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出村就能办理用电业务,真是太方便了!”3月24日上午,在湖北省安陆市孛畈镇陈河村村委会电力便民服务点,村民杨华玉办理完用电增容申请后,对烟店供电所网格员姜泽德表示感谢。这是孝感供电公司完善农村基层供电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工作部署、创新
“不出村就能办理用电业务,真是太方便了!”3月24日上午,在湖北省安陆市孛畈镇陈河村村委会电力便民服务点,村民杨华玉办理完用电增容申请后,对烟店供电所网格员姜泽德表示感谢。这是孝感供电公司完善农村基层供电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工作部署、创新政企联动服务模式的缩影。
2023年以来,孝感供电公司大力开展“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创建工作,以“政府主导、电网主动、政企联动”方式,在2000余个村和社区设立电力便民服务点,将供电服务渠道延伸至乡村,打通信息沟通共享、为民服务保障“最后一百米”。
网格联动 提升供电服务水平
“我一直在外打工,返乡回到家里后,看到电线都老化破损了,正琢磨该怎么办,从邻居那儿得知可以找村里的电力联络员。抱着试试的想法,我找到联络员说明了情况,不到半个小时供电员工就帮我家更换好了电线,这服务速度太快了。”1月15日,看到新更换的线路,孝感市孝南区毛陈镇雨坛村村民李正文逢人就说供电服务好。
2024年,孝感供电公司统筹考虑农村居民生活用电需求,主动将供电服务网格融入基层政府网格,延伸乡村供电服务渠道,组织各乡镇供电所与供区内行政村开展“村网共建”,联合建立电力便民服务点,依托“1名供电网格员、1名村干部电力联络员”的服务模式,让村民就近办理业扩报装、电费交纳、故障报修等业务。
供电网格员向村民讲解农排业扩报装流程。丁子桐 摄
农村留守老人居住的房舍用电是否安全、电费怎么交纳是服务点关注的首要问题。孝感供电公司依托电力便民服务点,建立农村留守老人台账,及时掌握信息,组织网格员到农村留守老人家中提供供电服务,帮助消除各类用电隐患。
“手湿不可摸电器,干燥绝缘要牢记……”3月17日,在毛陈镇东岳村,孝南区供电公司输电运检班班员鲁强打着快板,唱着安全用电顺口溜,吸引附近村民前来观看。
在打造农村用电“半小时服务圈”的同时,孝感供电公司还将安全用电宣传与“村网共建”结合,供电员工采用快板的形式,向村民普及安全用电知识。
截至目前,孝感供电公司利用“村网共建”,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上门服务900余次,消除各类用电隐患101处,答复用电咨询600余次,发放安全用电宣传资料5200余份。
融合共建 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汉川市汈东街道长兴铺村的马艳琼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加上腿脚不便,每次都是去镇上交电费,很是麻烦。“村网共建”电力驿站解决了她的烦恼。
“去村头的党员活动中心遛个弯,顺带就把电费交了,还给我开了发票!”3月18日,马艳琼看着长兴铺村党员活动中心墙上贴着的服务清单很开心。清单上列着用电咨询、电费代缴、故障报修等10多项服务,村民找电力联络员刘和平登记需求,当天就会有供电所的网格员上门处理。
刘和平既是村党支部委员,也是“村网共建”的电力联络员。他每天在村委会上班,村里张大娘家灯泡坏了、李大爷家电表跳闸,刘和平都会把信息记下来,然后一个电话,供电所便立刻派人前去排查故障。
供电员工应用无人机帮助种植户施肥。余健兵 摄
“以前村民有事都往镇上跑,现在是我们追着问题跑。”刘和平说。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网上国网”APP的推广。刚开始,大家不会操作,电力网格员便手把手地教;如今,村里的老人基本都学会了用手机查电费。此外,电力驿站还成了村民们唠家常最喜欢去的地方。
2024年,孝感供电公司借助“村网共建”便民服务点,让村民平均办电时间从45.6分钟缩短到25分钟。“电力服务进了村,老百姓的心也暖了。”村党支部书记褚玉明感慨道。
政企协同 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2023年初春,湖北大悟县红畈村养殖户颜永猛站在自己的鸡棚里,想到刚接的3万元订单,搓着手直叹气。
2023年2月15日,供电网格员李能泽在红畈村巡线时,了解到颜永猛的养鸡场遇到了困难。原来,颜永猛想建5个新鸡舍,自动控温设备、自动喂料机、冷库等设备需要用到三相电,他不知道三相电怎么接,还怕手续麻烦要花钱。李能泽主动上门,告诉颜永猛零费用接入政策,还现场帮他在手机上申请了用电报装。
五天后的清晨,颜永猛被施工队的吆喝声叫醒——4基新电杆沿着山梁竖起,200多米的绝缘导线蜿蜒进村。“这速度,神了!”他连连表示感谢。村委会副主任颜善贵笑道:“供电公司把电力驿站设咱村委会,大事小事当天办,这叫‘村网一家亲’!”
供电员工向返乡村民普及安全用电知识。黄煜 摄
同样受益的还有百千米外的孝南区陡岗镇。田间水泵嗡嗡作响,湖北香润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吴斌蹲在田埂边,看着汩汩清水灌入稻田,对正在检查线路的台区经理周晟说:“去年变压器一增容,我这黄毛粘稻米亩产多了几十斤,口感也提升了不少,你们的村网服务队真是咱庄稼人的及时雨。”
2024年秋收时,吴斌望着因容量不足开不了机的加米机发愁,村党支部书记见状直接联系供电网格员。三天后,变压器完成增容。
“我们的农作物从耕、种、管、收再到仓储、加工,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电,现在有用电问题,我走两步就到了‘村网共建’便民服务点,很方便。”吴斌说,“老话说‘黄毛粘,两头尖,一人吃饭两人添’,现在是‘一度电,万亩田,乡村振兴在眼前’。”
本文来自【《国家电网》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