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3日,锐新科技成功完成股权过户。新东家黄山国资出手7.2亿元,拿下了锐新科技4029.98万股股权,以持股比例24.22%成功入主这家民营企业。
居然真的有人出身豪门,却一心只想做一个普通人!
8月13日,锐新科技成功完成股权过户。新东家黄山国资出手7.2亿元,拿下了锐新科技4029.98万股股权,以持股比例24.22%成功入主这家民营企业。
锐新科技创始人国占昌愣是把自己一辈子闯出来的家业卖了,家里的独生女不仅没有接班享福,反倒还在企业基层辛苦打拼。
外界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是因为国占昌的独生女儿国佳能力不够,也有人说,她无心父亲的商业帝国,真相到底是什么?
对于国占昌而言,锐新科技是他生命的拓印。他的人生,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1954年出生的他,16岁就进了天津铝合金厂,那是全国第一家拥有液压挤压机的厂子,技术是那个年代最时髦的词。
他骨子里就信一件事: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不会被时代扔下。别人下班喝酒聊天,他一头扎进技术图纸里,一钻研就是半宿。这份痴迷,让他的人生轨迹清晰得像一条直线,从普通工人,一路干到了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最后是代理厂长。
40岁那年,也就是1993年,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决定:辞职。他要自己干。他创办了一家模具厂,最初的业务就是给老东家供货,日子过得紧巴巴,住在小平房里,事事亲力亲为。
为了赶一个订单,他有过三天三夜没合眼的记录。这份狠劲,支撑他在2004年创立了锐新科技,一头扎进了当时被外资垄断的散热器领域。
那时的市场,是美国艾美达、瑞士ABB这些巨头的天下。国占昌偏不信邪,他要啃下最硬的骨头——“高倍齿”技术。他亲自上阵,双手被飞溅的金属毛刺划得伤痕累累,最终硬是把技术攻克了下来。
他像一个老将军,带着兵打下了一座又一座城池。锐新科技的散热片数量做到了世界领先,产品用到了医疗、汽车、机器人等尖端行业。更解气的是,曾经高高在上的垄断者ABB和西门子,后来都成了他的客户。
2020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敲钟那天,这个硬汉激动得眼眶泛红。那是他奋斗四十载,赢得的最高勋章。这个企业,是他用血汗浇灌大的“孩子”,是他个人价值的终极体现。
可这枚沉甸甸的勋章,在女儿国佳眼里,却是另一副模样。1981年她出生时,父亲27岁,正是事业爬坡最关键的时候。她的童年记忆里,父亲的身影总是属于灯火通明的厂房和那些冰冷的机器,而不是属于她。
这份家业的基石,是父亲的自我牺牲,也是父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长期缺席。所以,当父亲为她铺好“接班之路”时,她感受到的不是幸运,而是一种被设定的窒息感。
她被送到新西兰留学,学的也是父亲规划的市场营销。但她拒绝了商业氛围更浓的欧美,选了那个被她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毕业后,她宁愿在新西兰一家公司做了三年门槛不高的出纳,也不愿回国空降。
那段日子,她挤公交上下班,按时打卡领薪水,享受着做一个普通上班族的平凡和自由。她就是要摆脱“国占昌女儿”这个标签,这个标签对她来说,不是光环,是枷锁。
两代人对同一份家业截然不同的态度,根源在于他们被完全不同的时代所塑造。国占昌那一代人的人生主题词,是“生存”。而国佳这一代,是“生活”。
国占昌的人生哲学,充满了危机感。他常说,“当老板就像走钢丝”,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他的人生逻辑,是从无到有地积累安全感,无论是技术、财富还是社会地位。所以他很难理解,女儿为什么会放弃唾手可得的一切。
他曾经不甘,也曾挣扎,试图把女儿拉回他设定的轨道。2008年,国佳被父母催回国,直接被安排在总经理助理的位置上重点培养。
几年后,2014年,国占昌更是将大部分股份转到女儿名下,让她担任公司董事。
可女儿用行动一次又一次地“叛逃”,没过几年,她主动请辞,申请调到一线去做销售。父亲无奈,只能同意。当董事的三年,对她来说是种“煎熬”,每天听着冰冷的报表,远不如在一线跑业务来得实在。
她成了销售工程师,背着沉重的样品,挤“绿皮火车”去见客户,风吹日晒,让同事们都感到惊讶。但这恰恰是她想要的,她追求的是一种“有活人感的事业”,是和具体的人打交道时那种脚踏实地的感觉。
国佳的逻辑,是选择与体验。她生在蜜罐里,从不为生计发愁,她要解决的是“我是谁”、“我想要什么”的问题。她对成功的定义,无关财富数字,也无关职位高低,而在于工作本身能否带来价值感和踏实感。
时间久了,国占昌也慢慢想通了。他开始理解女儿的选择,他后来说:“自己当年是没得选,而女儿有权利选择一种更轻松的活法。”这份理解,是两代人和解的开始,也为这家企业的最终命运埋下了伏笔。
国占昌最终决定卖掉公司,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无奈之举,而是一个父亲和企业家深思熟虑后的理性选择。因为,无论是企业还是女儿,都走到了一个需要做出改变的十字路口。
锐新科技上市后的日子,并不好过。高光之后,是现实的挑战。短短半年内,公司高管和股东就出现了7轮减持,这背后是内部信心的动摇。到了2023年,业绩更是出现了显著下滑,营收降了13.1%,净利润更是暴跌22.49%。
企业要继续发展,就需要更多的资源投入和技术攻关。而70多岁的国占昌,精力大不如前。女儿又无意接班,强行把这份重担压在她肩上,对她不公,对企业也不负责。
此时,黄山国资的出现,像是一场“及时雨”。对方正在大力布局本地的汽车产业链,而锐新科技恰好在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有不错的研发优势。这不只是一场买卖,更是一次战略上的完美契合。
交给“国家队”,国占昌觉得更稳妥。国资有更雄厚的资本,也有更长远的耐心,能为锐新科技这种重资产、长周期的制造业企业,提供一个更稳定的发展环境。
这笔交易,最终实现了一个多方共赢的结局。对企业来说,有了国资的背书和资源注入,未来的想象空间被打开了。
对国占昌而言,他拿到了7.2亿现金,为自己和女儿的下半生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他从“走钢丝”般的巨大压力中彻底解脱了出来。
而对于国佳,父亲的放手,意味着她终于可以卸下那个背负了半生的“接班”包袱,心无旁骛地在自己热爱的销售岗位上,继续做一个普通的“打工人”。
国占昌的故事,或许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承范式。真正的传承,未必是血缘上的延续。
他为女儿国佳留下了丰厚的物质保障和选择人生的自由,也为企业锐新科技找到了一个资源更雄厚、战略更匹配的“监护人”。
信息源:深圳商报读创《国占昌家族彻底退出决策层 锐新科技进入国资时代:黄山国资委持股24.22%成公司实控人》。
来源:如梦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