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三次选择,日本为何总是“滑向战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8 08:00 1

摘要: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世界曾经通过三次外交事件考验日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然而,日本最终都没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本书以外交交涉为切入点,围绕日本历史上的三次选择,即如何处理“九一八”事变,是否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对美关系是战还是和,详述日本最终“滑向”第二

加藤阳子

《滑向战争:决定历史的交涉与日本的失败》 加藤阳子 著 章霖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世界曾经通过三次外交事件考验日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然而,日本最终都没能选择正确的道路。本书以外交交涉为切入点,围绕日本历史上的三次选择,即如何处理“九一八”事变,是否加入德意日三国同盟,对美关系是战还是和,详述日本最终“滑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旋涡的来龙去脉。

民众与国会议员经常分歧很大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不断面临着抉择的难题。大家也许还记得,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脱欧公投。虽然事前的预测大多认为投票结果将是英国继续留在欧盟,但是结果出人意料,脱欧派获得微弱优势,英国最终选择了脱离欧盟的道路。

选择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这一行动并非发生在“真空状态”中,而是存在诸多前提与制约因素。如作为日本民主政治根基的国会选举,日本从2016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开始,选举权的年龄限制从以前的20岁以上,下调到了18岁以上,有大约240万人因此新获得了选举权。这次选举权的年龄调整,是为了让那些担负着国家前途的人群的意见,能够更早地在国家的政治层面得到反映。但是下面的数据告诉我们,即便同为国民,所做出的选择也并非等价的。

在2014年12月举行的第47届众议院选举中,东京大学谷口将纪研究室与《朝日新闻》进行的共同调查发现,对于修改宪法,有33%的选民表示赞成(包含“赞成”与“倾向赞成”),但是在当选议员中,赞成的比例达到了84%。(《朝日新闻》2015年2月8日)

这里以修改宪法作为例子,可以看出对于某一议题,选民与当选议员之间在意见上可能会有相当大的分歧。在社会中生活的民众与在国会开会的政治家的总体意见,并不是相同的。容易造成选举结果扭曲的选举制度本身,无疑存在不合理之处。

国家与国民的关系产生动摇

日本广播协会(NHK)针对获得选举权的18岁和19岁人群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年轻人最关心的政治议题,不外乎就业、劳动环境、社会保障以及经济政策。结合刚刚提到的选举问题,不难想象在有限的国家预算内,对于这些年轻人所看重的就业和劳动环境问题,以及60岁以上的人群更关心的社会保障问题,两者大概会难以兼得,国家不得不做出取舍。

我也感到,不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国家与国民之间关系的核心,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动摇。如果年轻人发现,当自己面临选择时,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并不公平,甚至裁判员也不公正,不应该陷入绝望,以至于自行断绝与国家之间的社会契约。相反,纠正不公平的游戏规则,撤换不公正的裁判员,才是我们应当采取的行动。

世界曾三次要求日本做出选择

尽可能正确还原过去的历史,并通过书写来帮助开创未来,这是历史学家应尽的责任和应有的素养。

先前我们已经提到,选择并非发生在“真空状态”中,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制度制约,以及国际环境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因此,当国家或个人面临选择的时候,摆在他们面前的选项是否正确地反映了问题的本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看清过去的掌权者与舆论界通过各种诱导,为民众准备的选项,还原在当时的世界中日本面临的真正选项的形式与内容,并弄清楚日本最终实际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通过以上这些努力,我们将捕捉到日本与世界冲突交锋的瞬间。

在过去,世界曾经在三次交涉中,郑重地要求日本“做出选择”。1931年关东军策划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派出李顿调查团。围绕着调查团提出的报告书,日本进行了交涉并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本书第二章,我们会讨论这一问题。

当时日本的报纸等媒体在李顿调查团公布报告书后,就开始用一些煽动性的标题,将报告书的内容渲染成全面支持中国的主张。但是正如第二章讲到的那样,实际上中国认为这份报告书过分顾及日本所造成的既成事实,因而对报告书大加批判。读过第二章以后,就能发现那些认为李顿调查团报告书不顾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存在,一味偏袒中国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第三章中,我们将关注1940年9月签署的《德日意三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事以及美日两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对立息息相关。第四章将会探讨1941年4月至11月的日美交涉。在交涉无果后,日本在同年12月8日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终章部分,我们会探讨在战争的惨祸中,日本选择的道路。

一个不经意的偶然就有可能让世界的面貌发生巨大的改变,我们如今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激变的大时代。历史上那三次导致日本滑向战争的交涉,我们今天能够从中学习之处,当为数不少。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