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国共内战第86章战略决战之双堆集战役(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3 11:36 4

摘要:1948年6月,蒋介石为整合华中地区军事力量,任命白崇禧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统辖豫鄂皖三省部队。在就职前夕,白崇禧曾对亲信说道:"蒋公此计,不过是想借刀杀人罢了。我又不是三岁孩童,岂会任人摆布?"

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内,总统侍从室主任周宝涛将一份加急电报送到了蒋介石的案头。他扫了一眼,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白崇禧又扣下了调兵令!"蒋介石猛地拍案而起,茶杯被震得叮当作响。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华中"剿总"总司令白崇禧公然违抗军令,拒绝让黄维兵团驰援淮海战场。

周宏涛小心翼翼地劝道:"总统息怒,白总司令可能另有考虑......"

"考虑?他考虑的是如何看我的笑话!"

1948年6月,蒋介石为整合华中地区军事力量,任命白崇禧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统辖豫鄂皖三省部队。在就职前夕,白崇禧曾对亲信说道:"蒋公此计,不过是想借刀杀人罢了。我又不是三岁孩童,岂会任人摆布?"

当蒋介石准备徐蚌会战,与中原共军决战之际,急调华中地区的黄维第12兵团北上增援。10月24日,蒋介石亲自致电白崇禧:"徐州战况紧急,着黄维兵团即刻东进,限11月10日前到达阜阳待命。"

然而蒋介石的电报发出后犹如石沉大海,三天过去仍不见动静。参谋总长顾祝同不得不再次致电催促,却收到白崇禧的回复:"华中防务吃紧,黄兵团不宜轻动。若强令调离,恐武汉不保。"

蒋介石在日记中愤怒地写道:"白健生(白崇禧字健生)抗命不遵,其心可诛!"

蒋介石紧急召见了国防部长何应钦,拍着桌子说:"敬之(何应钦字敬之),你马上去武汉,当面告诉白崇禧,这是军令,不是商量!"

何应钦无奈地劝道:"总统,白健生性格刚烈,若逼得太急......"

"难道要我亲自去求他吗?"蒋介石打断了何应钦的话,愤愤不平接着道,"徐蚌战场几十万将士在流血,他白崇禧却在打小算盘!"

白崇禧认为武汉三镇作为华中枢纽不容有失。他在军事会议上强调:"调走黄维,等于自毁长城。共军若乘虚而入,谁来负责?"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是白崇禧对华东战局的判断与蒋介石截然不同。他认为徐州地区国军布局失当,已陷入被动。11月3日,白崇禧在给李宗仁的密电中写道:"蒋公指挥无方,徐州各兵团位置突出,恐遭围歼。黄维此去,无异于羊入虎口。"

由于白崇禧的阻挠,蒋介石只得急召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宋希濂进京。宋希濂在途径武汉时,白崇禧从东北、平津和徐州局势讲起,劝告宋希濂不要枉自出兵,并极尽拉拢之能事,道:“如保有武汉,必要时可同共军和谈,即万一武汉保不住,亦可退据湖南、广西、云贵及四川一带,保有西南半壁,以和共军抗衡。只要能拖延一个时期,国际局势一定会起变化,我们将来可得到大量的援助,主要是美国的援助,以共图大事。”

宋希濂是黄埔一期生,蒋介石的嫡系,自然明白白崇禧的意图,所以一口回绝了白崇禧的拉拢和挑拨。

12月初,蒋介石电令宋希濂及其下属第2军军长陈克非,命令第2军由荆沙地区船运南京准备参加会战。白崇禧指示部下:“最好不要把它调走,要调走也不要经过武汉,他(指蒋介石)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的”。

同时,白崇禧又打电话给宋希濂的参谋长彭迈,故意夸大鄂西的敌情,暗示想把第2军留下。东线军情如火,援军却受阻不能前进。蒋介石亲自与白崇禧通话,结果不欢而散,蒋介石骂白崇禧不服从命令,白崇禧蛮横地回答“合理的命令我服从,不合理的命令我不能接受。”

蒋介石知道白崇禧是决计不准第2军过武汉了,遂令第2军绕道湘西出长沙再坐火车东运,但为时已晚。

11月22日,黄百韬的第7兵团在碾庄全军覆没后,第二天,蒋介石通知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所主任杜聿明速到南京开会。

在蒋介石官邸的会议室,首先由国防部第三厅厅长郭汝瑰报告作战计划。他说道:“我军以打通津浦路徐蚌段为目的,徐州方面以主力向符离集进攻,李延年的第6兵团、邱清泉的第2兵团向宿县进攻,南北夹击一举击破共军,以打通徐蚌间交通。”

蒋介石采纳了郭汝瑰的这一方案,对杜聿明说道:“光亭(杜聿明字光亭),你回去马上部署攻击。”

杜聿明回答道:“校长,这一决策我同意,但是兵力不足,必须再增加5个军,否则一打不通,黄维兵团又有陷入重围的可能。”

蒋介石道:“5个军不行,两三个军我想法子调,你先回去部署攻击。”

当日午后,杜聿明同刘峙飞返徐州。飞机经过双堆集上空时,曾见双堆集以东浍河东岸炮火连天,若干村庄被毁。杜聿明即在空中与黄维通话,黄维称:“当面敌人非常顽强,应想办法,这样打不是办法。”

杜聿明回答道:“今天老头子已决定大计,马上会对你下命令的,请你照令实施好了。”

23日午后,杜聿明同刘峙返回徐州后,即决定以13兵团守备徐州,第2兵团及16兵团担任攻击,当晚进入攻击准备位置。16兵团当日乘解放军之不备,先攻占笔架山。晚间蒋介石的正式命令亦到。

24日,正式开始攻击,当时有美记者数人来观战。这一天,国军在步、炮、战车配合下,开始向解放军进攻,而解放军则英勇反击,双方火力及肉搏战,都发挥到最高度,逐村争夺,寸土不让。国军依赖空军炮火掩护,白昼攻击,而解放军则善于短兵相接、打肉搏战。

这一天,16兵团在美国记者视察下攻占了白虎山、孤山集及沙帽山。第2兵团前进约五华里左右。当晚调整补充后,25日继续攻击前进。但在解放军纵深坚固的阻击阵地前,国军屡攻屡挫,一连三日,进展甚少。27日,两兵团先后建议,如此强攻,伤亡重而战果少,无法持久作战,必须增加空军轰炸及炮火,以火力为主攻。杜聿明原则上同意他们的意见,但由于国军的炸弹、炮弹都快消耗光了,也不可能大量补充。28日杜聿明仍令各兵团攻击前进时,蒋介石又来电令杜聿明到南京开会。

当天晚上,各兵团仍停止于孤山集、四堡、褚兰之线。入夜,16兵团在孤山集遭解放军的反攻而溃退。这期间蒋介石并未照他原来的决策抽调兵力增援,李延年的第6兵团也应攻击未成而向后退缩。

28日上午,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电令,飞赴南京赶到黄埔路蒋介石官邸,不久顾祝同也来了,把杜聿明叫到一间小客厅中讨论如何挽救国军在徐蚌会战中的局势。

杜聿明向顾祝同问道:“原来决定再增加几个军,为什么连一个军也没增加呢?弄到现在,形成骑虎难下的局势。”

顾祝同答道:“光亭,你不了解,到处牵制,调不动啊!”

杜聿明道:“既然知道不能抽调兵力决战,原来就不该决定要打,把黄维兵团陷入重围,无法挽救。目前挽救黄维的唯一办法,就是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兵力与敌人决战,否则黄维完了,徐州不保,南京亦危矣!”

顾祝同有点丧气地回答道:“老头子也有困难,一切办法都想了,连一个军也调不动。现在决定放弃徐州,出来再打,你看能不能安全撤出?”

杜聿明沉思了良久,对顾祝同说道:“总长,既然局势这样的困难,从徐州撤出问题不大。可是既要放弃徐州就不能恋战,既要恋战就不能放弃徐州。要‘放弃徐州,出来再打’,这就等于把徐州三个兵团马上送掉。只有让黄维守着,牵制敌人,将徐州的部队撤出,经永城到达蒙城、涡阳、阜阳间地区,以淮河作依托,再向敌人攻击,以解黄兵团之围。”

顾祝同同意了杜聿明的这一方案。这时,何应钦走了进来,听见顾祝同和杜聿明的对话,赶忙询问道:“怎么样?就不能打了么?”

杜聿明将自己的想法跟何应钦复述了一遍,何应钦听了之后只能说:“也只好这样了。”

于是杜聿明又对顾祝同说道:“请总长对这一案不在会上讨论。”

顾祝同明白杜聿明的意思,就说道:“会后我同老头子说,你同他单独谈。”于是三人出来到了会议室。

顾祝同知道杜聿明怀疑郭汝瑰与共党有联系,反对郭汝瑰任第三厅厅长,认为蒋介石、顾祝同是完全听信郭汝瑰这个“小鬼”的摆布,才造成如此糟糕的局面。

顾祝同曾批评过杜聿明:“光亭,不要疑神疑鬼,郭汝瑰跟我一年多,非常忠实,业务办得好。”

可杜聿明却一直对顾祝同强调:“凡我指挥作战的方案,事先绝不能让郭知道。凡郭知道的方案,我就不照原方案执行。”

事实证明,郭汝瑰确实曾为共产党提供过许多重要情报,后来他被称为是国军中“最大的共谍”。

来源:方忆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