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去了趟国防科技馆,看见导弹展厅全换了新模型。解说员说那枚最大个的写着东风61,旁边还摆着东风5C和巨浪3。我突然就懵了——这不是应该先搞东风52吗?手机百度半天也找不到东风61资料,评论区全在吵是不是代号改了。转头看东风5躺在老展区,底盘都露出来了,工作人
今天去了趟国防科技馆,看见导弹展厅全换了新模型。解说员说那枚最大个的写着东风61,旁边还摆着东风5C和巨浪3。我突然就懵了——这不是应该先搞东风52吗?手机百度半天也找不到东风61资料,评论区全在吵是不是代号改了。转头看东风5躺在老展区,底盘都露出来了,工作人员正往车顶塞火箭部件,明显装不下。
解说员说现在导弹研发比以前快太多了,以前二十年更新一代,现在五年都有可能换新。材料部的工程师在旁边展厅做讲座,说现在用的新材料比以前轻一半还不掉劲。他们给东风61外壳换完之后,体积能缩三分之一。这让我想起新闻里说隔壁国家刚搞出个拦截导弹,还没正式列装就被我们新武器绕开了。
有个军工厂出来的志愿者在茶水间和我说实话,他们现在搞研发基本不用实物试验,在电脑里就能模拟各种情况。省了大把时间,所以新东西出得越来越快。不过有个问题,老装备升级太慢,像东风5这种老型号底盘还是二十年前的设计,现在零件都不通用了。
午饭时遇到个穿便装的中年人在研究展板,看他盯着东风61和太空轨道示意图看了半小时。后面几个穿西装的也凑过来聊了几句,声音越来越小。我隐约听见"量子通讯"和"电磁防护"这些词,但具体说什么没听清。那个中年人走的时候,对着模型拍了张照片发微信,备注写着"新型号参数"。
下午在防空系统展区碰见个大学生模样的男生,他指着高超音速拦截导弹模型说这玩意去年才列装,现在网上早有破解教程传开了。工作人员赶紧让他别录音,说这些内容不能外播。旁边电视里正在播太空垃圾清理新闻,画面里卫星抓手和某型导弹外形特别像。
傍晚路过食堂,听见几个研究员在讨论"模块化"设计。其中个戴眼镜的说现在导弹能像搭积木一样换部件,打常规战换个弹头,要是核威慑就装别的。这让我想起展馆里东风61旁边的展示牌,写着"多用途快速部署",但没具体说怎么个用法。
最后到武器退役展区转了圈,东风5的老操作手册都发黄了,旁边放着现在部队用的平板电脑。有个退役老兵在那拍照,对着老装备直叹气:"当年我们训练三个月学这玩意,现在新兵三个月能学三个型号。"他的孙子在旁边喊着要冰淇淋,手里还举着从商店买的东风61模型玩具。
出了馆门口,路边便利店广告屏正在播国产芯片新闻。想起来了,早上解说员还提到新导弹用了国产计算芯片,性能比进口的强两倍。路上行人没人注意这些,都忙着看手机。我摸了摸背包里的笔记本,记满了各种疑问,明天还要再看一遍展馆视频。
来源:娱乐侃大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