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最虐心角色!“顺溜”让全网泪目,暗合抗战胜利80年之思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3 11:59 1

摘要:一位躺在水塔上的狙击手,一杆沉默的步枪,一个在战争结束后方才开始的个人战争。《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王宝强饰演的顺溜,用最朴素的信仰照亮了人性的复杂与崇高。

一位躺在水塔上的狙击手,一杆沉默的步枪,一个在战争结束后方才开始的个人战争。《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王宝强饰演的顺溜,用最朴素的信仰照亮了人性的复杂与崇高。

“鬼子杀了我们那么多人,现在打败了,枪一扔,不打了,他们凭什么不打。回家,鬼子都可以回家,可我的家呢?”十六年前,当王宝强饰演的新四军战士顺溜在《我的兄弟叫顺溜》结尾处喊出这句话时,无数观众在电视机前泪如雨下。

这段震撼人心的台词,在今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纪念时刻,依然萦绕在我们心头。顺溜像一把烈火,照亮了身边的人,也照亮了历史深处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们。

《我的兄弟叫顺溜》2009年播出时,王宝强已经是家喻户晓的“许三多”。但顺溜与许三多不同——他是在抗日烽火熊熊燃烧的战场上的神枪手。

顺溜是个猎户的后代,是吃狼奶长大的孩子。他天真幼稚且缺少情商,但不傻,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他从军不是为了宏大的理想,只是因为知道“有国才有家”。

王宝强在接受采访时这样理解顺溜:“他像一把烈火,用自己的光照亮身边的人,哪怕燃尽自己,最终也完成了从‘小我’到‘大我’的觉醒。”

这种觉醒过程,正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在抗日战争中的真实写照。他们或许最初不懂什么是“国家”,但深知什么是侵略,什么是欺凌,什么是不能丢弃的尊严。

顺溜的成长过程,是一条充满血与火的道路。他从一个连枪都拿不稳的新兵,在战火的洗礼下,最终成长为部队里百发百中的神枪手。

剧中有一个经典场景:顺溜在伏击日军时误伤了新任司令员陈大雷。为测试顺溜的枪法,陈大雷拿着火柴盒走到150米外的榆树下,命令他射击盒上的东洋艺伎。

“用不着三枪,一枪就够!”顺溜自信地回答。果然,一声枪响后,火柴盒被打了一个洞。这一刻,顺溜的神枪手天赋得到了认可,他也由此获得了“陈二雷”这个名字。

但真正让顺溜成长的,不是枪法的精进,而是战争中的失去与牺牲。他亲眼目睹姐姐被日军侮辱,愤怒、悲痛、挣扎之下却仍然坚守战士的责任,选择“任务优先”。

王宝强回忆这场戏时表示:“面对失去亲人,失去战友时,那份冲击是很痛的,悲愤的情绪完全喷涌而来,不用演。”

《我的兄弟叫顺溜》最震撼人心的是它的结局。当日本宣布投降,战争正式结束时,顺溜的个人战争却刚刚开始。

顺溜的姐姐被日军侮辱杀害,他立誓要为姐姐报仇。但此时日军已经投降,根据纪律要求,顺溜不能对已经放下武器的敌人动手。

“你们的战争结束了,我的战争没结束!”顺溜的这句呐喊,道出了无数战争幸存者的困境:国家之间的战争可以通过一纸协议结束,但个人内心的战争却难以平息。

最终,顺溜选择了以一种自戕式的方式赴死:爬上水塔狙击、击落日本军旗、击碎日军将领骨灰盒,最终倒在国民党枪口下。他用死亡兑现了“我的战争没结束”的个人宣言。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80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这场战争?为什么要铭记像顺溜这样的英雄?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它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一开始就具有拯救人类文明、捍卫人类正义、保卫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多国人士近日纷纷表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驻德国大使谢尔盖·涅恰耶夫动情地说:“我们知道,我们的中国兄弟为这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我们也一样,苏联为战胜纳粹主义,也付出了2700万人的牺牲。我们将热泪盈眶地共同纪念这个日子。”

8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顺溜的故事,依然能被深深触动。这是因为顺溜代表的是一种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和最本真的人性光辉。

王宝强这样评价顺溜:“他不完美,有缺陷,但却是一条有血有肉的铮铮汉子。”这种不完美正是顺溜这个角色的魅力所在。他有野性,但也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固执甚至“一根筋”,但他的执着是为了正义和复仇。

顺溜从为姐姐报仇到为国而战,完成了从“复仇者”到“战士”的成长蜕变。这种从“小我”到“大我”的觉醒,正是抗日战争中无数普通人的心路历程。

他们最初可能只是为了保护家人、报仇雪恨,但最终意识到只有国家安定,个人和家庭才能真正得到保护。这种觉醒过程,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顺溜带着底层小人物的倔强与生命力,在战争的焦土上野蛮生长。”王宝强这句话,不仅是对一个角色的诠释,更是对抗战时期无数无名英雄的致敬。

顺溜是无数抗日战士的缩影,是一种烈火精神的传递。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在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今天,回顾二战历史更显其时代价值。历史表明,团结与合作是战胜挑战、守护和平的根本保障。

德国莱茵-内卡都会区德中友好协会主席菲利克斯·库尔茨表达了对纪念活动的期待:“我对这次纪念活动的期待是让所有人意识到和平的年代就是美好的年代。我希望这样的纪念日,能够促使人们更多地思考,更多地关注和平,而不是军备竞赛。”

《我的兄弟叫顺溜》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它没有简单美化战争,没有刻意塑造完美英雄。它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展现了人在战争中的复杂性与可能性。

顺溜的悲剧结局提醒我们:战争会给所有人带来创伤,即使是胜利者也要付出惨重代价。因此,和平的价值更加可贵,更需要我们珍惜和维护。

正如人民日报社论所指出的:“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近代以后,尽管屡遭列强侵略、凌辱、掠夺,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缅怀顺溜这样的英雄,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为了更好地维护和平与发展。

水塔上的顺溜最终倒下,但他那把烈火却从未熄灭。八十载光阴流转,从抗战烽火到和平年代,从百废待兴到民族复兴,顺溜们的信念已化为一座座抗战纪念馆里的照片、一段段口耳相传的故事。

今天,当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阅兵式在北京举行,当人们为整齐的方阵和先进的装备欢呼时,我们仍会想起那个来自深山、枪法如神的新四军战士。

他的眼泪为家仇国恨而流,他的鲜血为民族尊严而洒。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什么叫“有国才有家”,他用最炽烈的生命照亮了身边的人,也照亮了八十年来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王宝强:从草根到全民偶像的不为人知的7个故事#

来源:梦回重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