下后患!”

朱棣的话说得斩钉截铁,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殿内的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敢再多说什么。

殿外的李嬷嬷听着里面的对话,心都要碎了。她的小宝,她的亲孙子,就要因为她的一念之差而丢掉性命。

“都是我的错...都是我害了小宝...”李嬷嬷痛哭失声,恨不得以头撞墙。

这时,一个年轻的太监走到她身边,小声说道:“李嬷嬷,您快想想办法吧!再不想办法,六皇子真的要没命了!”

李嬷嬷抬起头,眼中满含泪水:“还能有什么办法?皇上的圣旨已下,谁敢违抗?”

“可是...可是六皇子还这么小...”太监也有些于心不忍。

李嬷嬷闭上眼睛,脑子里乱成一团。她想起了真正的六皇子,此时正躺在宫外的小院里奄奄一息。她也想起了自己的孙子李小宝,那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就要因为她的错误决定而死去。

如果说出真相,李小宝也许能保住命,可真正的六皇子呢?他还病着,一旦被发现,恐怕也是死路一条。而且,如果皇上知道她擅自调换皇子,那更是死罪一条。

可如果不说出真相,李小宝就要代替六皇子去死...

李嬷嬷的心在滴血。这两个孩子,一个是她当亲孙子疼爱的六皇子,一个是她的亲孙子李小宝,她怎么能选择让其中任何一个去死?

殿内,德妃还在苦苦哀求:“皇上,这孩子真的是无辜的!他什么都不知道,为什么要让他承担大人的过错?”

朱棣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够了!德妃,你的辩解朕一句都不想听!来人,立刻把这母子二人拖下去,择日行刑!”

锦衣卫们上前,要强行带走德妃和李小宝。德妃拼命反抗,可她一个弱女子,哪里是这些人的对手?

“娘!娘!”李小宝被吓得大哭,拼命伸手想要抓住德妃。

看着孩子恐惧的样子,德妃心都要碎了。她突然明白,不管这个孩子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但在这一刻,她都愿意用自己的命来保护他。

“皇上!”德妃突然大喊一声,声音中带着绝望的决心,“老奴有话要说!”

朱棣皱了皱眉:“还有什么可说的?”

“老奴...老奴愿意招供!”德妃咬着牙说道,“但求皇上能饶孩子一命!”

听到这话,朱棣停下了脚步:“你要招供什么?”

德妃深吸一口气,眼中流下两行清泪:“老奴承认,老奴确实...确实与王侍郎有过书信往来。”

朱棣的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终于肯承认了!说,你们都做了什么?”

德妃闭上眼睛,声音颤抖地说:“老奴...老奴只是向他询问一些朝政的事情,想要更好地教导儿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朝政?”朱棣冷笑,“一个后宫妃子,打听朝政做什么?”

“老奴只是想让儿子将来能成为有用之才,能为皇上分忧...”德妃的声音越来越小。

“胡说八道!”朱棣怒道,“你分明是要把朝中的机密泄露给外人!德妃,你的罪名又多了一条!”

德妃绝望地看着朱棣,知道不管自己怎么解释,都改变不了朱棣的决心。这个男人已经对她失去了信任,任何话在他听来都是狡辩。

“皇上,既然老奴已经招供,求您看在老奴坦白的份上,饶了孩子吧!”德妃最后哀求道。

朱棣摇头:“德妃,你以为招供就能减轻罪名吗?你身为朕的妃子,做出如此不检点的事情,已经是不可饶恕的大罪!而你的儿子,身为你所生,将来必然也不会是什么好东西!”

“皇上,孩子是无辜的啊!”德妃痛哭失声。

朱棣却是铁了心:“来人,立刻执行!朕一刻都不想再看到他们!”

锦衣卫们再次上前,这次德妃已经没有力气反抗了。她只是紧紧抱着李小宝,用身体护着他。

李小宝吓得直哭:“奶奶...我要奶奶...”

听到孩子的哭声,殿外的李嬷嬷再也忍不住了。她冲进殿内,跪在朱棣面前:“皇上!老奴有话要说!”

朱棣看到李嬷嬷,皱了皱眉:“你是何人?”

“老奴是德妃娘娘的奶娘,李嬷嬷。”李嬷嬷磕头如捣蒜,“皇上,求您听老奴一言!”

朱棣不耐烦地说:“有话快说!”

李嬷嬷看了看怀中的李小宝,又看了看德妃,心中做了最后的挣扎。她知道,接下来说出的话,将决定两个孩子的命运,也将决定她自己的生死。

06

李嬷嬷跪在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浑身颤抖。她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如果说出真相,李小宝能保住命,可真正的六皇子还在宫外奄奄一息;如果不说,李小宝就要代替六皇子去死...

“皇上,这个孩子...这个孩子不是六皇子!”李嬷嬷终于鼓起勇气,声嘶力竭地喊出了这句话。

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连针落地的声音都能听到。朱棣愣了一下,然后怒声问道:“你说什么?”

“皇上,这个孩子不是真正的六皇子朱高燧,他是老奴的孙子李小宝!”李嬷嬷泪流满面,“真正的六皇子在宫外,老奴为了救他,冒天大的胆子调换了两个孩子!”

德妃听到这话,整个人都傻了:“嬷嬷,您...您在说什么?”

朱棣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大胆!你竟敢调换皇子?这是欺君之罪,当诛九族!”

李嬷嬷磕头如捣蒜:“皇上,老奴知罪!但六皇子病得快不行了,老奴实在是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求皇上念在老奴忠心为主的份上,饶了这两个无辜的孩子吧!”

“荒唐!简直荒唐!”朱棣气得浑身发抖,“李氏,你可知道你犯了多大的罪?擅自调换皇子,这是要灭族的大罪!”

“老奴知道!”李嬷嬷哭得声音都哑了,“老奴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只求皇上放过这两个孩子!他们都是无辜的啊!”

朱棣在龙椅上来回踱步,脸色阴晴不定。这件事的严重性远超他的想象。如果传出去,说皇宫里的皇子被一个奴婢随意调换,那皇家的威严何在?

“说!真正的六皇子在哪里?”朱棣厉声问道。

“在老奴家中,老奴的儿媳妇在照顾他。”李嬷嬷如实回答。

朱棣立刻吩咐:“来人,立刻去把真正的六皇子带回来!”

很快,就有锦衣卫奉命前往李嬷嬷的住处。李嬷嬷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真正的六皇子现在怎么样了。

德妃看着眼前的李小宝,眼中满含复杂的情感。这几天来,她真心把这个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儿子来疼爱,没想到他竟然不是亲生的。

“小宝...”德妃轻抚着孩子的脸颊,“你受苦了。”

李小宝抬起头,怯怯地说:“娘...不,德妃娘娘,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德妃心中一痛,这个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却要承受这样的惊吓。“没有,你没有做错什么。这都是大人的错。”

朱棣看着这一幕,心中的怒火稍微平息了一些。这个孩子确实是无辜的,而且看起来确实不像六皇子。仔细看来,眉眼间确实有些不同。

“李氏,你为何要做这样的事?”朱棣质问道。

李嬷嬷抬起头,眼中满含痛苦:“皇上,六皇子病得太重了,太医们都说救不了。老奴看着他奄奄一息的样子,心如刀绞。老奴想着,如果让他先到宫外养病,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你就擅自做主调换了皇子?”朱棣的声音中带着怒意。

“老奴知道这样做不对,可是...可是老奴实在是舍不得看着他死啊!”李嬷嬷痛哭失声,“皇上,老奴伺候德妃娘娘二十多年,看着六皇子从出生长到现在,他就像老奴的亲孙子一样!老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

德妃听了,也泪流满面。她明白李嬷嬷的苦心,这个老人为了救六皇子,不惜冒着生命危险。

“嬷嬷,您...”德妃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锦衣卫们回来了,他们小心翼翼地抬着一个担架,上面躺着真正的六皇子朱高燧。

“皇上,六皇子带到了。”锦衣卫禀报道。

朱棣急忙走下龙椅,看着担架上的儿子。六皇子脸色苍白如纸,呼吸微弱,显然病得很重。

“儿子!我的儿子!”德妃冲了过去,紧紧抱住真正的六皇子。

看到真正的儿子,德妃才意识到这几天她照顾的确实是另一个孩子。虽然两个孩子长得相似,但仔细看还是有区别的。

朱棣看着病重的六皇子,心情复杂。这确实是他的儿子,可现在病成这样,让他心痛不已。

“王太医何在?”朱棣大声喊道。

王太医匆匆赶来,仔细为六皇子诊脉。良久,他摇了摇头:“皇上,六皇子的病情很重,恐怕...”

“恐怕什么?”朱棣急问。

“恐怕时日不多了。”王太医如实说道。

听到这话,德妃如遭雷击,险些昏倒过去。朱棣的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

李嬷嬷看着奄奄一息的六皇子,心如刀绞:“皇上,都是老奴的错!如果不是老奴擅自做主,也许六皇子在宫中还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朱棣沉默了良久,看着床上的儿子,又看了看一旁的李小宝。两个孩子,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却病得快要死了;一个是别人家的孩子,却健康活泼。

“李氏,你可知道你犯了多大的罪?”朱棣再次问道。

“老奴知道。”李嬷嬷坚定地说,“老奴愿意承担一切后果。只求皇上看在老奴一片忠心的份上,放过这两个孩子。”

朱棣在殿中来回踱步,心中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按理说,李嬷嬷调换皇子,确实是死罪一条。可是她的出发点是为了救六皇子,这份忠心让他不得不考虑。

而且,如果现在处死李嬷嬷,六皇子失去了最用心照顾他的人,恐怕病情会更重。

07

沉默了许久,朱棣终于开口了:“李氏,朕问你,如果朕饶了你的死罪,你可还能好好照顾六皇子?”

李嬷嬷一听,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皇上,只要您肯饶老奴一命,老奴愿意用余生来照顾六皇子!就算他...就算他真的...”

“你的忠心,朕看在眼里。”朱棣的声音缓和了一些,“可是你擅自调换皇子,确实是大罪。”

“皇上,老奴愿意受任何惩罚!”李嬷嬷坚定地说。

朱棣看了看德妃,又看了看两个孩子,心中做出了决定:“李氏,念在你忠心护主的份上,朕饶你不死。但是,你要在六皇子面前起誓,今生今世都要好好照顾他,直到他康复为止。”

“老奴愿意!”李嬷嬷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奴发誓,一定会用生命保护六皇子!”

朱棣又转向李小宝:“这个孩子虽然无辜,但毕竟冒充了皇子,不能没有处罚。”

李嬷嬷听了,心中又紧张起来:“皇上,求您开恩!”

“朕决定,让这个孩子留在宫中,给六皇子做伴。如果六皇子康复了,就放他回家。如果六皇子有什么不测,这个孩子就要为他守孝三年。”朱棣做出了最终决定。

李嬷嬷听了,虽然心疼孙子要留在宫中,但总比丢掉性命要好得多。“谢皇上开恩!”

德妃也松了一口气,至少两个孩子都保住了命。

“至于德妃...”朱棣的目光转向德妃,“经查,所谓的书信往来乃是他人陷害,德妃无罪。但是德妃管教不严,导致奴婢擅自调换皇子,罚俸禄三年,禁足半年。”

德妃赶紧跪下谢恩:“谢皇上开恩!”

朱棣看着躺在担架上的六皇子,叹了口气:“王太医,你一定要尽力救治六皇子。如果能治好他的病,朕重重有赏。”

“是,皇上。”王太医领命。

从那以后,李嬷嬷更加用心地照顾六皇子。她白天黑夜地守在孩子身边,寸步不离。李小宝也很懂事,经常陪着六皇子说话,给他讲外面的故事。

奇迹般的是,在李嬷嬷精心照顾和李小宝的陪伴下,六皇子的病情竟然慢慢好转了。一个月后,他的烧完全退了,身体也一天天强壮起来。

朱棣看到儿子康复,心中大喜,对李嬷嬷更加信任。他特意下旨,封李嬷嬷为“忠心奶娘”,在宫中享受特殊待遇。

德妃看着两个孩子一起玩耍的样子,心中满怀感激。虽然李小宝不是她亲生的,但这段时间的相处让她对这个孩子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嬷嬷,谢谢您。”德妃握着李嬷嬷的手,“如果不是您,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嬷嬷摇摇头:“娘娘,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看到小主子康复,老奴比什么都高兴。”

半年后,六皇子完全康复了,朱棣履行承诺,让李小宝回到了自己家中。临别时,两个孩子都哭了,他们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小宝,以后有时间一定要来看我。”六皇子拉着李小宝的手说道。

“嗯,我一定会来的。”李小宝点头承诺。

德妃也舍不得李小宝,她拿出一些金银首饰给他:“小宝,这些你拿回去,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用的人。”

多年后,李小宝长大成人,果然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他时常会到宫中看望六皇子和李嬷嬷。而六皇子朱高燧,也在李嬷嬷的教导下成长为一个仁慈善良的人。他始终记得李嬷嬷为了救他而冒的生命危险,对她如亲奶奶般孝顺。

李嬷嬷直到八十多岁才去世,临终前,她握着六皇子和李小宝的手,满足地说:“这辈子能遇到你们,是我最大的福气。”

这个故事在宫中传为佳话,人们都说,李嬷嬷用她的忠心和勇气,不仅救了两个孩子的命,更用真情诠释了什么叫做无私的爱。

有时候,血缘关系并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那份真心相待的感情。李嬷嬷对六皇子的爱,德妃对李小宝的关怀,以及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都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情无价,大爱无疆。

来源:月影星辰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