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31日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欢迎宴会在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宴会前体验环节中的一枚玉兰花胸针制作场面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白色的玉兰花瓣栩栩如生,造型典雅大气、工艺精湛。这一体验源自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宫廷珐琅工艺”,由该项目的传承人马雅静现场展示并讲解
8月31日晚,工作人员展示花丝镶嵌技艺。 新华社记者 毕晓洋 摄
进行创作
工艺作品
8月31日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欢迎宴会在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宴会前体验环节中的一枚玉兰花胸针制作场面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白色的玉兰花瓣栩栩如生,造型典雅大气、工艺精湛。这一体验源自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宫廷珐琅工艺”,由该项目的传承人马雅静现场展示并讲解,不仅体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美学价值,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生动窗口。
金银为丝 织就传承之梦
马雅静是“宫廷花丝镶嵌(金银细工)技艺”“宫廷点羽工艺”“宫廷珐琅工艺”三项非遗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她自小热爱传统文化,耳濡目染,拜第四代传承人马俊龙(其父)为师,潜心学习非遗技艺。
“我从小就在家里的工厂帮忙,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长大的,但是真正开始学习这些非遗技艺还是在大学毕业以后。其实我毕业后在外企工作了一段时间,但自己是真心喜欢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因此选择了辞职,先是跟随我父亲学习,后来又独立创业。”她说。
所有熠熠生辉的成功,都经历过默默无闻的打磨,世上也没有凭空而来的“开挂”,不过都是厚积薄发的必然。马雅静也和大多数匠人一样,经历过长久且枯燥的学习,甚至一些小小的“意外”,但这些不仅没让她动摇,反而成为她传承路上的经验和财富。
“无论宫廷点羽还是宫廷珐琅,基础的胎底都是由花丝制作,基本过程是将金银拉成比头发还细的丝,通过盘旋、剪贴做出造型,再通过焊接使其展现出所设计的首饰的基本样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用到火。”她说,“有一次焊火调得太大把我前额的头发燎了,女孩子都很爱美,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后来我要求自己的徒弟们不可以留太长的头发,操作中需要把头发全部束起来,这既是对她们的保护,也是对金工工艺的尊重。”
开拓创新
适应时代需求
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马雅静肩负着将百年技艺薪火相传的使命;而作为品牌创始人,她更需洞察市场、拥抱变化,带领团队在创新中找寻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平衡。
“在题材和设计上,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不断创新,以期贴近现代生活的需求。”她说,“举例来说,这几项工艺都源于清宫造办处,早年的题材以龙凤为主,但是现在我们主要做一些花卉题材,设计上力求精致简洁,适应现代人的喜好,并且尽量减轻首饰的重量,方便消费者使用。”
在非遗代表性项目的推广过程中,各种展示体验活动必不可少,马雅静和她的团队多年来奔波于国内外各种展会及大小活动现场,只为让更多人亲眼见到中国的这项传统工艺。“有关宫廷花丝镶嵌、珐琅的主要代表性作品基本都陈列在一些较大规模的展览馆里,大家只能透过展柜观看,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参加展会及各种展示体验活动,让实物走到大家身边,能看得见还能摸得到。”
不过,现实情况是,一件金工作品的完成,除了需要精湛技艺的支撑,更离不开大量的时间投入与高昂的成本付出,有些工艺所需要的条件是展示体验现场不具备的,因此以马雅静为代表的非遗传承人及推广者们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创新。
“以宫廷珐琅工艺为例,传统的方式需要使用烤炉对作品进行烧制,而且烧制的过程中对温度的把控也非常严格,因此不适应当前这种沉浸式体验的需求,那么我们现在在体验现场更多采用的是‘冷珐琅’工艺,把釉料涂在作品的表面,再涂一层封层,然后用紫外线灯烤一下就完成了。这样既可以突破对现场设备的依赖,又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一般体验者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完成一件作品。”马雅静说,“像这样的尝试其实还有很多,例如传统点翠使用羽毛,成本较高,现在我们都采用美纹纸替代,成本低廉,效果也很好。”
除此之外,马雅静还积极拥抱数字时代,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传统工艺之美广泛地传播出去,“我们自己的公众号已经有三四万粉丝了,作为一个小众、深度的垂类账号,对这个成绩还是很满意的。我们还搭建了自己的直播间,甚至组建过自己的视频拍摄团队。现在我也和一些带货主播合作,以近乎成本的价格为他们供货,只是希望借助他们的流量把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关注并喜爱传统文化、传统技艺。”
薪火相传
撒下非遗种子
“以前的手艺人喜欢关起门来把技艺传给自己的弟子或者后代,但是现在年轻的非遗传承人已经没有这种想法了,大家希望将技艺广泛地传播出去,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因为技艺需要大家一起推广、精进、创新。”为此,多年来马雅静为广大的爱好者和学生开办了各类培训课程,其学员遍布天津、北京、济南、深圳等地,累计已有百余人次接受了培训。
“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些金工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在跟我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选择了出国留学,在欧洲国家进修,在了解了当地的设备和工艺后向我反馈,说感觉我们的前辈实在是太聪明了!通过一些小巧的自制工具和精巧的工艺可以达到西方大型设备同样的制作效果,既节省成本又节省时间,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说到此处,马雅静显得有些激动,她表示,“这充分说明了我们的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可,我希望自己能撒下非遗的种子,通过广大爱好者的共同传播和不断优化,让这些种子开花结果。”
谈及对未来的计划和期待,她坦言,宫廷花丝相关工艺的老手艺人由于年龄问题,面临着严重的流失,“我希望能和更多的学校合作,让我有机会发现一些好苗子,让更多学生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同时也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来源:海河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