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病逝,上海市委建议丧事从简,贺家却说:她是中央直管干部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3-26 23:38 2

摘要:1984年4月,在北京的李敏‬忽然接到了来自上海的电话,这通电话让她‬当场崩溃大哭,因为这通电话,是告知她‬,她‬的母亲贺子珍的病情变得非常严重,此时需要她‬赶往上海,做好一切心理准备。

1984年4月,在北京的李敏‬忽然接到了来自上海的电话,这通电话让她‬当场崩溃大哭,因为这通电话,是告知她‬,她‬的母亲贺子珍的病情变得非常严重,此时需要她‬赶往上海,做好一切心理准备。

李敏随后与丈夫孔令华,带着孩子们,急匆匆赶往上海。

而在1984年的4月19日,贺子珍‬经抢救无效,这位井冈山的第一位红军女战士在上海去世,而在她‬临终前,她‬有个愿望,那就是希望自己去世后,可以离毛主席近一些。

很明显,贺子珍是希望安葬在北京。

但是贺子珍的这个愿望,却未必能够实现。

在贺子珍离去之后,上海市委组织部立即派来了几位干部,与‬李敏‬和‬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谈论有关于贺子珍身后事‬的问题‬。

当时的一位干部表示,贺子珍的‬身后事‬一切从简,也不开决悼会,而且就将贺子珍的骨灰放置在上海的龙华烈士陵园。

其实身后事从简,这是贺家人一贯的共识,贺子珍本人也不同意把自己的身后事办得那么隆重,就算不开追悼会,那也是可以的,但是把贺子珍放在龙华烈士陵园,这跟贺子珍最后的愿望有所出入,客观来讲,贺子珍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是可以满足她这个小小的愿望的。

贺敏学随后表示:

一切从简这个没有问题,但关于贺子珍的骨灰安置在哪里,还是先要上报中央,因为贺子珍是中央直管干部。

也是有了贺敏学这番话,中央接到了贺子珍已经离去的消息,并且得知了贺子珍最后的愿望,而在邓公的主持下,贺子珍的骨灰被送到了北京,安置在了八宝山公墓。

除此之外,中央还‬决定,政治局委员以上级别干部,都要给贺子珍送花圈,贺子珍骨灰放入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室,贺子珍‬也用这样的方式,与毛主席一同在北京。

贺子珍在‬1909年出生,她生于‬于江西永新县南乡黄竹岭,祖上世代务农。

后来因为帝国主义入侵使农村经济凋敝,祖父变卖田产,举家迁至县城,父母开设“海天春”茶肆维生,北洋军阀混战时期,一次北洋兵闯入店铺,企图调戏母亲,贺子珍与妹妹贺怡、父亲及哥哥贺敏学奋力反抗。

贺敏学用火钳烫伤一兵,二人弃枪逃窜,当日下午,数十名北洋兵卷土重来,砸毁店铺,贺敏学在家人劝说下逃亡避难。

这场变故,让年幼的贺子珍初识军阀统治的残暴,也在她心中埋下反抗的种子。

1925年,贺子珍与妹妹贺怡就读于永新福音教堂学校,孙中山逝世后,她带领18名同学离课参加追悼会。

面对老师责难,她坦然回应:

“孙先生为中国独立富强献出毕生精力,是爱国英雄,追悼他是爱国行为。”

不久后,她与妹妹乘船时,见一少年溺水,船家以“水鬼替身”为由拒救,她不顾不会游泳跳水相救,可是贺子珍‬自己也溺水其中,十分危险,所幸的是,贺子珍‬被哥哥‬贺敏‬学‬及时救了上来,但她‬虽被哥哥救回,少年却溺亡,她对船家的麻木痛心,哥哥解释陋俗,她更觉破除封建迷信的迫切。

此后,她多次上街演说,宣传妇女解放,当众剪掉辫子,诉说缠足之害与剪发之益,以行动唤醒妇女同胞。

1926年,16岁的她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与永新农民武装暴动,率队进入井冈山,成为首位女党员,开启了与毛主席并肩的革命征程。

1928年,贺子珍在井冈山与毛泽东相识,她时任湘赣边特委与红四军前委机关机要与宣传员,毛泽东为前委书记。

5月,两人在茅坪象山庵结婚,婚礼简朴,朱德、陈毅等20余名红四军军官见证。

在井冈山上,她不仅是毛泽东的妻子,更是他的秘书与战友,同年,毛泽东与朱德视察敌情时被围,她自告奋勇掩护,双手持枪击退追敌,赢得双枪女将称号。

在‬永新县委召开夏幽乡分田动员会的时候,毛泽东发表讲话后,她奔走田间丈量土地,夜间协助填写分田牌,在“全苏一大”后,她深入叶坪村妇女中动员扩红,说服刘香发带头送夫参军,带动全村超额完成任务。

生活上,她细心照料毛泽东,在东华山修养期间,毛泽东办学习班为警卫员上课,她常代课以减轻其负担,还下河抓泥鳅改善伙食。

1929年6月,她在龙岩教会医院生下长女,未满月即因部队任务托付他人,后来却‬找不到了女儿,这也成为了贺子珍与‬毛主席第一个失散的孩子。

到了‬1932年11月,贺子珍‬的‬次子毛岸红‬出生,后来因为部队需要转移,毛泽东和贺子珍认为无法全力‬照料好这个孩子,于是交给‬毛泽东的弟弟毛泽覃抚养,可惜‬,毛泽覃牺牲后孩子下落不明。

1933年12月,三子夭折,她以坚韧掩藏伤痛,1934年10月编入休养连,随红一方面军踏上长征。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她因身体虚弱编入休养连,1935年2月,她在途中生下第四女,又因为军情紧急,孩子只能送人,难觅踪迹。

3月,红军在贵州盘县猪场休整,国民党空军三架飞机突袭,机枪扫射,炸弹轰鸣,她扑向受伤的团政委,用身体护住他,爆炸掀翻她,十七块弹片嵌入血肉。

她昏迷时,团政委悲呼“贺大姐”,战友围拢抢救,她苏醒后,忍痛说着‬:

“同志们,不要难过,血债要用血来还!”

而‬伤势未愈,她继续前行,弹片留在体内,伴随她走完长征,到达了‬延安后,贫血与伤病让她放弃抗大学习。

只不过,这些年的时间里,她一直渴望独立工作,却受限于身体。

1937年,她在家中目睹革命知识分子涌入延安,落后感油然而生,她决心赴苏联治病并学习,不顾毛泽东多次电邀挽留,于11月登上飞机,希冀以知识再为革命出力。

1937年,贺子珍抵达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8年1月,她生下第六子,取名“柳瓦”,寄托希望。

但当时‬苏联正值卫国战争,物资匮乏,药物稀缺,小柳瓦8个月因病去世,她悲痛难抑,一度患上精神抑郁症,从1929年至1938年,她为毛泽东生下三男三女,六年五子离散,仅李敏‬存活。

长女托人未归,次子失踪,三子夭折,四女送人,五子丧于异乡,这份丧子之痛,加之长征旧伤,让她在苏联备受煎熬。

可即便如此,她未放弃学习,期待归国再战,

1948年,贺子珍回国,历任沈阳财政厅处长,参加哈尔滨全国劳动大会,同年,她在哈尔滨见证新中国筹备的热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任浙江省妇联主席,后调至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工作,她以老红军的身份投入建设,却因档案缺失鲜为人知。

因为上海与中组部均无她的完整记录,所以贺子珍‬过去的功绩和身份都无法获得证明,这或许与江青集团的政治影响有关,可即便如此,她还是选择默默工作,未曾诉说任何不满。

1984年4月,贺子珍病重住院。

初旬体温升高,中旬高烧便血,李敏一家与贺敏学从福建赶至上海。

4月15日,中办电话通知李敏,称贺子珍病危,飞机已备好,她赶到病床前,贺子珍呼吸急促,虚弱不堪,见亲人到来,脸上肌肉微动,似在微笑。贺敏学建议服安宫牛黄丸,她退烧后清醒,轻问:

“你们是不是怕我不行了都来了?”

她还叮嘱护士给外孙女弄点吃的。

亲人以为病情好转,却不知这是回光返照。

18日晚,她病情恶化,体温两次升高,陷入昏迷。医生紧急抢救,李敏等人彻夜守候,19日下午,她在亲人陪伴中逝世,享年75岁。

在一开始,上海市委想要将贺子珍的骨灰安置在龙华烈士陵园,但在贺敏学和李敏认为需要向中央请示再做决定之后,上海市委立即向中央进行了请示。

上海市委请示中央办公厅关于后指针的后事安排,中央办公厅随后把情况汇报给了邓小平,得知贺子珍已经离去之后,邓小平的心情非常悲痛,邓小平随后下达指示:

“中央领导人都要送花圈,骨灰放八宝山公墓的一室。”

4月25日,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龙华革命公墓举行,胡耀邦、邓小平、陈云等敬送花圈,遗体火化后,专机运骨灰至北京,安放八宝山一室。

在‬次日,中央广播与报刊高度评价她的革命贡献。

这位被誉为井冈山第一位女红军传奇女性,她的人生以这样辉煌的方式落幕,她也成为了她曾经想要成为的人,并没有辜负自己的青春和决定。

来源:兴史兴谈

相关推荐