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精神 | 2024年度云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Sijun Zheng:蕉林深处的科技守望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8:41 2

摘要:红河州河口县,北纬23度的热带河谷中,一排香蕉叶在烈日炙烤下卷曲枯黄,这是被称为香蕉“癌症”的枯萎病正在肆虐。而百米之外的试验田中,“云蕉1号”蕉林郁郁葱葱,凝结着2024年度云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研究员Sijun

红河州河口县,北纬23度的热带河谷中,一排香蕉叶在烈日炙烤下卷曲枯黄,这是被称为香蕉“癌症”的枯萎病正在肆虐。而百米之外的试验田中,“云蕉1号”蕉林郁郁葱葱,凝结着2024年度云南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研究员Sijun Zheng(郑泗军)的科技果实。

郑泗军带领学生观察香蕉组培苗

十年攻坚破解香蕉“癌症”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侵染香蕉植株维管束的真菌引起的土壤传播病害,最终会导致植株死亡,是全球范围内香蕉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威胁。2014年,云南省农科院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全职引进郑泗军到云南工作,建立“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研究团队。彼时他将研究方向聚焦香蕉枯萎病抗病分子育种这一国际性难题,“云南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生物多样性优势,为选育香蕉抗病新品种提供优良条件”。

“香蕉育种主要通过无性吸芽繁殖方式进行,从病害发生地里筛选收集健康植株,到实验室里组培扩繁、温室中的生长鉴定,再到田间定植,然后又开启新一轮的抗病植株筛选,如此周而复始、年复一年。”郑泗军回忆来到云南后,带领团队跑遍了香蕉的主产区,在红河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州等地建起多个山地香蕉综合示范基地和病虫害防控研究实验基地,以每个月一到两次的频率深入各地蕉林,时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十年深耕试验田,上千次组培实验,郑泗军带领团队收集、保存了120多份国内外特异香蕉种质资源和100余份云南农家品种资源,筛选了一批对香蕉枯萎病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研创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生草覆盖和有益微生物利用等技术,制定了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成功破解香蕉“癌症”。培育的抗病新品种“云蕉1号”,枯萎病抗性明显优于巴西蕉和“桂蕉1号”,2024年获农业农村部新品种授权,目前已在河口、江城和西双版纳等地适应性示范种植1000余亩。

郑泗军作为召集人召开香蕉枯萎病抗性与防治技术跨地区会议

跨境合作联结科技“纽带”

“香蕉是中国餐桌上常见的水果之一,但在非洲和南美洲的有些国家却是主要的粮食。”郑泗军阐释了香蕉在部分国家、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地位,以及国际间开展香蕉枯萎病防治科技合作的重要现实意义。他曾多次被国际园艺学会、国际原子能机构等聘任为国际香蕉研讨会召集人、通过综合措施提升对香蕉枯萎病抗性的国际专家等,数次组织国外专家来到云南香蕉种植产区考察交流,并前往南亚东南亚国家围绕香蕉种植管理提供技术指导。

接受采访时,郑泗军作为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召集人召开的香蕉枯萎病抗性与防治技术跨地区会议刚落幕。“会议邀请了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20余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相关领域专家齐聚云南,围绕香蕉枯萎病防治、抗病育种等展开跨境交流合作。在河口县香蕉种植基地考察时,各国专家看到了云南关于香蕉枯萎病防治研究及应用的突破性成果,增强了攻克香蕉枯萎病的信心。”郑泗军由衷感慨,希望云南经验能为国际香蕉病害防治提供科技新思路,促进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

除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实地考察交流,郑泗军还带领团队依托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平台,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浙江大学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成功申报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重点项目拓展国际科技合作,联合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围绕香蕉病原菌演化系统研究建立常态化合作“纽带”。团队研发的香蕉枯萎病病原菌监测预警与快速检测技术,揭示了病害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最新传播路径和病菌演化机制,建立了监测与防控体系,有效减缓病害蔓延扩散。

郑泗军在香蕉林观察记录

深耕教学培育科研“青苗”

郑泗军是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人才和“兴滇英才支持计划”云岭学者。提起云南的人才环境,他认真说道:“我的家人远在荷兰,但云南给予我的人才关心和政策支持,是我坚持扎根此地的重要原因。” 科研工作之余,他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并进行人才培训,希望培育青年一辈人才回馈云南,助力云南提升国际科技影响力。

来到云南工作之后,郑泗军担任云南农业大学博士和硕士导师、云南大学硕士导师,截至目前共培养博士生4名、硕士生17名,其中2名已毕业博士生入选了云南人才引进计划。同时,引进4名博士和博士后到团队工作,先后培养团队年轻成员4人入选云南省“兴滇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人才,1人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

在国际科技人才培育合作领域,郑泗军培养了由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资助、缅甸教育部委派的亚非杰出青年2名,并带领团队面向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香蕉枯萎病综合防控教学培训,助力东南亚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提升了云南科技在区域间合作的影响力。

展望未来,当“云蕉1号”的青苗在国外的土壤舒展新叶,在以郑泗军为代表的科技守望者们的前赴后继下,云南国际科技合作将沿着蕉叶的脉络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云南科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