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的北京,进入了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这更是一个充满期许的时刻——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盛装以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将在9月3日举行,其中将举行盛大阅兵式。
长安街上的主题花坛,引来游客打卡。记者 蒋欣如 摄
9月的北京,进入了一年中最宜人的季节。这更是一个充满期许的时刻——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盛装以待,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将在9月3日举行,其中将举行盛大阅兵式。
随着日期临近,全国上下都沉浸在热切期待中。作为参加纪念大会现场报道的新闻记者,我们在北京“打卡”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亲身感受纪念大会前首都的火热氛围。
位于七七事变宛平县县署旧址上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正在展出。1937年,正是在这里,打响了全民族抗战的第一枪。
副馆长赖生亮告诉我们,展览已接待超过60万人次,特别是近期,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展出的1525张照片和3237件文物,三分之一为首次公开,希望全方位再现了中国人民14年浴血抗战的恢弘史诗。”
枪声远去,弹痕犹存。杨靖宇给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师的信函,台儿庄战役中使用过的马克沁重机枪……走在展馆内,仿佛回到了那壮怀激烈的历史现场。每当参观者走到那堵长11米、高4.5米的照片墙,都会久久驻足。5098个抗战瞬间,5098天伟大历程,深刻警醒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九三阅兵备受全世界瞩目。在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二层,设立着一组跨越时空的照片墙,定格了从1949年到2019年的历次阅兵经典瞬间,串联起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足迹。
一组变化让人动容:1949年开国大阅兵,95%装备是从战场上缴获的,骡马拉着大炮穿行天安门广场;而到了2019年,所有受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主战装备,新型箱式火箭炮、油电混合动力全地形车、超低空突击旋翼机轮番亮相。
潮新闻记者与阿尔巴尼亚24小时新闻台的主播Daljana Sejdia合影留念。
中外记者纷纷在此拍摄、报道,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我们遇到了来自阿尔巴尼亚24小时新闻台的主播Daljana Sejdia。第一次来中国的她,已经在北京待了10天。这段时间,她切身感受到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显著的发展成果,因此更加期待亲历纪念大会,“了解中国历史后,才更佩服那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这在人类史上也是值得赞颂的。”
北京城中的大街小巷,庆祝氛围一浪高过一浪。长安街沿线,建国门至复兴门之间,10组主体花坛,从烽火岁月到繁荣发展,从“保卫黄河”到“科技强国”,每个花坛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时代精神,引得市民游客争相合影留念。
“机器狗、助农直播间,还有绿色生活,这些花坛造型场景,反映的不就是我们浙江人日常生活嘛。”专程来北京感受盛况的湖州人姚女士在每一个花坛前驻足打卡,把照片发进家庭微信群,“我们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举行纪念大会,纪念和平、开创未来,意义重大。”
我们了解到,这两天,来自天南海北的观礼嘉宾,正陆续抵达北京;9月3日当天,5万人将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见证这场盛会,纪念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
勿忘昨日苦难,无愧今日担当,不负明日梦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