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人的社交里,“无酒不成席”。白酒不仅是餐桌文化的核心,更是婚宴、升学宴、商务宴请的必备担当。然而,随着行业调整期加速来临,白酒在宴席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宴席市场:白酒消费的“主战场”正在变天
在中国人的社交里,“无酒不成席”。白酒不仅是餐桌文化的核心,更是婚宴、升学宴、商务宴请的必备担当。然而,随着行业调整期加速来临,白酒在宴席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过去,中高端白酒凭借面子消费和品牌溢价,几乎是宴席酒桌的“标配”。如今,消费降级浪潮叠加“禁酒令”冲击,传统宴席用酒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构。
消费降级:200元-300元酒崛起,取代昔日主流
长期以来,婚宴和商务宴请的主流价格带集中在300-500元,五粮液、茅台等是常见选择。但这两年,消费者越来越注重“性价比”,不再一味追求档次。
数据显示,300-500元价格带产品明显下滑,200-300元价位的区域强势品牌和地产酒快速崛起,成为宴席市场“新宠”。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与农村市场,牛栏山、老村长等高性价比产品,在婚宴、满月酒、寿宴等场景销量同比增长超过20%。
这意味着,过去“讲排场”的消费逻辑,正在被更务实、更理性的消费观取代。
“禁酒令”余波:升学宴首当其冲,高端宴席骤冷
今年5月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明确要求公务接待不得提供香烟、不上酒。尽管初衷是整治政务消费,但市场一度出现“过度解读”,波及宴席场景。
升学宴,作为暑期档的白酒消费核心,本应带动一波高端酒热销,却因多地明确倡导“谢师宴、升学宴”不得操办而急速降温。
与此同时,部分政企客户聚会也开始主动回避白酒,改用啤酒、红酒甚至果酒替代。就连茅台集团的股东大会晚宴,也用蓝莓复合果汁取代了飞天茅台,足见风向之变。
高端宴席市场骤然降温,中低端刚需场景却保持稳定,这种“冷热不均”成为宴席市场的新常态。
婚宴市场:刚性需求托底,成为“救命稻草”
值得关注的是,婚宴市场的热度反而在升温。2025年是“双春年”,婚宴预订量同比上涨20%-70%。在婚宴刚需的支撑下,宴席市场仍有韧性。
不同的是,新一代新人更注重实用性与个性化。他们更愿意选择包装新潮、价格适中、度数偏低的白酒,比如38度的国窖1573、汾杏、江小白等,逐渐成为婚宴酒桌的常见选择。
宴席市场新趋势:年轻化、低度化、场景化
未来宴席用酒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大牌+高价”,而是走向更多元的场景化与年轻化:
低度化:38-43度白酒正在取代高度酒,江浙沪等地低度酒市场占比已超过70%。
小瓶装:便携小容量产品,在家庭聚会、朋友小酌中需求旺盛。
个性化:年轻消费者更看重文化标签和时尚感,“轻奢”“健康”“限量款”等元素成为购买驱动力。
数字化:短视频、直播、私域社群,成为酒企撬动宴席市场的重要渠道。
结语
宴席市场仍是白酒行业最重要的消费场景,但中高端酒的“光环”正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大众化、务实化与场景化的需求。
未来十年,谁能读懂年轻人、抓住消费分层趋势,谁就能在宴席市场中抢占新一轮红利。
来源:清香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