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爆炸性互动将产生“下一波浪潮”——专家点评新书《即将到来的浪潮》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3 12:53 4

摘要: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计划网站8月18日刊发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决定论和技术悲观主义——《即将到来的浪潮》书评》的文章,作者是全球南方焦点论坛联席主席沃尔登·贝洛。内容编译如下:

参考消息网9月3日报道 美国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计划网站8月18日刊发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决定论和技术悲观主义——《即将到来的浪潮》书评》的文章,作者是全球南方焦点论坛联席主席沃尔登·贝洛。内容编译如下:

由于人工智能(AI)如今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因此我决定对畅销书排行榜上讨论AI的作品之一《即将到来的浪潮》进行分析。该书作者是公认的AI发展关键人物之一穆斯塔法·苏莱曼。

《即将到来的浪潮》实际上是一部经过深思的作品,虽然有一些缺点,但仍然相当引人入胜。

核心技术协同作用

作者告诉我们,AI在过去十年才真正起飞。现在,它是即将到来的“技术浪潮”的两项核心技术之一。另一项是基因工程。

苏莱曼是“深层思维”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后来被谷歌收购。苏莱曼的主要观点是,AI和基因工程是未来的核心技术,它们不仅会相互促进,还会与现有技术(包括从制药到太阳能、氢能等能源技术,再到互联网、量子计算和机器人技术等)协同作用。这些技术的爆炸性互动将产生“下一波浪潮”。

我们很难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即AI/生物技术主导的革命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但他往往过于确定,认为技术、社会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单向的,而不是互动性的。

然而,这种对社会进化的简单化理解不应使我们忽视这本书的有用见解,其中包括技术集中和扩散的矛盾驱动。国家维护现有社会秩序的目标将推动它控制AI的发展和传播,但成本的大幅降低和复杂知识的简化将使AI对每个人来说都触手可及。

虽然作者是AI发展的关键人物,但当谈到社会控制AI发展的能力时,他倾向于技术悲观主义。他承认AI对劳动力的替代影响,但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抵消这种趋势。他似乎也对AI在进化过程中的某个时刻实现从机器生命到感知或自我意识的飞跃的可能性持开放态度。

数字鸿沟不容忽视

这本书中有一些重要的缺失。其一是全球北方和全球南方之间的数字鸿沟——尽管人们可以从他的分析主旨中推断出,这一差距将呈指数级增长。但这本书最大的缺陷在于,它没有将AI的发展置于资本主义的动态变化中分析。这是作者的技术决定论或还原论造成的盲点。

诚然,苏莱曼认为,投资者一心想从AI研发中大发横财是AI发展背后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种讨论是肤浅的。在全球北方,人们无法将AI的传播速度与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并垄断技术以积累更多利润的动力分开。正是大企业的优先事项将AI的发展引入盈利的渠道,而将其应用于服务医疗保健等社会需要但无利可图的尝试却落后了。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手稿中设想了一个后资本主义世界,在那里,机器将人类从剥削和苦役中解放出来,人类的潜力得以在创造性工作中充分发挥。技术将使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因而不是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从而产生剩余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普遍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使所有人在获得自由的时间内,通过现有手段在艺术、科学等领域得到发展。

只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就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受这种状态。对绝大多数人来说,AI被视为对他们工作的威胁,而不是解放的机会。只要由资本统治,AI就只会指数级地扩大亿万富翁精英与其他人之间的差距。虽然后资本主义社会不会消除与AI相关的风险,但对利润驱动的控制可能会使对它们的遏制和监管变得无比容易。

中国发展令人钦佩

书中一个比较有趣的部分是关于中国和AI的内容。当中国意识到AI推动的技术发展将是下一波浪潮时,中国有能力将资源集中在AI发展的前沿,作者无法抑制自己对这种能力的钦佩。

作者将中国的觉醒一刻追溯到“深层思维”公司生产的AI机器“阿尔法围棋”(AlphaGo)2017年在比赛中击败了世界顶级棋手柯洁之时。当时,中国在AI和其他技术方面的发展就已经非常迅速,而后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在撰写本书时,中国已经“在基础技术领域领先,投资规模惊人,日益崛起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兴知识产权巨头”。

轰动全球的中国AI项目“深度求索”(DeepSeek)于2024年推出。“深度求索”革新了AI,通过创新,将远不如美国及其盟友生产的芯片的产出最大化,得出的计算结果与最先进的西方AI相当(如果不是更快的话),而且成本要低得多。

未来AI对地缘政治竞争的影响会是什么呢?

苏莱曼引用五角大楼第一位首席软件官的话,暗示自己对事态发展的看法。这位首席软件官在2021年因极度沮丧而辞职,并表示:“我们在15到20年内没有机会与中国竞争。现在,木已成舟。在我看来一切已经结束。”(编译/胡溦)

来源:新湖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