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内容必须“亮身份”,造假时代终结!AI行业正面临一次大洗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2 22:53 1

摘要:从9月1日开始,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都必须明确标识,让用户、监管和机器都能一眼识别出来。这样的规则还是很有意义的,当下很多作品,确实通过AI洗稿,有些连改都不改,就直接粘贴复制了!

从9月1日开始,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都必须明确标识,让用户、监管和机器都能一眼识别出来。这样的规则还是很有意义的,当下很多作品,确实通过AI洗稿,有些连改都不改,就直接粘贴复制了!

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从9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条新规的执行,意味着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这样很多AI作品也能更好的展示,同时也避免人们误以为是现实。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我国有近500款大模型已经完成网信办备案。同时数据显示,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2.3亿人。

这些数据很好地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普及速度很快,但是如何更好地应用,也确实需要制约,不能无序发展。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明确规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要求。这些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

根据要求,标识分为两种: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显式标识是直接展示给用户看的,而隐式标识则是通过元数据等技术手段实现的标识,用于平台和监管机构识别。

这项规定,也很好的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作为自媒体创作者,我也时常应用AI,比如查询数据,查找信息源,确实提升了工作效率。关键是如何有效、合理、科学的使用AI。

自媒体创作不能只是简单搬运,更应该侧重于构思和见解。毕竟人与人的交流是有感情的。AI是工具,我个人并不排斥,只是合理利用,同时也能更好的佐证自己的想法和构架。

据有关报道,中国人大法制研究院院长张吉豫指出:“标识办法”中进行了三层检测机制。

①如果平台从元数据中检测到隐式标签,则应被识别为AI生成。

②如果只是算法推测内容为AI生成,则应被标记为“疑似AI生成”

③如果出现误判情况,应给予相应的保障机制和申诉机制。

AI的新规则,目的就是为了杜绝虚假信息的恶意传播,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给予不同处理意见。

AI制作的内容本就应该给与相应的区别,AI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涉及面越来越广。甚至很多的职业岗位都会受到AI的冲击。微软研究院最近发布了研究报告,报告列出了40种最容易受AI冲击的职业。其中包括,口译员、笔译员、历史学家、乘务员、销售代表、撰稿人、客服等等。

容易受到冲击的职位,一般都是比较容易被标准化的工作。当前首当其冲的就是年轻的求职者。他们刚刚步入工作岗位,通常都是处理常规的简单工作,而这些工作也是最容易被AI取代的。

反而高端的职位,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决策,这些都是AI短期内无法做到的。

04 AI的未来展望和机遇

AI新规,虽然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但也为AI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之所以制定新规,也是因为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力越来越大的缘故。

有了AI标识,人们不仅更容易区分,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在不断地锻炼和提升AI整体进步。未来也将更加的智能,通知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AI标识,也是一项合规技术,未来随着需求的增加和市场的需要,例如数字水印、AI检测工具等方面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和完善。也是一门可以探索的财富新赛道。

欧美都开始出台了相关的约束规定,而我国在AI治理上却选择接壤不同的道路。鼓励发展,寻求平衡。

首先,AI标识要求与现行法规充分衔接,形成比较全面的AI治理体系

其次,鼓励创新,开发低成本可执行的表示方法。

当前我国优秀的大模型有:字节跳动Doubao、阿里巴巴Quark、Moonshot AI的Kimi ai稳居网络前20。其成功秘诀在于:监管合规性、场景深耕和流量杠杆。

全球AI应用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度洗牌!

AI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毕竟加速经济的发展和进步。纵观历史,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是职场的一次人才结构的变革。工业革命机器代替人工,过去手工生产工人被替代,但是机械操作工人开始引领发展。

AI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必将重构当前的职场构架和人才类型的变革。从历史数据来看,美国当前60%的工作在1940年以前是不存在的。那么试想20年后,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还会不会存在,答案是肯定的,一定会有大量的工作是被取代的,当然也会诞生很多新的工种。

也必将创造更多的新机会,所以,当下我们不能排斥AI,而是要研究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它为我们服务,并提升我们的工作效率。

来源:骏逸创业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