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忆旧:岁月里的瓜香与变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2 14:59 3

摘要:1970年出生的我,对小时候分田到户的那段时光,有着刻进骨子里的深刻记忆。那时,仿佛上天格外垂怜,风调雨顺成了常态,连小虫子都似通了人性,不来祸害庄稼。南瓜,作为那段岁月极具代表性的作物,像一位沉默却深情的老友,承载着无数温馨又难忘的故事。

1970年出生的我,对小时候分田到户的那段时光,有着刻进骨子里的深刻记忆。那时,仿佛上天格外垂怜,风调雨顺成了常态,连小虫子都似通了人性,不来祸害庄稼。南瓜,作为那段岁月极具代表性的作物,像一位沉默却深情的老友,承载着无数温馨又难忘的故事。

分田到户的春风,极大地调动起乡亲们的积极性。田间地头,处处是忙碌且满溢希望的身影。南瓜这好养活、产量高的 “老实作物”,自然成了众多家庭的首选。春日里,把南瓜籽往松软土里一撒,没几日,嫩绿的芽便顶破土层,像一个个好奇的小脑袋,怯生生又满是期待地张望着新奇世界。不多久,南瓜秧子像被施了魔法,疯狂延展,长长的藤蔓沿着田埂、顺着篱笆,肆意蔓延,要把整个夏日的生机,都泼墨般铺满。

夏日午后,暑气像潮水般蒸腾而上,南瓜地却自成一方清凉小世界。宽大的南瓜叶层层叠叠,如同一把把绿伞,严严实实遮住炽热阳光。我们这些孩子,最爱钻进南瓜地,在叶间穿梭、嬉戏。头顶知了声声鸣叫,偶尔有微风拂过,裹挟着南瓜叶的清香,丝丝缕缕沁入心肺。玩耍时,常不小心碰到圆滚滚的南瓜,它们或半藏在叶下,或微微露出身子,像大地悄悄孕育的宝藏,满是惊喜。

那些年的南瓜,结得又多又大,更绝的是从未听过生虫的事儿。从青涩渐次长成橙黄,始终健康饱满。收获时节,家里院角、屋檐下,堆满了南瓜。它们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娃娃,挤挤挨挨躺着,散发着质朴到骨子里的气息。大集体年代,南瓜更是实打实的主食,养活了一辈人。父母总念叨,那时日子虽不富裕,可南瓜的香甜,硬生生填满了无数饥肠辘辘的时刻。

可进入2000年,情况悄然改变。南瓜生虫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儿,无奈又费解。有时,南瓜在秧子上长得好好的,突然就从瓜蒂处掉落,切开一看,里面早被虫子蛀得千疮百孔。就连刚从地里摘下的嫩南瓜,看着嫩绿诱人,一刀切下去,竟有许多恶心虫子乱爬。有一回在农村大集买南瓜,我习惯性用小刀切开查看,第一个有虫,第二个也有虫,卖瓜人急了,不让切第三个,说再切没法卖。那一刻,满心怅惘,曾经可靠如老友的南瓜,咋就变得这般 “脆弱” ?父母如今都87岁了,也常念叨大集体时拿南瓜当主食,从未见生虫,实在想不通这些年咋就变了。或许是环境变了,农药滥用、生态失衡,让虫子没了制约;又或许是种子改良中,南瓜自身抵抗力悄然下降。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却实实在在改变着我们对南瓜的记忆与感受。

回忆小时候种南瓜、吃南瓜的趣事,桩桩件件都泛着温暖的光。那时南瓜多得三分钱都卖不出去,可乡亲们从不浪费。南瓜吃法更是五花八门。妈妈会把老南瓜切块,丢进大铁锅慢煮,浓郁香甜味能飘满整间屋子。煮熟的南瓜,软乎乎、糯叽叽,入口即化,是最天然纯粹的美味。也会把南瓜切丝,和面粉搅和在一起,做成南瓜饼,在锅里煎得金黄,咬一口,外酥里嫩,满是烟火气,那是家的味道。

孩子们则爱拿嫩南瓜玩耍,当作小皮球抛来抛去,或用彩笔在上面画鬼脸,变成 “南瓜怪物”。秋收后,大人们会选几个周正南瓜,留着过年做南瓜灯。在南瓜上挖空、雕刻,点上蜡烛,昏黄灯光透过镂空图案,在夜里轻轻摇曳,映着孩子们欢快笑脸,那是独属于童年的浪漫,多少年过去,都鲜活如昨。

如今,超市里南瓜售价高达2.5元,对比当年三分钱卖不出的窘境,物价变化折射出时代巨轮的转动。老百姓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从过去把南瓜当主食勉强果腹,到现在作为健康食材挑选购买,背后是经济腾飞、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可在这变化里,又夹杂着对过去单纯岁月的怀念,怀念风调雨顺、南瓜无虫的时光,怀念一家人围坐吃南瓜饭的温馨,怀念田埂间南瓜叶沙沙作响的夏日午后。

岁月流转,南瓜从田间到餐桌,从果腹主食到兼具营养与风味的食材,见证着时代进步与生活变迁。它生虫的困惑,或许会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农业技术的优化慢慢解开。而那些关于南瓜的美好回忆,会永远留在心底,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让我们前行时,不忘却曾经的质朴温暖,也珍惜当下生活的富足多样。无论时光如何改,南瓜承载的对土地的依赖、对生活的热爱,永远不会消逝,就像墙角那株顽强的南瓜藤,即便历经风雨,依旧奋力攀爬,孕育希望,默默诉说着岁月里的故事,绵延不绝 。

以前南瓜相对少生虫,现在生虫变多,品种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并非唯一原因,以下从品种及其他方面详细分析:

一、品种因素的影响

不同南瓜品种对病虫害的抗性有差异 。过去种植的大多是本地传统品种,经过长期适应本土环境,在抗病虫性上形成了一定“底子” 。而现在为追求高产、优质(比如口感更粉糯、外形更美观等),会引入或培育一些新优品种,部分新品种可能在抗病虫育种特性上侧重不足,导致对害虫侵袭的抵抗力变弱 。不过,也有科研方向在培育抗虫品种,若选到这类抗虫性好的品种,生虫情况也会少。

二、其他重要影响因素

(一)环境变化

1. 气候改变: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高温、暴雨等)频发,打乱了南瓜生长周期和虫害发生周期。比如原本虫子活跃期与南瓜易受害期错开,现在变得重叠,像蚜虫、白粉虱等害虫,在温暖湿润环境里繁殖更快,侵染南瓜概率大增 。

2. 生态失衡:过去农田生态相对多样,益虫(如瓢虫、草蛉等)、鸟类等天敌能自然制约害虫。但现在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加上土地单一化种植,天敌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锐减,害虫没了“天敌压制”,就容易大量繁殖祸害南瓜 。

(二)种植管理

1. 连作与土壤问题:长期在同一块地种南瓜,土壤里积累的病原菌、虫卵越来越多。而且土壤肥力失衡(比如偏施化肥,忽视有机肥),会让南瓜植株长势弱,抗病虫能力下降,给害虫可乘之机 。

2. 种植密度与田间环境:为追求高产,种植过密,田间通风透光差、湿度高,既利于害虫滋生,又让南瓜植株间传播病虫害更便捷,像蚜虫分泌的蜜露会诱发煤污病,还能传播病毒,加重危害 。

(三)害虫本身演变

害虫在长期生存中会产生抗药性、适应性。过去少量农药就能防治,现在频繁用同种农药,害虫抗药后,常规防治效果变差,就更易在南瓜上存活、繁殖,导致我们感觉“生虫更厉害” 。

简单说,现在南瓜生虫变多,是品种、环境、种植管理、害虫演变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想减少生虫,选抗虫品种是基础,还要结合生态调控(保护天敌、改善田间环境 )、科学种植管理(合理轮作、施肥 )、精准防治害虫(轮换用药、生物防治 )等综合措施呀。

来源:橘子洲头望明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