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极具纪念意义的重要时刻,在新学期开学首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这既是一份新学年送给广大青少年的最珍贵的开学礼物,更是一堂在抗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学生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一极具纪念意义的重要时刻,在新学期开学首日,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以“铭记与奋斗”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这既是一份新学年送给广大青少年的最珍贵的开学礼物,更是一堂在抗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学生们共同上好的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教育感染力强的“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大思政课。节目邀请英雄连队代表、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副馆长、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黄河大合唱》首批演唱者、歼-10飞机现场副总指挥等代表,运用人工智能影像修复、AR视觉特效等技术,生动呈现一段段厚重的感人历史事件和鲜活的新时代奋斗故事,引导青少年了解伟大抗战精神如何淬炼成为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激励新时代青少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开学第一课》节目将教科书中的历史故事与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数字化、生动化、案例化地呈现给青少年,润物无声地向青少年传递真实、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中小学校做好新学期开学教育和德育思政工作提供了优质教育素材。
种德者必养其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要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祖国的厚重历史与壮美山河是最好的思政资源。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发力,结合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引导青少年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体验感悟新时代新征程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让“红色”成为学生的成长底色。要强化德育实效性。以《开学第一课》为基础,紧抓抗战胜利纪念日阅兵、新学年开学等重要教育契机,遵循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发挥班主任、思政课教师、共青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等育人作用,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贯穿育人全过程。要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多措并举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发挥父母在培养孩子爱国主义情感中的最基础作用,营造和谐温馨家庭氛围。用好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邀请各行各业家长和社区代表参加“开学第一课”等入学教育活动,做到家校互动促进科学育儿、社教同频提高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