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十九,明天就是三月初一了,今年是“双春闰月年”,但闰月未出现在春季,而是在农历六月份,这就表示春季的低温天气或许会持续挺长的时间,就拿咱们这儿来讲,这两天冷空气来袭,还在下雪。
今天是农历二月二十九,明天就是三月初一了,今年是“双春闰月年”,但闰月未出现在春季,而是在农历六月份,这就表示春季的低温天气或许会持续挺长的时间,就拿咱们这儿来讲,这两天冷空气来袭,还在下雪。
农历三月对应”辰月”,古人以农历十一月为”子月”开启岁首,经丑(十二月)、寅(正月)、卯(二月)到辰(三月)。这个时节恰逢春分至清明之间,正是万物复苏的关键时节,"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个时候大地回暖,草木萌发,农事活动也全面展开。
农历三月是春季的尾声,也是农作物播种生长的关键期。作为季春的开始,三月初的天气变化情况往往被视为后续气候的预判,天气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到一年的收成。老话也有"春雨贵如油"、"清明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的说法。
另外,三月初一在传统历法中属于“朔日”,是月亮由暗转明的起点。古人将朔日视为天地能量转换的节点,认为此时的气候变化对自然万物的生长节奏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春季开头的那几个月,更被觉得是决定气候走向的关键时候,这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观念的一种体现。
那么,三月初一到底怕什么呢?老一辈常讲"最怕三月初一是晴天",其实这些都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
农历三月正赶上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播种和生长的关键时候。老话"庄稼一枝花,全靠水当家",这个时候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极为迫切。如果三月初阳光炽烈、气温骤升,往往预示春季降水偏少,这样的晴天可能导致土壤水分快速蒸发形成旱情。
老话也有“热了三月头,伏里热死牛”的说法,如果三月初异常炎热,可能预示夏季三伏天将出现极端高温,虽然今年的三伏天只有30天,但是今年是闰六月,意味着整个夏季的延长。早春高温打乱作物生长周期,而持续的酷热又会加剧水分蒸发,对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
老话也有“三月初一晴,遍地起新坟”的说法,夸张的表述了三月初一晴天带来的影响。字面意思令人不寒而栗,但实际这里所说的新坟是比喻的说法,用来形容农业灾害及其带来的后果,在古代农耕社会靠天吃饭,一旦受灾对后续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
那么,“三月怕初一”在你那里又有啥说法呢?评论区一起沟通交流吧!
来源:三农小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