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港南区瓦塘镇泽周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培育木薯种植和肉鸽养殖两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港南区瓦塘镇泽周村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一村多品”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培育木薯种植和肉鸽养殖两大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可持续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足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3月25日,记者走进广西兴泽种养专业合作社,只见数名当地村民在田间地头忙碌栽种木薯种苗。在起垄好的地里,他们一手提桶,一手放苗、覆土,一派忙碌的春耕景象。泽周村过去,村民种植木薯多以散户为主,规模小、效益低,为改变这一现状,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村民抱团发展,整合500多亩土地资源,引进农业大户发展优质品种木薯种植,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的同时,与本地淀粉加工企业签订长期收购协议,解决了销路难题。
据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桂热13号木薯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热带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优良品种,具有早熟、高产、高淀粉、抗病虫害、适合食用与加工等显著特性。“我们现在种植下去,行距有1点5米,间距在1米左右,按照每亩种550颗的密度,每颗可以有20斤,亩产保守估计在5吨左右。”广西兴泽种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欣桧介绍。
木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不仅让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还带动了村内剩余劳动力就业。农忙时节,合作社雇佣村民参与种植、采收,日均工资超100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
“今年种的木薯是桂热13号,这是广西农科院研发跟推广的一个品种,这个品种比较高产,淀粉含量一般在28-30。合作社预计要种500多亩木薯,现在每天工人20人次,大概种植10天就种植完毕,农历10月份可以收获,预计产值可突破160万。”吴欣桧说。
近年来,在巩固传统农业的同时,泽周村瞄准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肉鸽养殖产业。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引进、培育专业养殖企业,以土地租赁和吸纳周边村民就业等形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同时推动该村肉鸽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走进泽周村肉鸽养殖基地,一排排鸽舍整齐排列,在鸽棚内,可以听到数千只羽毛光亮的鸽子“咕咕”啼叫,工人们正忙着投喂、清洁、检查鸽群健康状况。“肉鸽生长周期短、见效快,28天就能出栏,市场供不应求。”吴欣桧笑着说。据悉,该肉鸽基地自2024年开工投产以来,已引进8000多羽种鸽育种,其余鸽舍、仓库、孵化室等也在同步施工。
据了解,泽周村肉鸽养殖基地项目一期计划总投资1200万元。占地约12亩,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设肉鸽养殖厂房14间,占地约5000平方米。配套管理用房50平方米,饲料库房150平方米等,项目二期占地24亩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计划扩大建设养殖厂房、饲料房、生产线、冷链库房等。项目全部完工投产后,预计年存栏种鸽7万对,年对外培育种鸽8万对,年产乳鸽130万羽、鸽蛋80万枚,年产值达3600万元以上。
“去年12月份投产,目前基地存栏8000羽左右,今年已经建设有5栋鸽舍,预计下半年继续建设10栋,到年底总投产大概3万对,预计今年产值180万。”吴欣桧说。
木薯与肉鸽产业的协同发展,让泽周村实现了“地上有木薯,空中有肉鸽”的一村多品立体产业格局。该村还积极推动产业融合,采用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探索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打造绿色生态农业。肉鸽养殖产生的粪便经过发酵处理后,可作为木薯的有机肥料,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农产品品质,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一村多品的发展思路,让如今的泽周村,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村民增收渠道更广,抗风险能力更强。”瓦塘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瓦塘镇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木薯深加工和设施农业发展,同时挖掘休闲农业潜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来源:港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