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轴对称图形判定:判断图形是否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部分完全重合(如第 1 题),需掌握常见图形(字母、多边形等)的对称性。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点关于 x 轴、y 轴对称的坐标规律 —— 关于 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 y 轴对称
一、几何图形基础与性质
(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变换
轴对称图形判定:判断图形是否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部分完全重合(如第 1 题),需掌握常见图形(字母、多边形等)的对称性。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轴对称:点关于 x 轴、y 轴对称的坐标规律 —— 关于 x 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 y 轴对称,纵坐标不变、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如第 2 题、第 25 题(1))。
轴对称作图:利用尺规作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确定满足 “到两点距离相等”“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的点(如第 22 题),需熟练掌握基本作图步骤与痕迹保留要求。
(二)三角形相关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据此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如第 3 题)。
三角形内角与外角: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如第 12 题、第 24 题);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两内角和(如第 24 题(2)中∠ADB 与∠C 的关系);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如第 24 题(1))。
三角形重要线段:
高: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垂线段即为高,需能识别指定边上的高(如第 6 题)。
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如第 8 题,利用 BC 垂直平分线得 DB=DC,简化△ABD 周长计算)。
角平分线: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等腰三角形 “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重合,如第 21 题证明中用到此性质)。
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
判定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SAS(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ASA(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AAS(两角及其中一角对边对应相等),需排除 “SSA” 等错误判定方式(如第 7 题、第 23 题)。
性质应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用于证明线段相等(如第 23 题证明 AE=CF)、角相等(如第 21 题证明∠AED=∠GCA)。
特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分类讨论腰与底(如第 12 题,边长 3 和 6 需排除 “3 为腰” 的情况,避免三边和为 6 不满足三角形关系)。
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三角均为 60°,且具有轴对称性,可利用其性质找规律(如第 10 题,通过等边三角形与 30° 角的关系,推导△A₅B₅A₆的边长)。
等腰直角三角形:顶角 90°、两底角 45°,两直角边相等,常用于构造全等模型(如第 27 题,以等腰直角△ABC 为背景,证明线段关系)。
(三)多边形基础
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n 边形内角和为\((n-2)\times180^\circ\),任意多边形外角和为 360°,据此列方程求边数(如第 4 题,内角和等于外角和时,解得 n=4,即四边形)。
二、代数运算与代数式
(一)幂的运算
同底数幂乘法:\(a^m\cdot a^n=a^{m+n}\)(如第 5 题 A 选项,\(a^3\cdot a^2=a^5\neq a^6\),需注意指数相加而非相乘)。
幂的乘方:\((a^m)^n=a^{mn}\)(如第 5 题 C 选项,\((-a^2)^3=-a^{6}\),符号与指数均需正确计算)。
积的乘方:\((ab)^n=a^n b^n\)(如第 5 题 D 选项,\((-2ab^2)^2=4a^2b^4\neq 2a^2b^4\),系数需平方)。
同底数幂除法:\(a^m\div a^n=a^{m-n}\)(如第 5 题 B 选项,\(6a^6\div 2a^2=3a^4\neq 3a^3\),系数相除、指数相减)。
零指数幂:任何非零数的 0 次幂等于 1,即\(a^0=1(a\neq0)\)(如第 11 题,\((\pi-3.14)^0=1\),因\(\pi\approx3.1416\neq3.14\))。
(二)整式运算
整式乘法:
单项式 × 多项式:\(a(b+c)=ab+ac\)(如第 20 题化简中\(a(a+6)=a^2+6a\))。
多项式 × 多项式:\((m+n)(p+q)=mp+mq+np+nq\)(如第 19 题(2),\((4x-1)(x+2)=4x^2+8x-x-2=4x^2+7x-2\))。
含参数多项式乘法:若积中不含某一项,则该项系数为 0(如第 16 题,\((x+m)(x^2-3x+n)\)展开后,\(x^2\)项系数\(m-3=0\)、x 项系数\(n-3m=0\),解得 m=3、n=9,故 m+n=12)。
整式除法:多项式 ÷ 单项式,将多项式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合并结果(如第 19 题(3),\((15x^2y-10xy^2)\div5xy=3x-2y\))。
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2-b^2\)(如第 20 题化简中\((2a+1)(2a-1)=4a^2-1\)),用于代数式化简与求值。
(三)代数式求值
整体代入法:当已知条件为方程形式(如第 20 题\(a^2-2a-1=0\)),可将代数式化简为含已知方程左边的形式(如\(3(a^2-2a)-1\)),再代入整体值(\(a^2-2a=1\))计算结果。
三、新定义与综合应用
(一)平面向量初步
向量定义与运算:根据新定义,向量坐标表示为终点坐标减起点坐标(如第 26 题(1),\(\overrightarrow{OA}=(6-0,2-0)=(6,2)\));向量加法、减法、数乘、点乘按指定规则计算(如第 26 题(2),\(\vec{a}\parallel\vec{b}\)则存在 k 使\(\vec{b}=k\vec{a}\),解得 m=-6;第 26 题(5),通过向量点乘为 0 证明 AB⊥CD)。
(二)几何综合与创新题型
“关联点” 新定义:根据 “MN 关联点” 的定义(点 P 关于 MN 的对称点在△AOB 内或边上),结合等边三角形性质、轴对称图形范围,分析点 P 的坐标范围与轨迹周长(如第 28 题)。
动态几何与规律探究:通过分析图形运动中的不变量(如第 10 题等边三角形的边长规律、第 27 题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全等关系),推导线段长度、角度或数量关系。
四、图形面积计算
三角形面积:常规公式\(S=\frac{1}{2}\times底\times高\),特殊情况需构造高(如第 15 题,∠BAC=150°,过 B 作 CA 延长线的高 BD,利用 30° 角性质得 BD=10m,进而求面积为 150m²,总费用 150a 元)。
坐标系中面积计算:利用割补法(如第 25 题(3),通过作垂线将△ABQ 面积转化为梯形、三角形面积的和差,求解 Q 点坐标)。
五、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来源:嘉晴教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