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讲述了《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9月1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讲述了《黄河大合唱》背后的故事。
1939年3月,延安的窑洞里,光未然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这首长诗。在场的音乐家冼星海被诗句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深深触动,当即承诺为其谱曲。
接下来的六天六夜,冼星海在延安简陋的窑洞中伏案疾书。凭借对民族命运的深切体悟和音乐才华,他将诗中的情感与黄河的气魄化为旋律。
同年5月,34岁的冼星海亲自指挥百余人组成的合唱团演唱《黄河大合唱》。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旋律响起,全场群情激昂。毛泽东主席连赞三声 “好”,对这部作品给予高度肯定。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象征,浓缩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苦难与不屈,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丰碑,其影响力跨越时代,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上回荡。
编辑: 陈怡
责编: 张庆
来源:看看新闻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