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主日记 | 生生不息的土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7 00:29 2

摘要:最近在看富兰克林·H·金的《四千年农夫》。金教授是美国农业和土壤方面的资深专家。1909 年,他来到中国游历,后面又去到日本和朝鲜,考察当地的农业模式,记录了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产环境。

最近在看富兰克林·H·金的《四千年农夫》。金教授是美国农业和土壤方面的资深专家。1909 年,他来到中国游历,后面又去到日本和朝鲜,考察当地的农业模式,记录了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产环境。

彼时的美国已经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大量开发的耕地,在农药、化肥和机械的催化下狂飙猛进。

金教授将美国的大农业模式与中亚三国的小农经济进行比较,得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结论。

东亚三国农业生产的最大特点是高效利用各种农业资源,甚至达到吝啬的程度,但唯一不惜投入的就是劳动力。

《四千年农夫》富兰克林·H·金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业资源就不算充沛,而且分布不均匀,大部分耕地集中在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这些由河流中携带的泥沙不断堆积形成的肥沃平原,养活了中国最庞大的区域性人口。

在一个地少人多的地方,这是生活下去的唯一方式。这种方式有一个好听的名字——“精耕细作”。

不论是把河里的淤泥挑到田里,还是把人畜产生的粪便收集起来堆肥还田,都是这种模式的一个体现。

农民向土地索取食物、燃料、织物、建筑材料,又把一切可以被农田吸收的“食物”投喂进去,以此打造一个循环系统,延续它的生命力。

这种模式使得中国的农业系统在没有农药、化肥支撑的基础上,延续了四千多年。

我们常说中华五千年文明,很大一部分就是农耕文明,其中的核心就是人们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以此实现繁衍生息。

当然,现如今的农业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管是机械的大规模应用,还是无所不在的农药化肥。

有太多的东西被投注到这个系统,又有太多的东西从这个系统流失,循环已经被打破了。

金教授在书里呼吁美国向东亚三国学习,依照自然方法保持土壤肥力,打造农业循环系统。可事实上却是东亚三国被美国的现代生产体系所同化,走上了一条日渐失控的道路。

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有很多,市场化竞争、生产效率、人力成本等等,以后有机会再细聊。

但是里面最核心的,是失去了敬畏土地、感恩土地的心。

以上如果对你有所启发,欢迎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这样小松也有更新下去的动力,跪谢各位家人了~

你好,我是小松,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硕士,在南方科技大学担任三年科研助理,研究土壤、肥料、微生物;现在在深圳南山经营一家小农场。

我是一名农业从事者,也是一位终身学习践行者,朋友圈平时分享我的认知思考,学习方法,很高兴和你同行。

来源:人间烟火故事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